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人格的发展过程

和明哲读专业精神分析。

人格的发展过程。

表现一个人特性的性格在胎内就开始形成了。它需要经过胎儿生活、口欲、肛欲、性蕾期、潜伏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的性格发展过程,幼年时的错误经验有可能形成缺陷性格。

精神分析就是把异常性格改造成正常性格的治疗。

人生并非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而是自孕育在母亲的腹中便开始了,因此,古希腊的孕妇们会在回避丑恶和肮脏之事物,多看能够予以人以灵感的事物和美的形象。

胎儿生活

胎儿的能力令人惊人,一两个月的胎儿的触觉就已经像产后一周岁的孩子那样敏感。胎儿会因为外界的刺激做出种种反应,踢妈妈的肚子,移开头,会皱眉会对妈妈的心跳声有安稳的反应。

母亲在抱婴儿的时候,会把孩子抱在左侧,婴儿能听到妈妈心跳的位置。名画中,圣母玛利亚也会把婴儿耶稣抱在左侧,即使是左利手的妈妈也会这么做,这是母亲的本能。

胎儿产生意识是在7-8个月,做梦是8个月,记忆能力说法不一,3-6-9个月都有。母亲的焦虑情绪会传递给胎儿,给孩子的人格发展造成障碍。妊娠中母亲的保养对胎儿脑细胞的发育十分重要,妊娠4个半月到出生后的2岁,是脑细胞发展最快的时期,4岁可以达到成年人脑重量的80%。

脑细胞的发展需要蛋白质的摄取和刺激。母亲的情绪稳定,胎儿的情绪稳定,这是形成稳定人格的基础,母亲妊娠期营养失衡,可能导致胎儿脑细胞发育障碍。

母亲对胎儿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希望有孩子的母亲,妊娠给孕妇带来快乐,分娩时痛苦减少,孩子也健康;讨厌孩子的母亲,妊娠中母亲多病,发生早产和未成熟儿的比率高,生下孩子的情绪不稳定;丈夫或家族都为妊娠感到高兴,可母亲潜意识拒绝孩子,母亲表面说不愿要孩子,但潜意识又想要孩子的母亲,孩子虚弱而迟钝。

夫妻不和的生下残疾儿的危险性要比和睦父母的孩子高出2.5倍,生活不安定的夫妻生下的孩子易患恐惧症,神经质且身体虚脱,比正常孩子高出5倍,经历不幸 的胎儿期的孩子成长为不幸人的比例明显高。

口欲期

出生是一种创伤,也是焦虑的起源,胎儿结束了子宫内安定和被动的生活,开始于新环境接触,婴儿无法区分自身和客体。婴儿出生后几周内处于熟睡模式,2-3个月表现出社交性微笑,6-7个月开始认生并对特定人产生依赖行为。这种依赖是未成熟的个体对生存所必须的母亲和其他人的亲近,以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来,这是与某种特定关系的人建立充满爱的情感关系,通过这种依恋行为,婴儿会逐渐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基本信任和安全感。

当我处于危险境地时,妈妈是能帮助我,拯救我的最可靠的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

出生时,孩子只有生物学的基本防御能力,婴儿的生存依赖于照顾他的母亲等人,幼儿哭喊是要与母亲维持关系的信号,通过依恋关系,婴儿不仅得到营养,也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刺激了感觉,运动系统。婴儿和母亲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生物学关系。从子宫到出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欲望的满足与否完全取决于母亲的呵护程度,在这期间,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关系是形成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关键。

客体关系,即与他人的关系,最初是在婴儿和满足他们生理需求的母亲之间产生的。婴儿通过吸吮母亲的乳头,满足口腔欲望,以此结成与母亲的关系。通过换尿布、盖被、洗澡等行为,建立触觉运动系统与母亲的关系。哺乳期,嘴能给婴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嘴成为性感区,这种通过刺激身体的快感部位获得快感和满足的行为,称为自体性行为。

自体性行为持续时间长短取决于母亲的态度,如果母亲的呵护不足,幼儿会出现吸吮手指、便秘、过早手淫等自体性行为。如果母亲呵护充足,自体性行为会少,本能欲望会升华和流动,健全的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口欲期从出生到1.5岁,分为前接受期,出生到8个月,后攻击期,8个月到1.5岁,吸吮是满足获得快感,啃咬乳头是攻击获得攻击快感。攻击可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促进果断性的形成。

口欲期人格指固着在口欲期的欲望受到抑制,表现为依赖性强,自我为中心,付出少,要求高而多。生活习惯上,喜喝酒、吸烟、贪食、过食、耽于幻想。

肛欲期

运动肌肉和神经的发育,促使幼儿的快感区从口腔移到肛门,从1.5岁到3岁止。这一期间,幼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围绕大小便的训练形成的。幼儿出因为首次体验到身体的自主而感到沾沾自喜。他们对自己能够排便和控制排便感到骄傲,但对粪便没有肮脏和清洁的概念。在不随地大小便的训练过程中,母亲所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对幼儿的人格形成有较大影响,母亲性急,训练严格,会使孩子形成强迫性格。

