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巧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拯救“拖延症”

本文由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与分享”

我家宝宝今年5岁,每次带孩子外出的时候,总是磨磨唧唧,拖拖拉拉,起床慢、床衣服慢、穿鞋子慢。每次外出的时候,全家人都在等他。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巧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拯救拖延症”

事实上,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不仅我家孩子有拖延”的表现,很多孩子有拖延症”,对此家长是头痛不已。

孩子形成拖延习惯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

孩子有着自身的兴趣爱好,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有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喜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做得很快很好。

然而,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孩子就会拖拖拉拉。如:孩子做作业,下午6点钟开始写作业,三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一道题目都没做,或者只完成一半作业。

▶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周末在家的时候,我和老婆都双休,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周末时间相对宽松。

然而,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孩子要去上幼儿园,我和老婆也要去上班。原本一早起床后,需要做很多事情,时间相对紧迫。我和老婆每天都是先送孩子去幼儿园,再各自去单位上班。

每次都着急的不行,然而孩子总是磨磨唧唧,穿衣服磨蹭、吃饭磨蹭、穿鞋子磨蹭。因为孩子做事磨蹭,我和老婆经常吵架。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年龄太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于父母而言,针对孩子磨蹭的情况,不要一昧的纵容。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过分依赖父母

现如今,绝大多数家庭孩子数量较少,一般只有一个小孩或者两个小孩。孩子集家人的宠爱于一身,一大家子的人围着孩子转。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无论做什么事情,家长总是替孩子完成。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及习惯,自我动手能力较差。进入幼儿园后,孩子就会有严重的拖延症,不敢主动尝试新鲜事物,不敢去挑战。

▶时间观念不强

孩子年龄还小,时间观念并不强,认为时间还很多,做事情干嘛要这么着急。先玩一会,玩完之后再去写作业。

我家小侄子有这样一个习惯,每次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作业本准备好,之后就开始玩耍。

玩好后才去写作业,发现已经很晚了。于是就开始赶作业,有时候学校布置的作业较多,要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将作业做完。

拖拖拉拉

对于父母来说,就应当要对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有所了解,它能够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被试者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事实上,孩子的拖延症”与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有着一定的关联,它主要是指人们对还没有做完的事情,要比已经做完的事情,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

实验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一位来自德国的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实验。让被试着做22件简单的工作,例如:看书、画画、写信等。

完成一项工作的时间是相同的,大约几分钟。在这些工作当中,一部分人允许做完,另外一部分人不允许做完。

实验结束之后,让被试者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发现,未完成工作的被试者,要比已经完成的被试者,记忆更加深刻。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没有完成的工作,总是会念念不忘,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拖延症

✔案列:

我家侄子7岁,上小学二年级,每次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侄子把当天作业做完后,问他作业的内容是什么?往往记忆不深。

有时候侄子作业做到一半的时候,临时有事需要带侄子出去,在路上侄子都在想,作业应当要怎么做?往往对作业记忆较深。

拖拖拉拉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显著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们摆脱拖延症”,让孩子立马去做一件事情。

通常情况下,孩子去做了某件事情,不仅可以摆脱焦虑的情绪,还可以摆脱拖延症。

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突然被打断,孩子会时刻记着自己的作业还没有做完,此时孩子就会主动将作业做完。

★孩子自觉能力增强

父母巧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在孩子的内心始终会有一个驱动力”,时刻提醒着孩子,要立马将事情做完。

日常的生活当中,当孩子不想做作业的时候,那么孩子内心的驱动力”就会催促着孩子,将未完成的作业做完。

一般来说,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越高,孩子的自觉能力越强。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无需父母提醒,就会自觉把事情做好。

拖拖拉拉

★孩子更加地自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善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对于父母来说,应当要明白一个道理,想要让孩子不再拖延,要从根源上入手。

一个自律的人,是不会有拖延症”的。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当中,他们会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

拖拖拉拉

巧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拯救孩子拖延症”

♣要求孩子立马去做

针对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习惯,很多父母难以忍受,甚至有些憎恶。尤其是父母着急去上班的时候,孩子却总是在家里磨磨唧唧,丝毫没有准备出门的意思。

父母想要让孩子避开拖延症,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让孩子产生犹豫,而应当要让孩子立马去做。

尽管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克服拖拉的不良习惯,会有不适应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不要给孩子任何解释的机会,更不要放纵孩子。

只要父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善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才能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

日常

♣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所处的学习环境中,有太多的诱惑因素,那么孩子将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不能抵挡诱惑,转而会投入诱惑当中。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做作业做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就不做了,而是在房间内玩玩具。

因而,对于父母来说,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应当要将一切诱惑隔离开,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拖延。

♣让孩子觉得有利可图”

孩子的天性是爱玩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要赏罚分明,要让孩子觉得有利可图”。

例如:父母事先与孩子约定,孩子放学回家后,能够及时将作业做完,父母就奖励孩子看半小时电视。

或者在一周的时间内,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入睡,那么周末的时候,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旅行。

父母善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可以让孩子在短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任务,又可以得到奖励,增加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让孩子摆脱拖延症”。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孩子的内心才会慢慢变得强大,才能学会到更多的知识。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虽然父母疼爱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去溺爱孩子。不要因为害怕孩子遇到磨难”,而不敢放手让孩子独自成长。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翱翔属于他自己的蓝天”,想要让孩子飞得更高,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挫折与失败,让孩子摆脱拖延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