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及早管理身高 助力儿童长高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理想的身高,然而怎样帮助孩子长高?

怎样观察孩子身高增长是否出现问题?如何把握住孩子增高的最佳时期?

身高管理误区

1.唯遗传论:众多家长认为,父母高的孩子一定不会矮,父母矮的孩子很可能长不高。

这样的误区使得很多遗传身高较高的儿童疏于身高管理,导致最终身高不如人意;也使无数遗传身高较低的儿童错失长高的干预机会。

2.晚长论:身高生长与骨龄生长密切相关。没有进行骨龄评价、盲目认为孩子晚长,是导致孩子身高失去干预机会的又一常见原因。

3.坐等观:开始身高干预的年龄越小,获得的身高越大,实现理想身高的可能性也越大。

但是在儿童身高停止生长之前,家长常常在没有对孩子身高进行有效干预的情况下,盲目等待。

4.疏于监管:因为身材矮小前往儿科内分泌就诊的儿童中,90%的儿童家长因为没有对儿童身高和体重进行监管,不能告知儿童准确的身高和体重值,对儿童前一年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值更不知晓。

影响长高的因素

除遗传因素外,疾病、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等都是影响身高生长的关键。

1.均衡的营养素供给:

营养因素在孩子的身高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的蛋白质(瘦肉、豆类制品、鱼虾、贝类、蛋、牛奶、乳酪等)、钙锌磷等矿物质(奶类、豆类制品、瘦肉、蛋黄、海产品、坚果等)、维生素(各类蔬菜和水果)等有益于长高。

2.适宜的体育锻炼:

体格锻炼能促进孩子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的发育和功能健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要注意,过量的运动会对孩子的身高增长有遏制作

3.保证良好的睡眠:

对于孩子来说,夜间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的自然分泌。晚上应早入睡(宜9-10点前),少夜醒,睡前不宜过饱。

4.保持心情愉悦:

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也是比较多的,让孩子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5.孩子个矮明显或长得慢及早就医。

6.警惕性早熟: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是否有性早熟的倾向。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或女孩在10岁以前出现月经。

性早熟的孩子,由于性激素的作用,身高较同龄儿蹿个早,骨龄提前,身高发育呈现小时候鹤立鸡群,长大矮人一等特点。

孩子长高的三个关键期

身高管理怎么做?

1、做好定期体重身高测量及记录。纠正营养不良及肥胖。2、注意均衡营养及营养素强化补充。保证每日一个鸡蛋,50克瘦肉,500ml奶摄入。对生长不良的儿童,可强化维生素AD、钙、锌等营养素的补充。3、结合孩子的年龄及兴趣,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开展,有益于长高的项目有慢跑、踢毯子、球类运动、骑车、游泳、长高体操等。4、保障睡眠时间5、适时心理评估

儿童矮身材的病因有:

1)非内分泌缺陷性矮身材。如家族性的(特发性矮身材、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和营养不良性的。

2)生长激素缺陷。如垂体发育异常,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促生长轴相关激素及受体的基因缺陷。

3)颅脑损伤。

4)脑浸润病变如肿瘤等。

5)其他。如小于胎龄儿、生长激素神经分泌功能障碍、精神心理性矮身材、染色体畸变、骨骼发育障碍、慢性系统性疾病等。

矮身材的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IGF-1, IGF-BP3。疑诊肾小管酸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

2.骨龄,生长发育成熟度判断

3.特殊检查:生长激素激发、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基因检测等。女孩均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男童疑有染色体畸变者也应做核型分析。

矮身材儿童生长激素治疗

1. 适应征:随着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临床应用经验的大量累积,获准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病种逐渐增多。目前核准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病种有:

生长激素缺乏症(1985年),慢性肾功能衰竭(1993年),先天性卵巢不全(1996-1997年),Prader-Willi综合征(2000年),小于胎龄儿(2001年),特发性矮身材(2003年)等。

2. 治疗疗程及效果:rhGH治疗疗程视病情需要而不同。来自大样本长期用rhGH治疗的人群数据表明,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疗时间越长,身高SDS改善越显著。

rhGH的治疗剂量、开始治疗的年龄、rhGH治疗的疗程、治疗时身高、患者的骨龄、治疗的依从性、生长激素(GH)受体及受体后转导途径的效能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