脊髓里髓鞘的形成才能使人自由调节排泄欲望。在神经髓鞘形成之前强行训练,或在孩子尚无穿脱衣服能力的时,过分的将不随地大小便的训练强加给孩子,就会发生问题。以随地大小便为由惩罚孩子,孩子内心会产生对母亲的憎恨和恐惧,形成与父母的对立。孩子性格要么形成服从,惧怕父母,发展成为清洁,有序,服从,完美等肛欲期人格。另一种是孩子选择反抗父母,发展成为不清洁,固执,缺乏信赖感等反抗性格,这种反抗,源于对父母的憎恨。

肛欲期产生自身控制,独立性、自主性、自尊也在此时萌芽,与此同时,产生羞耻心和厌恶感。羞耻心过分膨胀,会导致幼儿发展成为具有挑战性和厚颜无耻的性格,造成肛欲期滞留。长大后会导致矛盾情感和强迫性思考为特征的强迫性神经症。

玛格丽特-马勒的分离个体化过程。

婴儿出生到3岁的成长过程,称为分离个体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起初认为妈妈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可是有时孩子要求又会不可避免的遭到拒绝,于是便在孩子的心里出现满足自己要求的好妈妈和给与自己挫折的坏妈妈两种妈妈,最终,统一到妈妈是始终如一的给与自己观海的印象的恒长客体,一次完成个体化过程。

孩子在24-36个月的时候,能够暂时离开母亲,是因为孩子此时已经形成自体表征和客体表征,已经将自己和母亲的表征内化,故而离开母亲不会焦虑。内心世界里产生的客体成为内在客体,如果分离个体化过程进展顺利,对自身的认同建立的早,可成为自我概念的稳定基础。

马勒将孩子与母亲分离的心理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1、正常自闭期,出生到3个月,不存在客体的无客体期,幼儿无法区分自我和非我,世上的一切都和自己是一体。

2、共生期,3-5个月,母子共生,婴儿能够识别母亲,母亲也宠爱孩子。

3、分离个体化期,区分期,5-7个月,母子共生孵化期,幼儿的感觉系统得以发展,并开始关心自己之外的周围事物,对环境的探索是最重要的行动特性,可以认出母亲和重要抚养者,认生。操练期,7-16个月,孩子此时能爬行行走,心情好,是自恋的高潮期,对自身和世界充满爱。注意力从母亲转移到玩具等,无生命的物体成为过渡性客体。母亲不在时,代替母亲。孩子自由爬行,又回到母亲身边,就像汽车要加油一样。通过操练,孩子将自己与所爱的客体同等对待,开始显露出认同和个性。

孩子的行动与取决于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和母亲的养育方式,有的母亲注重培养孩子的操练、独立、自主,有的母亲阻止一切,只求继续维持与孩子的共生关系,不让孩子独立,或对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

调节期:出生到16-24个月,,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和母亲分离的,孩子可以步行范围更大,与母亲的控制之间发生冲突,孩子的欲望与母亲的妨碍之间发生冲突,孩子的自主和母亲的控制之间产生碰撞。这个时候语言期的发育也产生。

孩子懂得母亲和自己并非一体,应放弃无所不能的想法以及夸大无边的妄想。孩子与母亲吵嘴,在给与孩子的好妈妈和对孩子的欲望拒绝、妨碍、责备的坏妈妈,马勒称为调节危机。这一时期,孩子离开,妈妈拉回,可能反应又会冷淡,孩子常感到迷茫无助,会发展成认为妈妈就是绝对的好妈妈和绝对的坏妈妈,对人的关系开始出现两极化。

病理的母子关系可使孩子成长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的人心里存在分离的客体,这种对人关系轮换的投射到客体人物上,反复的出现,时而将客体理想化,时而贬低客体。当与客体距离太近,边缘人害怕自身存在被吞没,距离远又怕被抛弃,因为与人交往时经常焦虑性调整距离。

好的妈妈应该适度满足孩子的要求,并有分寸的给与挫折,但要避免冷淡和绝情的情感创伤,不可对孩子过分严厉,理想的亲子关系是保持适当的协商与和解。母亲适当的鼓励,推动孩子朝独立的方向走。孩子才能认识到个体自主性的现实可行,才能抛弃狂妄自大,才能进入下一客体恒常的发展阶段。

恒常客体形成期:出生到24-36个月,孩子心中,母亲的表征不在分为好妈妈和坏妈妈,好妈妈表扬自己,坏妈妈批评自己,但妈妈始终爱自己,这是好妈妈和坏妈妈的表征合二为一的时期。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维持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恒常客体是母亲的内化产生的。心里有恒常母亲的人,不易陷入空虚之中,处于挫折时也能支撑,没有恒常客体的人,极易陷入犹豫,空虚和混乱。

