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换取零花钱是有利有弊的,刚开始让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良好习惯,等孩子有了劳动积极性,自觉做家务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好好沟通,告诉他为什么要劳动,目的不是为了得到零花钱,让孩子明白劳动的意义之后可以不给零花钱了!
###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好处,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可以让孩子消除依赖性,增强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同时也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义务感。
所以才有了千方百计想要孩子参与劳动的各种方法,包括用劳动换取零花钱。
这个方法,我也试过。
其实一开始孩子是很愿意参与家务劳动的,每次我一做饭,他就跑过来,想要动手。因为嫌弃他笨手笨脚的,我没让他做什么,总觉得不如自已做来得快,慢慢他的热情就下去了。后来看到书上说让孩子参与家务的好处,才又想让他参与。但是孩子已经没有了动手习惯,也就没有参与后的成就感满足感,这种状况下再想让他参与,他还不乐意了。
为了让他参与,我就试用了换取零花钱这个方法。
当时还用个小本子记下来,一周结一次账。
开始孩子挺开心的,洗完菜就让我记上,1块钱!呵呵,望着本子直乐。扫个地也赶紧让我记得,1.5元,还念念有词,一共多少多少钱了,可以买什么了。家长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吗?从我自身的真实经历来看,我觉得不是一种好的教育。
01
大约在三年前吧,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我告诉两个孩子,做家务可以得奖金。开始时,姐弟两个都很积极,扫地、洗碗、叠衣服、洗袜子,干得很主动,我也都给他们发了零用钱,但是后来我发现,干活之前他们先问多少钱?例如叠衣服五角,洗碗一元的话,他们都抢着洗碗而不去叠衣服。于是我试着偶尔一次说我没零钱了,这次不给,你们去把碗洗了吧,他们就都不动了。我意识到这个用这个方法培养劳动习惯没用,反而让他们觉得有好处才去做,没好处就不管。于是我叫停了这个奖励。他们做家务也不再积极。
02
从去年开始,我又开始了让他们学做家务,毕竟姐弟俩都十多岁了,不同的是,这次我不再有零花钱的奖励。开始前,我给孩子们开了个会,比如说说这个家是我们共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比如,三顿饭的洗碗,我早上,中午姐姐,晚上弟弟。孩子一听,一人一次,这也公平啊,就答应了。一段时间后,我偶尔还会要求他们帮我扫地拖地啊,双休时帮我熬制大米粥啊什么的,一直到现在,他们也干得很好,也没出现有时不想干活的想法。
03
从去年春天开始到现在坚持一年多了,当时孩子爸爸不太愿意,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了,我坚持后也没再怎么说了,只是这段时间,孩子奶奶来了,她一来就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天天就说学习好了就行,由于和长辈不想冲突,我也就不说什么。这段时间算是没让孩子做家务。不过孩子倒也没表现出解脱的意思,反而还有点失落。有时还会扫扫地,整理下书柜什么的。对了,每天的垃圾还都是孩子送楼下。
【结束语】
通过这些事,我觉得让孩子做家务给钱,不是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从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开始。
我是"柴老师练字",如果觉得我说的还算有道理,就请关注我点赞吧!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它是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而在于父母是否会运用。父母才是好坏的关键。任何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所以我们是不能单一的来说他是好的教育或者坏的教育的。
家长指的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往往指的是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换取劳动报酬。
有些父母持反对意见,是认为做家务本来就是每一个家庭分子该承担的责任。
另外他们也担心,万一孩子养成了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没有报酬就不愿意劳动,那家长以后该怎么办。
也有不少父母选择支持,理由是不想让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而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有付出才有收获”。
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此,我想进一步跟大家分享一下从国外网站看到的一些父母的做法。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位妈妈因为厌烦了孩子总共她要零花钱,同时不想孩子把自己当成提款机,于是也萌生了让孩子用劳动赚取零花钱的想法。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她添加了很多创意。
她把家务分成几类,并且要求孩子必须填写应聘表格,参加面试,得到允许后才能上岗”。
在这过程中,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薪资要求”,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薪水。当然,前提是必须说服面试官”。
每当孩子完成劳动,她会马上支付薪水,并且给劳动者增加信用评级。
如果孩子想要的零花钱远远高于劳动报酬,她允许孩子通过积累下来的信用评度来提前借贷。
这位妈妈表示,这种方法不仅让孩子明白了劳动和付出的关系,而且也从中让他们提前学习了一些理财之道。
由此我想到,”让孩子用劳动领取零花钱”是否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关键还看家长如何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当然,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考量,无论选择哪种,只要适合自己的孩子就可以。
###看到这道题目,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外国小故事:
