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日本幼儿园的“幼小衔接”都教会孩子了什么? 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桜さいたら、いちねんせい、ひとりで いけるかな……

当樱花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就成为一年级学生了,自己一个人可以去上学吗……

这是小雪最近一直在哼唱的歌,不管是之前幼儿园放学接她回来的路上,还是她独自在家做手工的时候,总是哼着这首歌。

在日本,过完3月才算是一个财年的结束,学校或者各个公司,都是以4月为一个新学年或者新财年的开始。

日本幼小衔接对我国的启示

小雪3月底刚刚幼儿园毕业,前天开始升入小学一年级。

她最近天天哼唱的,大概是幼儿园毕业前老师一直在带他们唱的歌,算是潜移默化地帮助小朋友告别幼儿园生活,为他们即将成为小学生做心理建设吧。

总之现在她对即将正式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了向往,我也从一个家长角度感受到一些日本幼小衔接的内容。

1、帮助孩子学会独立上学


小雪和同学在上交通课——过马路要举起右手

日本这边因为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就是自己一个人上学、放学,甚至远的学校需要自己坐车、转车,所以如何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具备独立上学能力,是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首先重视的事情。

以前家长送孩子进幼儿园时,都是送孩子到教室门口,老师会在门口迎接每个孩子。

去年到了大班后,家长只能送到幼儿园大门,孩子需要穿过操场,自己独立走进教室。

算是为了后面孩子独立上小学开始铺垫吧。

在这点上,更重要的责任在于各区域的警察局。

教会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首先是警察局的事情。

每个警察局都会有经验丰富的教导员来接待辖区内幼儿园的孩子们。

最后一学期,小雪他们在老师的来领下,前后去了两次警察局,学习和演练如何看信号灯和过马路。

经过几次演练,她对于独自过马路这件事看上去淡定多了。

以前我过马路都会牵着她,现在因为想着要锻炼她,都是让她自己走。偶尔我赶在红灯前提前过了马路,她跟在后面没来得及,就会自己退回去,一个人安静地站在那边等红灯结束。

我看着她在车流的对面,看着我笑,我可算是放心多了。

2、帮助孩子接受新学校



上周带她路过附近的小学时,她指着学校说,妈妈,马上我就要到这里来上学了。

我说是啊,到时你就可以跟哥哥一起上学了。

可是我和哥哥的教室不在同一个楼层。”

是吗,你怎么知道的呀。”

因为上次我们来看过了。这里的老师跟我们说,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楼层。”

那不错啊,还看到了什么。”

还有我们的教室呀,每层的图书室呀,洗手间呀,还有进门换鞋子的地方呀,都看过了。”

这样挺好的,以后你去了就会很快熟悉了。”

妈妈,那天我还见到了まつり酱。她也看到我了,还喊了我的名字。”

まつり酱是她幼儿园的上一届毕业生,一度是她在幼儿园最要好的朋友。现在已经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了。

在他们去参观小学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和这些即将入学的幼儿园孩子们一起玩。

大概就是这样方便同一个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互相找到老相识,提前建立对新学校的安全感。

在这方面,日本的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非常频繁。

除了幼儿园大班孩子会几次去小学提前熟悉,每学期的幼儿园大活动,比如各种运动会、才艺发表会等等,附近各小学的校长都会应邀来参加。

这边学区小学的校长因为之前我们在给哥哥办入学过程中有过交道,所以算是认识了。

上次在幼儿园碰到,他笑着和妹妹打招呼说:妹妹也会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吧!”

妹妹听了可开心了。

这大概是我能体会到的校长来幼儿园的好处,幼儿园的同学和家长,提前认识了将来要打交道的小学校长。

小学校长也提前见到了自己将来的学生,感受到孩子们的成长状态。

同样,在小学的很多活动中,幼儿园园长也会经常应邀来参加,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典礼上,孩子们看到了自己幼儿园的园长或者老师,都会开心地叫起来,大概这些小细节都会帮助到孩子们在心理上逐渐过渡吧。

3、帮助孩子融入更大的集体



本图来自网络

幼儿园也会为孩子升入小学提前培养一些行为习惯。

有一次放学,老师喊住我,跟我说:看酱现在每天进教室前穿室内鞋子时都是坐在踏板上换的,到小学后,那边没有踏板,所以妈妈也要提醒看酱注意改正这样坐着换鞋子的习惯哦。”

当时我觉得好诧异啊,也感到很有心理压力——这也太细致了。

幼儿园毕业前一个月,小雪他们还有几次特别的讨论课:为什么我们说话要注意方式,什么时候可以大声,什么时候应该小声,为什么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为什么要等对方的话说完……

有一次放学我去接小雪时,老师特地出来跟我说:幼儿园因为班级都很小,孩子们很容易互相融洽,但是小学学校是周边各家幼儿园的汇总,孩子们上小学后立即进入更大的朋友圈,这对他们在更大的集体中能否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是个挑战。”

她跟我说,最近幼儿园会有一些这方面的上课内容,引导孩子们注意说话方式,妈妈回家后也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些类似的话题,帮助他们注意自己在更大的集体中的行为。

这大概是日本人风格吧。融入集体,在集体中受欢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以致成为幼小衔接的内容。

4、文化课内容的衔接几乎没有



本图来自网络

在幼儿园的平常生活里,孩子们会听老师讲故事、读绘本,唱歌、做手工,以及户外运动。

很具体的文化课教学,比如日语的50音或者简单的数学等,也都几乎没有,到了大班,也同样如此。

唯一让我感到一点不同的是,大班的教室里开始贴上了日语的五十音图,类似于汉语里的拼音,但是老师仍然不会特意去教,只供一些有写字表达需要的孩子自己去看。

但是我还是非常惊讶于日本幼儿园的孩子都普遍具备了绘本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在图书馆里经常都能看到他们自己在看书。

就算小雪这样后来的外国小朋友,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也可以自己看绘本甚至写一点短短的日语小故事了。

虽然一开始我们自己也教她认一些日语50音,但是也发现,幼儿园里各个小朋友每天身上挂的名牌发挥了很大作用。

日本幼儿园要求小朋友每天上学都必须胸前挂上自己的名牌,方便互相认识、喊名字。

偶尔就算我忘记给小雪挂上了,老师还会特别提醒说,看酱今天名牌没有挂哦。”



幼儿园的孩子每天胸前挂着这样的名牌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是这样通过大家胸前的名牌慢慢认识了50音,并逐渐过渡到对绘本的认读。

比如小雪刚开始,在哪里一看到日语字母ま”,她马上就会叫起来说:啊,这是まつり酱的‘ま’。”

不管是什么字母,她都能在某个同学的名字里找到。

我以前对幼儿园这种天天需要孩子挂名牌的要求很不以为然,心想这些孩子们早都互相认识了,为什么非要多此一举呢。

后来才算明白这其中也有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识字的功能,说起来也算是方便了孩子幼小衔接,提前进入自主阅读。



本图来自网络

这是我体验到的日本幼小衔接的内容。

需要说明一下的背景是小雪上的公立幼儿园,升的也是公立小学。

和国内一样,私立小学以及不受学区限制的国立小学在日本也很有市场,虽然占的份额很小,但是竞争也很激烈,为此诞生的各种升学考试、面试辅导班据说也收费高昂。

我们因为语言关还在克服中,心安理得地忽略了这些。

除此之外,专门为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而产生的各种幼小衔接”辅导班,在这边几乎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