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晚上孩子迟迟不肯入睡,家长们看看是否用对了方法? 家长们对孩子

最近闺蜜又向我吐槽,哄娃睡觉简直要了她的半条命。晚上从八点开始睡前准备,刷牙、看书、喝水、尿尿、讲故事……一系列程序完,已经十点多了,娃还没睡着,老母亲已经快要把自己给哄睡着了。

你家宝宝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宝宝以各种理由不睡。给他换睡衣,他到处乱跑;给他刷牙,他哇哇大哭;一会儿喝水,一会儿要你再唱首歌,一会儿又吵着和你要各种玩具。

不仅是小朋友有一颗不想睡觉的心,就连动物也不想睡觉。绘本《我可睡不着》里的小棕熊,在寒冷的冬天,怕冷的动物都去冬眠了,可是小棕熊睡不着!它想着一整个冬天要是都呆家里会很闷的,但是要是出去玩,又会被不怕冷的动物笑话。那怎么办呢?小棕熊在《熊的百科全书》里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穿一件白毛衣,把自己打扮成北极熊。织白毛衣需要很多很多的白毛线,很多很多的白毛线就要很多很多的羊毛。那到底要多少只羊呢?小棕熊开始数羊,数着数着,慢慢地,慢慢地,小棕熊睡着了。真是一只可爱的小棕熊。

睡不着的小棕熊像极了不想睡觉的小孩,妈妈,我还不困,我还不想睡觉。”这是每晚关灯之后,儿子都要跟我说的一句话。

家长们对孩子

不困没关系,你躺着,我们想想今天有趣的事。”儿子也要翻来覆去好一会才会睡着。

我们都知道睡眠的好坏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问题,成人睡眠不足会紧张、易怒、健忘、焦虑过度……而宝宝睡眠不足的影响更多。

家长们对孩子

一、宝宝睡眠不足的危害

·不睡觉会使前额皮质受损,而宝宝需要前额皮质来进行决策、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

·每晚睡眠不足10小时的宝宝,入学后,认知考试分数低的可能性是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宝宝的2倍。

·童年时期睡眠严重不足会增加患肥胖症的风险

然而现在的孩子普遍严重睡眠不足,不管是婴幼儿还是学龄儿童,都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据统计,尽管专家认为婴幼儿平均睡眠时长应为11~12小时,但实际的平均睡眠时间为9.5小时,据不完全统计,1|3的婴幼儿有严重的睡眠问题。

有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睡眠不足(少于9小时)的比例为38.0%,城市儿童睡眠问题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所占比例更高。

人体到底需要多少睡眠呢?

注:(图片来源: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

二、宝宝睡眠不足的表现

有些人会认为每个宝宝的睡眠不一样,有的宝宝天生不爱睡。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睡眠不足呢?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几个表现:

家长们对孩子

·早上起不来

·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易冲动,攻击性强

·走路或坐车还没到午睡时间就睡着了

·上课睡觉

·思维不灵敏,暴躁,容易受挫

睡眠充足的孩子的表现

家长们对孩子

·早上起床不用叫

·除了午睡外,全天大部分时间精力充沛

·白天走路或坐车时间不会睡觉(除去正常午休时间)

·在家和在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午休时间一致

三、不同月龄的宝宝睡眠调整

1,小月龄宝宝的睡眠习惯

新生儿每天通常能睡16-18个小时,它们由频繁的午睡和夜间睡眠组成。由于神经系统和生物钟尚未发育成熟,新生儿的睡眠很不稳定,他们的睡眠是时断时续的。

宝宝在最初的几个月容易昼夜混淆”,是因为婴儿生理系统还未完善造成的。婴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长时间与妈妈依偎在一起,褪色素会随着妈妈的昼夜节律而上升和下降。婴儿出生后,没有了这些来自母亲的化学信号,他们的生物钟就会紊乱,这就导致有些孩子出现了日夜颠倒的睡眠。

孩子的生物钟需要几个月才能发育成熟,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鼓励孩子分清白天和黑夜:

·早晨孩子醒来,给他唱首歌,把窗帘拉开,让阳光照进来。白天,带孩子出去,或者就在门口坐着,让他感受到这是白天的。

·白天轻轻地叫醒孩子,至少3小时喂一次。

·晚上将家里的灯光调暗,(即便孩子没睡觉)让孩子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睡觉。

家长们对孩子

宝宝大概到5个月左右,夜里就能睡11-12小时,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夜间不进食也能够睡11-12个小时。

家长们对孩子

尽量每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睡觉,建立起固定的就寝时间能让宝宝的生物钟强大起来。夜间就寝时,即使是很小的波动也会对生物钟造成影响。如果能坚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入睡和睡眠状态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我们要鼓励宝宝自我安抚,如果宝宝能自我安抚、自主入睡,他在夜里也会睡得更长久。这时候宝宝就建立了新的睡眠模式。

就寝时间为整夜的睡眠定下了基调。宝宝上床睡觉的方式决定了他整晚的睡眠质量。如果他入睡时是你抱着他或者在喂奶,他晚上动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四处找你;如果他是自主安抚迷迷糊糊地睡去,无论夜里什么时候醒来他都能自己搞定。

建立新的睡眠模式能促进大脑发育,婴儿在实践新方法的同时(如获得自我安抚的能力),也是加强脑部神经通路。这就像是在森林里开辟一条新路:开始,几乎看不到这条路,但是走的次数多了,它也就清晰可见了。对宝宝来说,这些反复走过的路,能帮助他们自然地走向更远的未来。

2, 五个月~两周岁宝宝的睡眠习惯

宝宝开始牙牙学语,开始模仿大人说话,开始热情地观察他周围的世界,宝宝的自我安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在快速发展,昼夜节律系统更加成熟。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有些孩子变得入睡困难了,不能独立入睡,会在夜里醒来,上床睡觉时间太晚或醒来得太早,睡不到11~12小时。

宝宝夜间为什么会醒?

事实上所有的宝宝在夜里都会醒来,大人的睡眠也是一样,也是会醒来,只是有时迷迷糊糊又睡着了。夜里会经历睡眠的各种阶段,有浅睡眠,也有瞬间的知觉闪现。有一些宝宝翻身,随手抓住婴儿毯或玩偶,又睡去。还有一些需要大人的安抚才能入睡。但是要相信,大部分宝宝夜间醒来后会自己又入睡的,大人不要刻意干扰。

睡前流程很重要,创造一套让宝宝愉悦的、安静的、适宜的睡前安抚过程,且每天晚上都一样,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这里提供一份睡前流程表,可供宝妈们参考。

上床睡觉前一小时让家里安静下来,将室内的灯光调暗,有助于使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平静下来。特别强调,上床睡觉前不要让宝宝看电视,因为这会使他迟迟不能入睡。不要让孩子把睡觉和电视强烈地联系在一起,否则他们会依赖上电视,不给看就不睡觉。

据有资料显示:家里的光----包括头顶的照明灯和平板电脑、其他显示器发出的光----会扰乱孩子入睡的能力。这是因为光会抑制黑色素的释放-----褪黑色素是一种化学元素,在我们上床睡觉前开始觉得困的时候,它就会在身体内加速分泌,夜间照明宜采用暗光。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不想睡的心,家长们看着迟迟不肯入睡的孩子,内心崩溃不已,不妨试试以上做法,也许有所帮助。

我是奔赴在二胎路上的@乐妈叨叨念,一直坚持在阅读和写作中寻找人生的方向,欢迎关注,一起分享人生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