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的阎王叫什么名字?
地狱共有十殿阎王,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转轮王。
黑白无常原名叫啥的?
传说中白无常名叫谢必安,黑无常名叫范无救,也称「七爷」、「八爷」。据说,谢范二人自幼结义,情同手足。有一天,两人相偕走至南台桥下,天将下雨,七爷要八爷稍待,回家拿伞,岂料七爷走后,雷雨倾盆,河水暴涨,八爷不愿失约,竟因身材矮小,被水淹死,不久七爷取伞赶来,八爷已失踪,七爷痛不欲生,吊死在桥柱(所以很多白无常的形象是伸著长长的红舌)。阎王爷嘉勋其信义深重,命他们在城隍爷前捉拿不法之徒。有人说,谢必安,就是酬谢神明则必安;范无救,就是犯法的人无救,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
阎王 龙王为什么归玉皇管
根据欧阳飞编著《诸神传奇》[1]?(注:查无此书),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是天帝之子转世之人。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人将寨内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来三界众神仙纷纷陈请共同推崇张百忍为“终身天帝”,共称“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总皇帝,因此加称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我想知道阎王的来历?
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包拯成为公正的化身。有的认为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有的则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人死后,灵魂到阴间接受包拯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包拯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如果的确有罪,则被送入地狱受罚。
阎王
民间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除包拯外,还有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另一说则认为阎王有三位,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 一是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 据称他在13岁时打过猛虎, 所以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 首先渡江进入建业 (南京) , 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 (唐太宗) 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 "其邻母见擒 (擒虎, 唐人讳虎字, 故省略"虎"字) 门下仪卫甚盛, 有同王者, 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 “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 忽惊走至擒家曰: “我欲谒王.”左右问曰: “何王也”?答曰: “阎罗王”, 擒子弟欲挞之, 擒止之曰: “生为上柱国, 死做阎罗王, 斯亦足矣.”因寝疾, 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 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 而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 竟被记进本传, 可见在初唐时, 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 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 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 韩应允, 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了告别宴会.第三日, 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 自称"原是天曹地府, 来取大王"上任.于是, 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 赴阴间当阎罗王去了.显然, 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二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 常能令人长相思, 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茜桃临死前说: "吾向不言, 恐泄阴理; 今欲去, 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 (《涌幢小品》) ."寇准卒, 有王克勤者, 见公于曹州境上, 向从者, 曰: “阎罗处政.”" (《翰苑名谈》) 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阎罗王, 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 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 挂起寇准图像, 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通俗编》) . 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 生前就以官声好誉为民间称道, 因而在他死后, 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 "人死五七则见阎罗, 岂非文正为此官耶". (《中吴纪闻》) 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 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 其说在宋时已盛, 《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 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 .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 《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 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 阳世之冤, 阴司必报, 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 才能了结冤报也.阎王老爷生前是干什么的?哪里人?他是因为什么而能到地府做官?
