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最近和丈夫达成了共识:每天给儿子看半个小时动画片。一则为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强孩子的思考能力,二则限定时间是为了保护他的眼睛。

今天,和往常一样,把电视打开我就先忙自己的去了。一般是我有事情忙的时候,就先让他自己看,等我忙完时就过来陪他看一会。

在看了二十多分钟之后,我过来轻轻的对他说:宝贝,再看一小集我们就该休息咯?”

他嘴里一直在嘟囔着,在陪他看完一集后,我站起来,说:约定的时间到咯,妈妈现在把电视关了,明天再看好吗?”

接着我就把电视关了,儿子看着我,突然的就大哭了起来,指着电视边哭边说:小佩奇,要看小佩奇。”

宝贝,你的小眼睛需要休息了呀,我们现在玩玩具好不好?”

我把一辆小玩具车递过去给他,他没接,自己趴到地上就撒泼打滚起来。

看到他哭着闹着,我意欲再次打开电视,但是突然意识到,昨天因为他爸爸看见他闹,后来又让他看了将近半个小时。所以今天他还是用他认为有用”的方法,想继续换得更长的时间看动画片。

儿子看见我欲开电视却最终又没打开时,闹得更是厉害了,一直在地上打滚,脚也用力蹬着。

这次我没再跟他继续讲道理,而是转身进了厨房。因为我知道此时跟他讲道理,他肯定是听不进去的,反而会闹得越发厉害。而且此时已经十一点了,我也要开始准备午饭了。

儿子看见我走进了厨房,自己在地上打滚哭了两分钟后也跟着进了厨房。他边扯着我的裤子边哭,用声音求我再给他看一会,但是我一直没出声也没停下手里的活。

他看见我还是不理他,他就拿着他自己吃饭的小碗和勺子跑出客厅去了。过了两分钟,只拿了勺子进来,往墙上丢,丢了捡起来,捡起来又继续丢。

我捡起勺子,到客厅给他拿来了他的小篮球,放到他手上,他继续又丢起来。他把球往墙上丢,球又向他弹回去。如此循环,他自己乐呵呵的笑了起来。还一边笑一边指着球对我说:妈妈,好玩,妈妈,太好玩了。”

此时我也对他做出了回应,我微笑的对他说:妈妈也觉得这样打球很好玩哦。”

这个时候他大概已经把电视忘在脑后了,自己一个人玩球玩得不亦乐乎。

过后,我对他说:宝贝,你今天闹的时候很不乖哦,我们是不是已经说好了每天只看半个小时的电视?因为我们还需要休息呀,眼睛也需要休息的,是不是?以后不可以这样闹了哦,好不好?”他就静静的听着,点点头。

通过这一次,他知道了像今天这样闹是没用的,久而久之,相信他的这种任性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说: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是撒泼打滚时,在确保他们安全不会出现问题的前提下,妈妈可以置之不理,或是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们。这时,孩子会因为自己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妈妈可以告诉他们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怕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不开心和觉得不爱他,所以总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一求具允,百依百顺。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我心里想着妈妈是爱我的,所以舍不得看我哭。当我通过这样的方法达到目的时,我就会一直用这个有效的方法去为自己达到更多的目的。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我这样做是错的,妈妈这样做也是错的。

说实话,看孩子哭得很伤心的时候,哪个当妈的都会心软。但是,正是因为心软,孩子才有了得寸进尺的资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还有这样一段话:

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回答,也是一种教育策略。在恰当的时候对孩子说不”,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立、自律等许多至关重要的个性品质。

都说父母一本教科书,在孩子养成习惯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给孩子充分的引导。所以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我们需要坚决的对孩子说不”,并在过后将理由和孩子说明,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