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哭就给看电视,你在教孩子“做生意”吗?贿赂孩子的3大危害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中,教育孩子会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哄骗与贿赂式教育。

哄骗、贿赂”这两个词,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们怎么可能这么教育孩子呢,不要瞎说”。

那究竟有没有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宝宝,乖,把饭吃了,妈妈给你买个冰淇淋。”

如果你好好写作业,爸爸就给你看会电视。”

宝宝,只要你不哭了,妈妈一会给你买玩具。”

如果你这次考试拿到90分,我就给你100块钱。”

如果你一会表现得乖一点,妈妈周末就带你去动物园玩。”

……

”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给你什么什么东西。这不就是一种典型的贿赂吗,通过施加小恩小惠的方式贿赂孩子,让孩子听话。

更关键的是,有的时候,我们大人把条件谈得很好,结果孩子做到了,我们却会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不再想起自己的承诺,比如说孩子不哭了,你给不给他吃冰淇淋呢?给他吃了吧,就帮孩子养成了饭后必须吃冰淇淋的坏习惯,不给他吃吧,你就在哄骗孩子,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大人在骗自己,慢慢就不再信任家长,慢慢地家长的话就失去了权威性,孩子就不会再配合家长的教育了。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都是在哄骗中长大的,有些家长觉得不可能,我也就偶尔哄哄孩子,怎么会经常欺骗孩子呢?

事实胜于雄辩,大家可以再对照一下下面列举的行为,看看我们是不是经常哄骗孩子。

”孩子不懂事,不想妈妈去上班,就哭喊着粘着妈妈不让走,于是奶奶就说,妈妈出去办点事,一会儿就回来了,很快的啊,结果妈妈一走就是一天。

”孩子问你,我从是哪里来的啊,很多家长怕麻烦,或者不知道什么跟孩子解释,就骗孩子说,你是妈妈从奶奶家菜地里种出来的,或者是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规定孩子一天只能吃两颗糖,结果孩子吃完了继续要,家长狠不下心拒绝,就把糖果藏到柜子里,说,吃完了,没了,结果孩子自己翻柜子又找出来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长辈逗我,就骗我说,我是妈妈在外面小渔船上捡回来的,害的我小时候很长时间,只要一看到有船从河里经过,我就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这个小渔船会把我要回去。

这里我们有不少家长并不是希望贿赂孩子,只是希望通过奖励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其实,适当的奖励是对孩子有积极引导的作用,但是一个拿捏不好,便会变成贿赂。

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Erin Schlicher 认为:通常贿赂发生在小孩有负面行为的时候,父母为了想要避免小孩的一些负面行为,而提出一些物质作为交换。

相反的,奖励则是更偏向于鼓励孩子超出预期的正向行为,而不是避免负面行为,同时,奖励一般是事先跟小孩说好的约定,而不是应对突发情况而采用的手段。

举例说明:

如果孩子无理取闹,你为了避免他无理取闹这一负面行为,而许诺只要不闹了,就给糖吃,这就是典型的贿赂。因为不无理取闹,本来就是孩子应该做到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不做坏事是应该的,而不应该因为没做坏事而得到奖励。

那什么是奖励呢?比如你和孩子说,妈妈希望你可以每天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如果做得好的话,妈妈可以带你动物园玩,帮妈妈分担家务,是超出他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行为,许以奖励,鼓励孩子,这就是奖励。

所以,一定要记住,奖励是鼓励小孩有超出正常期望的良好表现,决定权在父母的一方;相反的,贿赂会鼓励小孩利用负面的行为来达到目的,父母会因此被小孩牵着鼻子走。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拿捏好分寸,不要掉落贿赂小孩的陷阱里。

我们都知道,带小孩非常的辛苦,一旦小孩任性起来确实非常的磨人,多数时候我们采用"贿赂和哄骗"的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来说,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利弊得失。

如果经常采用贿赂和哄骗的方式教育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1、做事情失去内在驱动力,学会和家长交易

很多教养专家,或是教养书籍都会提醒父母,千万不要贿赂小孩,因为贿赂小孩,也许会得到他们短暂的配合,但是长久下来,便会养成小孩利用吵闹来达到目的的习惯,同时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我做这个事情并不因为这个事情本身是正确的,或者这个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而只是因为我做这个事情可以和大人换取一些物质的回报。