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阎 五.他从小就聪明机警.因为父母去逝的早,家里又穷,四十岁了还没有取老婆.这一天,阎 五刚躺下,想歇一会儿,只见一个秃头鬼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你的阳寿到头儿了,我奉了狱帝的差使来锁拿你的命,现在,你就跟我走吧”。阎 五一听,心想,我又没病,又不算老,我怎么能这样白白死去那?他抬头一看秃头鬼,心生一计,他走过去,围着秃头鬼转了两圈儿。秃头鬼被他看的很不好意思,问,“你看我干什么?”阎五道,“我看你哪儿都好,就是没头发真难看”。秃头鬼一听,很生气,因为谁都怕揭自己的短。这时,阎 五又道,“我曾学过种头发,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让你的头发现长出来。”秃头鬼一听,当时转怒为喜,赶紧道,“这是真的吗?” 阎五道,“当然是真的,不过这要三天才成”。秃头鬼心想,“三天就三天,晚三天回去也没什么”。于是马上回道,“可以,可以,现在就种,现在就种”。阎五把秃头鬼领到一块空地上,拿来铁锨,让秃头鬼挖了一个坑,说,“你现在就跳到坑里,我把你下半截埋在土里,浇上水,然后把头发种子撒在你头上就行了。秃头鬼为了长出头发,只好答应了。当阎五把秃头鬼埋到土里后,就浇起水来,最后,把秃头鬼周围弄得稀泥浆,这一下,秃头鬼想出来也出不来了。阎 五笑道,“好了,让你的头发慢慢长吧”。边说边回屋了。阎五知道,这事完不了。果然,没多久,就又来也一个红眼鬼和一个罗锅鬼。当罗锅鬼听说阎五在给秃头长头发时,也很想让阎五把他的罗锅给治好。于是问道,“你能治我的罗锅吗?”阎五说,“能,这很容易,一会儿就好了”。罗锅鬼一听很高兴。阎五找来一条长条凳,说,“你来伏在这条凳子上,我用绳子把你的腰和凳子捆在一起,我只要稍一用力就好了”。罗锅鬼很听话地照办了。红眼鬼看了,就想,要是让他给我看看我这红眼病,我以后就不会再看不清东西了。于是也问道,“你能治好我的红眼病吗?”阎五说,“能,先让我用一块布蒙住你的眼再说”。红眼鬼也答应了。当阎五蒙住他的眼后,立刻找来一个口袋,一下子把红眼鬼给罩了进去,系住了口。再说狱帝,左等右等,不见三个鬼回来。便亲自跨上千里驹来拿阎五。阎五远远的望见了。他赶紧放出一头猪。等狱帝来到近前,阎五围着他的千里驹转了转,说,“你这千驹就是不错,可是却比不上我这'万里哼',我这万里哼眨眼就能跑万里”。狱帝心想,哟,我要是有了万里哼,那多神气。于是笑着对阎五说,“我用这千里驹换你的万里哼,你愿意吗?”阎五假装想了一会儿,说,“好吧,反正我也不出远门,换就换吧”。狱帝一听,很高兴,可阎五又说,“不过,我这万里哼只认我的衣裳,你穿着你的衣裳,它不会让你骑,咱俩要换了衣裳才行”。狱帝一听,只要万里哼归我,衣裳换了有什么?于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阎五穿上狱帝的衣裳,跨上千里驹,一会儿就来到了地府。这些小鬼也是只认衣裳不认人。阎五吩咐,“只要阎五一到,立刻杀死”。过了一会儿,狱帝穿着阎五的衣裳从后面赶了上来,小鬼们一见,一齐举刀把狱帝给砍死了。这个阎五不用说,就成了地府的狱帝了。他嫌狱帝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众鬼看。因为看走了眼,众鬼把“五”字看成了“王”字,从此就喊起了阎王。后来,有些阿谀奉承的小鬼为了讨好阎王,就在阎王后面加了个“爷”字。这就是阎王爷的来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斟酌着看吧。
请问:闫和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阎王也姓阎
希望下面的解释能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闫”和“阎”都是姓。
两个姓不能通用, 身份证上的闫字不可以随便改。
在1992年版的新华字典里“闫”和“阎”是同一个字,后者是前者的繁体;而在1998年版和第十版中“闫”和“阎”被列为两个字,虽然都有姓的解释,但是已经是两个姓了。
闫只用于姓氏,闫是阎的不规范简化字,古代只有阎没有闫 ,后来民间出现不规范简化字闫, 成为阎闫并有局面, 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规定把阎一律简化成闫, 这个方案因为简化过度不久被废止, 但是有些简化成闫的没改回阎, 用闫的更是一直用了下来 。
《说文解字》有阎无闫,闫乃后世俗字,闫不是姓。今之所谓闫姓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后被废止)把阎的繁体字误简化为闫才出现的。故闫正字应作阎。当时,连阎锡山的名字也被误写成闫锡山。
有人问曰:不对了 在百家姓中 怎么会有阎和闫两个姓呐 百家姓可不是解放以后编的
正解:宋代的旧本《百家姓》与现在流行的《百家姓》不一样,宋代《百家姓》所收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司徒司空”结束。此后,明清两代编的《百家姓新笺》《百家姓三编》和康熙的《御制百家姓》所收姓氏和〈宋代百家姓〉完全相同,只不过姓氏的顺序有了变化。
现在的新版本百家姓正式名叫〈续百家姓〉,顾名思义,它是由广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六几年成立)在原〈宋代百家姓〉的基础上续编出版的,也就是说,从“丌官司寇”到“百家姓终”是解放后才续编上的。当时,由于编者考证不详,才把群众所写的阎姓俗字闫收编了进去。
西游记中那个阎王爷生前是谁?