具有恒常客体的人的特点:良好的亲子关系,彼此关系融洽,现实中人际关系产生矛盾较少;

好妈妈和坏妈妈是一个人,矛盾情感,退行倾向少,将一个人分开来看很少,很少挑拨离间。;

会适时的利用心理的妈妈表征,内化的妈妈就在身边,发生任何事情我都不怕。即使很长时间不见到妈妈也能承受,孩子跟母亲分离时间长短和忍耐程度,取决于恒常客体的程度。有的孩子可以自己玩十分钟,有的可以玩一天。

性蕾期

性蕾期的孩子将局限在母亲的人际关系,发展到父亲和兄弟姐妹,并在人际关系中产生嫉妒、愤怒、羡慕、负罪感等情感。产生探究心、好奇心,自主性,开始意识到男女之间的性差异,确立自身的性别认同的基础。性蕾期是4-6岁,快乐的源泉转移到性器官。

孩子这时候关心男女之间的区别,性器官大小,有无阴茎,通过手淫获得性快感。男孩知道自己有小鸡鸡而女孩没有,为之骄傲,并自恋。女孩因为没有小鸡鸡,而感到自卑,以为自己曾经有后来没有了,而产生阴茎嫉妒,如果严重,女孩很难接受自己的女性性别。

4-6岁,孩子对异性父母产生恋情,对同性父母产生嫉妒,竞争,憎恨,弗洛伊德成为俄狄浦斯情结,女孩的称为厄勒克特拉情结。阉割焦虑是指孩子将父亲视为竞争者,害怕父亲割掉自己的性器官。

超我在这个时候在孩子内心确立,跨越俄狄浦斯情结,男孩认同父亲,遵从父亲的教导,女孩认同母亲,情感健康、成熟,从女性角色中获得满足和安定,孩子与同性父母和解。俄狄浦斯情结没处理好,会对异性关系产生问题,成为同性恋或发生性转换症,也可以导致性冷淡,给正常结婚生活布下阴影。

女孩和男孩相比,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结出现的较早,女孩先出现阉割焦虑,是为了寻找被阉割的阴茎而与父亲亲近中形成,爱成长过程中慢慢被抛弃或因压抑而消失,或随超我的发展维持到成人期。女性的阉割焦虑可能会发展为放弃性欲,像修女一样过无性的生活,执迷于男子气,向往成为男子汉,否定阉割本身,过着男子一样的生活,认可女性性器,接受女性性别,成为正常女性。

潜伏期

6-12岁,小学期间,孩子对性几乎不关心,这时他们更认同同性父母,明显趋向于男性化与女性化,接受教育,自我得以成长,手淫欲望更强,产生破坏和冲击的内在调节能力。人际关系社会化,这一时期孩子为会成功做成某一事情而心生成就感和自信。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快乐互相交流而高兴。

青少年期

12-20岁,儿童向成年人过度,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明显,身体快速成长,到青春期末期可成长为成人体质,男孩肌肉发达,遗精,女孩经历初潮。

青春期初期,身体急剧变化,性欲和攻击性增强。青春期中期从依赖到独立发展,反抗父母,个体化,注意力从父母转向朋友,开始于异性交往,性身份形成。青春期末期,确立个人身份,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学习男性和女性性角色,脱离父母和大人,实现情感独立,对自己身体和性具有自信心以确立身份,思考职业选择和职业身份,经济独立。这一期间性欲和性冲突不断增强,身体发育相对成熟,出现射精和月经。俄狄浦斯情结再次出现,乱伦的危险很大。

成人期

成人期与成熟的异性能够形成亲密满意的爱情关系,并承担养育孩子的泽恩。对父母过分依赖的人,婚前的心理上没准备好对配偶所具备的温柔和体贴,往往导致婚后生活的不幸。

成人期生活三种方式,因循守旧,创造,平凡。

中老年的课题:

接受自己走向衰老的事实;人必有一死;与周围人保持深厚而亲密的关系;意识到与子女的关系发生变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I子女的离开;要做长辈;照顾老人;行驶或放弃权利;积累友谊维持友谊;

失败的中年:不会享受性的快乐;未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感到孤独;否认自己和他人存在攻击,害怕愤怒,处理愤怒的方式不成熟;买有满意,有成效,创造性的事情可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认为自己无用。

人格的发展过程

明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AB段学习,持续学习心理学十年,精神分析取向咨询师,沙盘游戏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跟随精神科医生及精神分析专业心理治疗师学习,接受精神分析个人体验超百小时,每周固定接受精神分析小组自我体验持续三年。坚持分享经典专业心理学知识,只为心理学爱好者能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