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陈鲁
纽约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
来源 | 陈鲁一周一点 ID:Giselajia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绝大多数离婚的家庭,都是由女性来承担育儿的责任。然而这又是一个隐秘的群体,如果她不是你的朋友、家人,很难会知道她肩负的带娃养家责任有多重。
今天推送的文章中,介绍了一项以单亲妈妈为对象的心理研究。这些单亲妈妈,为什么能养育出快乐、坚强、有能力的孩子?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曾经,单亲妈妈” 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现在,单亲妈妈” 是融入我生活甚至生命的一群人。
近二十年前,我喜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亲戚朋友群体中一堆小宝宝的诞生。
还没有享受够听新手妈妈们诉说各种育儿经,心情就被一个个离婚的消息一次次冲击到低谷。
接下的十几年,和这些妈妈们一起经历了许多。
有困难的经历。选学校,筹学费,应对种种突发事件。我面对过漠然的父亲,哭泣的祖母,焦灼愤怒的孩子。
有快乐的经历。送孩子去新学校。观看孩子的表演。参加毕业典礼。第一时间听到大学录取的消息。
作为成年人,我过去一些年最深切的情感,痛心、愤怒、喜悦,大多由这些孩子产生;我对家长身怀敬佩的时刻,大多来自感受到了这些单亲妈妈们的力量。
如何测算她们的力量?
我和她们说,我家里养孩子,是2:1”,两个大人对付一个小孩。她们家是1:1”,一个大人对付一个孩子。工作量增加了不止一倍。
大面积的研究,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整体来说成长中的心理环境偏差,人生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偏多。
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只能揭示倾向 (trend), 倾向并不能涵盖所有个体。
每当我环视周围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那些最快乐、最坚强、最贴心、最有能力的当中,总能找到单亲妈妈养大的孩子。
那,单亲妈妈们中,哪些人能做到这些呢?
今天就介绍一个研究。
01
这项研究是谁做的?
研究由圣玛丽大学的 Elizabeth K. Kjellstrand 博士和 Melanie Harper 博士主持。发表在 2012年的专业杂志 《离婚和再婚研究期刊》上。两位作者都是家庭和婚姻问题咨询专家。
Elizabeth K. Kjellstrand 博士
Melanie Harper 博士
02
研究了什么?
论文的题目非常值得一看,它展示了研究对象和内容。
Yes, she can: An examination of resilience factors in middle- and upper-income single mothers.
Yes, she can” – 这个正标题非常励志,翻译成 是的,她能行”!
middle- and upper- income single mothers” - 副标题里这个短语,界定了她们研究的对象 中上产单亲妈妈”。作者说,研究这个群体,是因为,美国的单亲妈妈中确实有教育程度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但是她们只占 25% 左右。其余的单亲妈妈大多都是有工作、中高教育和收入的。
针对以前的研究多聚焦前者,她们特意研究后者,加深社会对中高知、中高收入单亲妈妈的了解。
resilience – 字典上,这个词翻译为 弹性”,因为这是个多义词,我觉得用在心理学中不准确。我在网上找到民间这个解释,觉得不错。
指物体在受力下形状改变,之后再回复原型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会的专业解释是:
在经历逆境、创伤、悲剧、威胁、重大压力源 (比如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健康问题,工作问题,经济困难)后,能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
Resilience is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well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trauma, tragedy, threats, or even significant sources of stress – such as family and relationship problems,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or workplace and financial stressors.
我带大家明白了这个词的本意后,在此文中,就把 resilience 统一翻译成 抗压能力”。
从上面的论文标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项研究关注的是中高教育和收入的单亲妈妈的抗压能力来自哪里。
03
谁参加了研究 ?
参加研究的是128名单亲妈妈。年龄在 18 岁到 67 岁之间,大多数在 38 – 47岁。参加研究的时候,这些妈妈必须有一名未成年的孩子在家里。
单亲的原因:离婚 (56%);从未结婚 (33%) ;分居 (11%)
种族:白人 (55%), 非洲裔 (21%),拉丁裔 (17%),其余包括亚裔 (7%)
最高教育:博士 (11%), 硕士 (23%),大学 (35% ),大专 (11%),高中 (20%)
年收入:56% 年收入在 4万美金以上,最低 2万,最高十几万。
04
被试做了什么 ?
