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博士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的教养要依靠家长的教育与培养,带着孩子外出时,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和朋友一起喝下午茶的时候谈起孩子的规则意识怎么培养,朋友珊瑚说起之前与女儿在超市发生的事情。
珊瑚带着4岁的女儿去超市买水果,珊瑚已经挑好水果准备付钱,但是员工大姐突然职责自家女儿:谁家的孩子,大人呢,不能管管吗?这水果是随便吃的吗?一点教养都没有。”
珊瑚一听这话太过分,刚想还口,但是看着女儿正咬着一个芒果,觉得在孩子面前应该做出一个榜样,便对超市的员工大姐说:大姐对不起,孩子还小,有些事情还不懂,以为在自己家呢,随便拿着吃,是我的不对,应该提前告诉她。这样吧,我多买几个芒果再算上孩子手里这个,真是抱歉。”
员工大姐看珊瑚的认错的态度不错,也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对孩子来说太过生硬,软下语气说:芒果现在太贵了,超市内都是监控,要是让老板发现,我这也是要扣钱的。”
珊瑚也能理解员工大姐的工作,把女儿叫过来:快跟阿姨道个歉没说声对不起。”
员工大姐笑了笑,这件事算是解决了。但是回到家之后,告诉女儿:超市里面的东西需要付钱之后才能吃。”
珊瑚通过这件事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并告诉我们孩子规则意识的缺失的云因来源于父母本身。
孩子规则意识的薄弱,源于父母的日常行为出现问题家人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过于懒散,缺少行动力,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在为人处事方面就会发生偏激,从而导致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
尤其对于生活规则或者社会规则,无法形成规则意识,在与家长外出的过程中,不清楚外界的规则,所以就会出现在超市中随意吃水果的行为。
作为家长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从自身做起
1.树立好榜样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控制自身的行为,避免出现懒惰的行为。在家庭中,父母可以指定时刻表或者规矩条。比如吃完的果皮要丢到垃圾桶里,保证家庭环境的整洁。
2.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的控制也是培养规则意识的一种方式。家长只有与孩子一起控制清楚才能有序遵守生活规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一些孩子控制情绪的小方法,或者在家庭中设置情绪角,与孩子一起发泄。
总之,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告知孩子要尊守社会法则,从而培养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长。
今日互动:家长在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也会遇见这种事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我是小博士妈妈,育儿经验丰富,擅长研究儿童心理,愿意为每一位妈妈解决育儿路上的难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哦。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