七巧板是什么
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顾名思义,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据清陆以湉《冷庐杂识》说::宋黄伯思燕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 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现七巧板系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七巧板是怎么做的
拿一张长方形白纸,剪成正方形,对折出现2个三角形,剪开,拿其中一个三角形对折剪开,另一个三角形从顶角向下折,碰到底边后剪开,然后剩下一个等腰梯形,对折梯形后剪开,拿其中一半沿着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另一半和沿着剪出的三角形对比后,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七巧板的由来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
七巧板的历史:
七巧板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人发生关系?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巧在哪?
七巧板也名“益智图”。
根据近代数学史专家研究,七巧板发明的年代为明、清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国外也很重视。欧美人称七巧板为“唐图”,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tangram”这个英文单词正确译法应是“蛋图”。原来我国东南沿海的水上居民被称为蛋家,在明清两朝,备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七巧板就是他们的创造。
从公元1803年到现在,用七巧板拼搭成的图案有成千上万,但是七巧板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模拟人、动物或其它实物,图案风趣,有较高的艺术意境;
2、研究用七巧板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用几副七巧板来拼格一些几何图形;若拼不成功,则要给予证明。
3、用七巧板研究组合分析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因此七巧板被与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都有密切的关系。
七巧板怎样制作?
拿一张正方形白纸,对折出现两个三角形,剪开,再拿其中一个三角形对折剪开,这就是七巧板中的两个大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把顶角对向底边剪开,就是七巧板中的中三角形;把剩下的梯形对折剪开,其中一部分折成一个小三角和正方形,这就是七巧板中的正方形和小三角形;另一部分折出平形四边形和小三角,就是七巧板剩下的部分了。
七巧板拼图各种拼法
vAlign=top> > 有趣的七巧板 一、活动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识别七巧板的基本构造,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能力目标: (1)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活动,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认识。 (2)在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本课重点、难点: 学习的重点是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活动,进一步理解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 学习的难点是用七巧板拼摆已知图形。 三、教法: 演示法: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拼摆各种七巧板组合体,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讨论法:在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索之后,让他们进行合作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四、活动准备: 1、材料:每人准备一至两块12cm×12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直尺等。 2、学生可事先照课本第142页图4-31所示的方式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颜色。 3、由老师、课代表根据学生不同特长每4人分成一个活动小组。 五、活动过程: width=268>教师活动 width=141>学生活动 width=172>活动设计意图 vAlign=top width=268>【情境】: 1、七巧板(tangram)又称智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 七巧板虽然仅有七块板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 〖实物演示〗 vAlign=top width=141> 学生先阅读资料,然后与同伴交流。 vAlign=top width=172>通过七巧板的介绍,说明我国人民的智慧,同时也清晰地说明什么是七巧板。利用七巧板的由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初步形象感知:七巧板变幻无穷的魅力。 vAlign=top width=268>2、七巧板是怎样制作的呢? 〖课件演示〗 1.按图所示的方式画一副七巧板, 2.涂上不同的颜色, 3.裁剪, 4. 在下图中找出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及互相垂直的线段。 vAlign=top width=141> 通过观察图形,结合课件,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 vAlign=top width=172>通过亲手制作七巧板,进一步丰富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认识,从而熟悉七巧板。为顺利拼好七巧板的各种造型作好准备。 vAlign=top width=268>3【探究】: 1、 做一做:拼图活动:拼自己喜爱的图形。 2、 练习(1)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或互相垂直的线段.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分别表示出来.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3、 小组活动比赛 :请各组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数字1和一个英文字母A的图案(见下图),看一看,哪一组拼的最快。 4、 随堂练习: (1)、七巧板起源于唐代,它是用一个 裁剪而成的,由七块大小不同的 及 所组成。 (2)一副七巧板拼出的图案中角的度数只能是 、 、 、 三种。 (3)、七巧板中最大板(三角形)是最小板面(三角形) 积的 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七巧板总面积的 。 (4)、七巧板的七块板只有 种不同的图案,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有 对。 vAlign=top width=141>学生先进行充分想象,然后拼摆七巧板的图案,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 2练习(1)(2)(3):学生先想象,然后观察图形,形象感知,并与组内同伴交流。 题3: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一人拼图,一人记录过程,另二人出谋划策, 并相互交流。拼好的小组立即把作品粘到黑板上,以速度快者为优胜组。 练习:学生首先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与同伴交流或讨论,最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vAlign=top width=172>让学生主动从事想象、猜测、观察、实验、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七巧板的的魅力,感受拼法和生活中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还要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拼摆各种图形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通过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width=268>6长见识:下图1是我国的七巧板,下图2是欧洲人创造的七巧板,叫“毕达哥拉斯”拼板;下图3由四块拼板组成,有人称它为“四巧板”。 7小组课外活动 1、准备一张
七巧板里面有什么图形啊 所有七巧板都是这样吗
七巧板,,一共有7块,其中三角形4块,并且每一块都有一个直角,四边形2块,正方形1块。
七巧板的来历 数学问题等等 越多越好
七巧板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七巧板是由一个什么图形割出的? 七巧板有几块? 七巧板是谁发明的? 七巧板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有没有七巧板全解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