抗压力量表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25个问题
25个问题是这个研究领域通过多个研究从大量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量表的效度和信度都在之前的研究中得到检验。
每个被试的测评结果,按百分制表示。分数越高,表明抗压力越强。
05
研究发现了什么 ?
1.单亲妈妈群体的抗压力和普通人相当,并且高于有心理疾病和创伤后综合症的群体。
以下为本研究中的单亲妈妈和别的群体的抗压指标比较。
本研究群体:76
普通人女性:77
心理疾病患者:68
创伤后综合症患者:48
2.中等家庭收入的单亲母亲抗压力最强。
在此研究的群体内,年薪4万到10万的妈妈抗压力的分数最高,就是抗压能力最强。作者说,这说明特别高的收入,不见得能够帮助单亲妈妈增强抗压力。
在别的研究中也有发现,高薪收入和家庭生活的满足度成反比,和高压力成正比。作者说,中等收入保证妈妈们不为经济情况担忧,但是又能兼顾家庭生活。
3.教育程度和抗压力能力没有关系
此研究中的妈妈群体,教育程度高低和抗压分数没有显著相关。
4.抗压力强的单亲母亲具备以下五大特点:
此研究中的妈妈群体里,那些抗压能力强的妈妈们被发现具备以下特点:
不管如何都会付出最大的努力Best effort no matter what
认为自己是一个坚强的人Think of self as strong person
能够达成生活和工作的目标Able to achieve goals
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成就自豪Pride in achievements
过去的成功让她们对新的挑战有信心Past success gives confidence for new challenge
06
研究发现对家长有什么启示?
看了上面的五点,大家吃惊吗?
不吃惊。这五点,不正是任何一个能够成功对付生活中压力的人,不管男的女的,不管单亲双亲,需要具备的素质吗?
五大素质一环扣一环构成了一个人的性格图。
第一环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积极对待,毫不保留地去付出努力。
第二环
相信自己的力量。
第三环
生活中有目标,积极去达成。
第四环
达成以后,心中产生自豪感,而不是把自己的努力结果当成幸运的偶然。
第五环
用自己的成功激励自己去继续行动,更加巩固自己的自信心。
我用这五个特点去一一审视我周围的单亲母亲。
从没有听到有人抱怨和唉声叹气 (不是说抒发情绪不健康,但是,没有见她们随意迸发负面情绪),一个个干劲十足。从没有听到有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个个不断有新目标,上这个班那个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带上孩子东玩西玩。
几个月前,去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拿东西。她是个单亲妈妈。之前只知道她大约是干什么的,不了解详情。
她去电梯接我,带我穿过了大片的工作人员办公区,进了她的办公室。落地窗外望去,曼哈顿的大楼尽收眼底。她绕到自己巨大的办公桌后,一边往椅子上坐,一边回答我对于她工作职责的询问。
噢,我是 CEO。”
说这句话时,她完全就是一个小姑娘玩过家家游戏时的语气和神态,轻松愉悦。
什么是举重若轻?这就是。
这些单亲妈妈的力量,部分来源于天性,部分来源于后天的生活修行,部分来源于她们亲朋好友中的支持网络。
她们觉得自己都是正常人。我也觉得她们是正常人。
只不过,每当我生活中遇到困难,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人,必定是一位单亲妈妈;我心里嘟囔的第一句话,必定是 你看人家!”
每一位单亲妈妈,都是自己家庭生活的 CEO。她们每时每刻都在散发出的正能量,希望你和我一样,都感受到了。
焦点论文:
Elizabeth K. Kjellstrandand Melanie Harper (2012). Yes, she can: An examination of resilience factors in middle- and upper-income single mothers. Journal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53, 311- 327.
博雅积极家庭训练营
硅谷心理学家给父母的开学第一课
五大纬度
21讲视频录播课+3讲视频直播课
42个实操练习
多个真实案例解析
主讲 谢刚博士
专注中小学心理学教育领域20年
硅谷地区校区心理学家
美国天普大学·学校心理学博士
9月16日正式开讲
报名通道即将关闭
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