孩子会在潜意识里面觉得不哭闹,觉得听大人的话,就应该有奖励,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就养成了交易的习惯,用得失来衡量答应父母的要求值不值,在孩子还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时候,交易心理轻易地俘获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对他以后的成长相当有影响。

从小还是灌输孩子有钱能使鬼拖磨”

2、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希望孩子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对家长有丝毫隐瞒,但是他们往往在孩子面前撒谎。如果家长每次的许诺都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说谎。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Chelsea Hays和Leslie Carver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常被大人欺骗的孩子,会更倾向于歪曲事实。他们会刻意模仿说谎的行为,长大了也会去蒙”别人。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多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家长哄骗孩子,就是教导孩子也去哄骗他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凭自己的智力可以蒙”过小孩子,这样大人就可以随便忽悠”孩子。但事实上,在孩子童年时,最信任的人就是家长,来自家长的欺骗对孩子信任感的打击更为沉重,而这种被欺骗的消极情绪体验可能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3、变本加厉,变得越来越无理取闹

经常贿赂孩子,会让孩子上瘾,他们会逐渐对大人给他的贿赂产生期待,一旦孩子对你这次许以的奖励失去兴趣,或是胃口变得越来越大时,情况便会失控,会变得更加的无理取闹,以换取更大的贿赂。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无理取闹,骄纵都是我们平时采用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出来的,错的不是孩子,而是负责教育孩子的我们。

哄骗和贿赂可以短暂的换取孩子的听话,但这只是孩子因为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装作听话的样子,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永远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而且由于贿赂的成本越来越高,最后当我们没什么可贿赂的时候,孩子就彻底失去了做事情的动力,因为孩子内在动力一直没有被激发出来,到头来反而害了孩子。

其实面对孩子不听话,我们有很多应对的方法:

第一,先了解小孩行为背后的原因

吃饭时间到了,但是宝宝对着他的饭就是不想吃,有可能是因为他今天玩的太累了,想睡觉,所以我让他先去睡觉。小孩睡饱后,胃口也回来了,不需要什么甜点贿赂,他也一样吃得很快。在商场,平常不会吵闹的小孩却突然大吵大闹的要买玩具,妈妈看一下手表,才发现原来已经到了小孩睡觉的时间。父母不要一昧的想要去安抚小孩,而应该先去了解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采用表扬和赞美的方式,而不是物质贿赂的方式。

比如说,你好棒喔!那么快就把房间收拾干净。家长的肯定和真诚的赞美,给小孩紧紧的抱起来转一圈,拍拍肩膀、摸摸头等,对小孩来说是最好的鼓励。如果想要小孩更有实在感,可以给他们一些小奖励,如带他们去动物园、踢足球等。我们应该要知道除了玩具、糖果、金钱等东西以外,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作为奖励,而不是单纯给与物质上的贿赂。

第三,给与肯定,而不一定是奖励

小孩也有他们应有的责任,如上课、帮忙做家事、有礼貌、诚实等都是他们应有的行为和态度。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小孩,当他们做到自己的本分时,我们并不需要刻意的奖励他们,但是可以给他们一个肯定;肯定他们的努力、进步和付出。

比如说,「谢谢,有你的帮忙工作很快便完成了」、「谢谢你的诚实」、「谢谢宝宝今天这么听话,帮了妈妈很大的忙」,这些不具有比较、评论的话语可以给小孩带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我们有看到他们的努力。

第四,即使奖励,也一定要传达正确的观念

适当采用奖励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同时,一定要不断的灌输给小孩正确的观念,让他知道,我现在要求他做得事情,以致他现在的改变,是为了他自己好,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小孩,而不是为了奖品或是要讨好任何人而做。当他已经把正确的观念记在心里,把好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其实有没有奖励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教育孩子是一项漫长且艰难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图省事,不能因为这个方法简单有效,就采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不然等孩子将来长大了,犯错误了,或者养成了骄纵,懒惰,蛮不讲理的性格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就悔之晚矣了。

家长们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功,必须自己要以身作则。而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取正面措施,让孩子真正的服你,而不是表面上的服从,表面上的服从只不过是敷衍,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