希望对你有帮助:孙悟空已经说了,那是阎罗王。阎罗王:五殿阎罗天子曰。吾本前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叫唤 阎罗王 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一切鬼 犯,发至本殿者,已经诸狱受罪多年,即有在前四殿,查核无甚大过。每各按期七日。解到本殿;亦查毫不作恶。尸至五七日,未有不腐者也 ,鬼犯皆说在世尚有未了善愿,或称修盖寺院桥梁街路。开河淘井。或集劝善书章未成。或放生之数未满。或父母尊亲生养死葬之事未备。或 受恩而未报答。种种等说。哀求准放还阳。无不誓愿。必做好人,吾闻之曰。汝等。昔时作恶昭彰。神鬼知你。今船到江心补漏迟。可见阴司 无怨鬼。阳间少怨人。真修德行之人。世间难得。今来本殿鬼犯。照过孽镜,悉系恶类,毋许多言,牛头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所设之台 。名曰望乡台。面如弓背。朝东西南三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树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为坡。砌就六十三级,善良之人。此台不 登。功过两平。已发往生。只有恶鬼。望乡甚近,男妇均各能见能闻。观听老少语言动静。遗嘱不遵,教令不行。凡事变换。逐件改过,苦挣 财物。搬运无存。男思再娶。妇想重婚,田产抽匿。分派难匀,向来账目,清揭复浊。死欠活的难少分文。活欠死的奈失据证,彼此胡赖,搪 塞不逊,一概舛错,尽推死人。三党亲戚,怀怨评论,儿女存私。朋友失信。略有几个,想念前情,抚棺一哭,冷笑两声,更有恶报。男受官 刑,妇生怪病。子被人嬲。女被人淫。业皆消散,房屋火焚。大小家事,倏忽罄尽。作恶相报。非独阴魂,凡鬼犯闻见之后。押入叫唤大地狱 内。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地狱受苦。小地狱内。各埋木桩。铜蛇为链。铁犬作墩。捆压手脚。用一小刀。开瞠破腹。钩出其心。 细细割下。心使蛇食,肠给狗吞。受苦满日。止痛完肤。另发别殿。
阎罗王严格意义上说是位神仙么?!
阎王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管理阴间的天王,在《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现,佛教沿用这一说法,称阎王为管理地狱的魔王,据《问地狱经》载,阎王从前是毗沙国的国王,在与维陀始生王的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愿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大臣率领所属百万众共同立誓,共治地狱罪人。十八臣就是后来的十八地狱之小王,百万之众即后来地狱的众多狱卒。阎王所住的宫殿位于阎浮提洲南二铁城山外,纵广六千由旬。另据《禁度三味经》,阎王治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二舌,天官禁酒。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五说:'梵音阎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报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观念的传播
中国古代原本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佛教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中文“阎王”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具体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也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等。在古代印度神话中,阎王是管理阴间的王,印度现存最古老的诗集《梨俱吠陀》中已经有关于阎王的传说。而阎王观念的形成可能要更早,来源也不止一个,实际上阎王在古印度有很多版本不同的传说。佛教创立后,沿用了阎王的观念,认为阎王是管理地狱的王。关于阎王的信仰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统相互影响,演变出具有汉化色彩的阎王观念:十殿阎罗。
阎王在民间的影响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中国佛教中,又有十殿阎罗之说。十殿阎罗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