有一次,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张收款账单,上面写着妈妈欠他60芬尼(德国旧货币),原因是小彼得帮妈妈做了很多事,如取回生活用品、把邮件送往邮局等。妈妈看到账单后,决定把钱付给小彼得,同时也开了一张账单,上面写着小彼得欠妈妈的款项:
为在她家过了10年的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
为他在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小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感到羞愧万分,把钱还给了妈妈……
这位妈妈的高明之处就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了自己为家庭做事情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
家长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的教育方式,我并不反对,它总比让孩子不劳而获强多了,它至少能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但对比起故事中的这位妈妈,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说是下下策,弊端也很明显:无法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谢邀
应该说,家长让孩子用劳动来换取零花钱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教育方式,但是是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还有待商榷!楼下那个建议用给零花钱当做学习成绩奖励的答主,你真的不要在教育领域回答问题了,我为每一个看到你答案的家长担忧,如此不负责任的回答,只会对孩子百害而无一益。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更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故事里,老人使用的办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了得到美分而玩”。
为了提高孩子做家务或者搞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家长都喜欢用零花钱或其他物质奖励这一招。可现实情况是:你越奖励,孩子对学习,对做家务就越有可能突然失去兴趣。
德西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悦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本身做家务是一个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应尽义务,学习更是孩子身为学生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些都是孩子的内部动机,结果家长用零花钱的方式将内部动机转化为为了钱学习、为了钱做劳动的外部动机。
这样一旦对奖励不满,或者有一天奖励无以为继的时候,孩子们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去劳动?
###左老师现在回答今日头条平台今天推给庄老师的兴趣考核问题
问题内容是,家长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吗?
现在做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平心而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问题的提出特别的有水平。可惜,可惜可惜。中国的90%左右的家长肯定不认可。原因和理由非常简单。是习惯呐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家长从来不会认为,用孩子的劳动来换取零花钱是一个正常的教育形式。在他们眼里看来,给孩子零花钱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用孩子的劳动来换取呢?这不是扯淡玩儿吗?如果用这种形式来教育孩子,他会拎出100个理由来不同意。什么影响孩子学习啦?什么样孩子长大瞧不起父母啦?什么孩子会说谁家父母让孩子干活儿挣零花钱啦。甚至这些孩子还会上爷爷呀,奶奶呀,老娘啊,姥爷那里去告状。告什么状呢?当然是告父母要他干活挣零花钱儿的状了。闹得不好。还可能上七大姑八大姨,舅妈舅舅那儿去。告你这个父母的错。那个时候你这个当父母的压力有多大,你就可以想象而见啦。说实在的,你愿意在这么大的社会环境压力下,在中国搞这个教育实验吗?我怀疑你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儿吧。这件事情如果传给你的朋友,他们也会笑掉大牙。不要讲他们笑的背后不对。就单纯讲他们笑话的这种现象。你就满身是嘴也解释不清楚。在左老师眼睛看来, 你还是谨小甚微点儿好。.免得引起太大的轰动,你自己下不了台。而贻笑大方成为别人的笑柄。上述意见仅是左老师的个人看法。肯定有偏颇的地方。也有一些消极的因素在里头。因为你要知道中国的国情和外国的不一样啊!俗话说得好。到我什么山唱什么歌儿。什么地儿说什么话。否则,人家说咱们另类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丢不起这个人了。谢谢你的提问。让左老师有这么多调侃的话和你俩说。再见!
###家长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不应该
简单的用合适还是不合适的界定,而是从利弊两个方面来看。
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明白劳动就能够换取零花钱,也就是劳动能够创造价值,从而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孩子明白劳动才能够换取零花钱,也就是不能不劳而获。同时,孩子在用劳动换取零花钱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而且获得了经济回报,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果的成就感,对孩子将来做事努力也会有促进作用。这是好的一方面。
但是,让孩子用劳动换取零花钱,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家务劳动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做了父母给我报酬,从而导致孩子养成做事情讲价钱的坏习惯。
所以,是否要这么做,还是要把握一个度。我的建议是这样:把家务劳动分为必做项和选做项,必做项是孩子本就应该分担的部分,比如收拾自己房间,洗自己的衣服等,这些工作没有报酬,其余工作可以以零花钱作为奖励。这跟我们上班是一样道理,本职工作以外额外的工作不也希望有所回报吗?
不当之处,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