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现在流行让孩子“抢跑”?要冷静,家长莫让孩子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每逢开学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总会出现有些孩子不愿意到校,或者告诉家长身体不舒服,以生病为理由拒绝到校学习。无奈之下,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去检查,却查不出得了什么病。其实,我觉得这些孩子得的是一种心病——开学焦虑症和厌学症。

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写的诗歌《我不感谢妈妈》

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很多孩子幼小的肩膀上承载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程度不一的压力,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学习压力,导致很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

虽然国家层面以及各级教育部门都提出为学生减负的要求,但是只要存在选拔考试,这个负”是很难减下来的,并且愈演愈烈。

01

让孩子抢跑,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曾几何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如雷贯耳的话语,在很多家长的耳畔回响着……

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胎教;孩子出生后,看图、认字、数数、学英语、讲故事,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孩子培养成神童。

有的家长对别人进行炫耀:自家孩子虽然才几岁,但是能够认识多少字、背多少首唐诗、说多少句英语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家长的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有些家长听了这些故事,回家后看到自家只知道玩耍的孩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朝着孩子大嚷大叫,发一顿无名邪火;有些家长不甘示弱,很快也加入到提前抢跑的行列当中。

上海一名5岁孩子写的华丽简历(部分)

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确实发现那些提前介入早教的孩子,在上幼儿园、读小学的时候,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聪明”很多。因为有早教的基础,学习感到轻松自如。别的孩子连拼音都还不会读,这些孩子连汉字都会写了;别的孩子刚开始认识数字的时候,这些孩子两位数的加减法已经很熟练了,考试成绩比没有接受早教的孩子明显地高出很多。

这些成绩的取得,给那些有早教意识的家长注入了兴奋剂,更加坚定了他们让孩子抢跑”的信念,在他们看来,等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在进行发力已经迟了,必须在到达起跑线前就要抢跑,才能做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02

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超越的

这句听起来颇具励志意味的话语再一次提振了部分家长、学生甚至老师的士气。

现在不少的家长关注的不再是起跑线了,而是在策划着如何更早、更快地实现人生的抢跑。无论是寒暑假,不少孩子比在校的时候还要忙碌,在各类培训班之间疲于奔波,假期不再是用来休息、放松、调整的,而是成为第三学期、第四学期,自觉或者强制着充电”学习,努力实现着弯道超车”的梦想。

在为寒暑假的超越作出努力的不仅发生在高中生、初中生身上,在小学生甚至学前儿童这个群体当中也是大有人在。咿呀学语的幼童就跟着早教学习情商课,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电脑编程……一个又一个牛娃”神童”的出现令人大跌眼镜、惊叹不已、自叹弗如。

家长们为了助力孩子的弯道超车或者人生超越,不惜代价给孩子报各级各类的培训班、兴趣班。一边对在职教师或者培训机构的有偿办班深恶痛绝,一边在千方百计地联系老师对孩子进行辅导功课。有媒体记者曾经做过采访,市场上的培训班真的是价格不菲:有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有40000多元的研学夏令营,也有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还有收费不一的各类考级培训班……这些费用的支出虽然令很多家长感到心疼,但是为了孩子,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在家长们的绑架”中,一批批的孩子在寒暑假仍在疲于奔跑,得不到适当的喘息和有效的休整。

03

让孩子抢跑折射出家长的焦虑情绪

家长焦虑情绪出现的诱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说法的影响
☞部分家长存在学习成绩代表一切,学习成绩是硬道理”的分数为王”理念
☞家长存在盲目攀比、拼娃的虚荣心和怕输的心理
☞家长急功近利、对孩子抱有过度期待的心理
☞让孩子替自己去完成那些没有实现的梦想
☞社会竞争激烈、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04

抢跑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不小

被家长焦虑感深深绑架的孩子,有做不完的作业,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失去了应有的欢乐与自由。年复一年,孩子承受着过多的压力,神经绷得很紧,就连假期都得不到放松与休息,整天面对着书山题海,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点点地被磨灭,学习的乐趣也在一点点地消失,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世间万物的生长自有其规律,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存在着透支孩子身心健康的危险。

青岛市在2018年曾组织过教育质量检测,根据大数据显示,高二年级大约8.5%的学生焦虑体验方面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其中34.4%的学生对就业和升学感到非常焦虑;近半数的小学生不合群。也就是说,家长把自己的焦虑感传递到孩子的身上,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有些孩子则因为父母的助力抢跑”实现了一路领跑,而备受老师、家长的关注,对这些优秀”孩子的期望值也变得非常高。这些孩子在优秀光环的绑架下,努力维持着自己的优秀,优秀成了套在部分孩子身上的枷锁,一旦出现稍微的落后,就开始百般自责,诱发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在某个电视剧里面有个女孩喝农药”的桥段,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在期中考试的时候没有考好,她的妈妈指责了这个女孩几句。女孩因此喝下一瓶剧毒农药,经过抢救虽然醒过来了,但是生命却接近了终点。这虽然是电视剧中的桥段,但是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假如家长不给孩子施加如此大的压力、如此苛求孩子,而是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即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那么理想,至少孩子还能健康地生活着。

根据电视剧画面拼图

05

如何避免因抢跑造成的危害呢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如何避免婴幼儿和中小学生抢跑带来的危害,我认为家长要做好如下功课:

一是家长学会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确实非常大,高考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仍然是高考成绩,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家长要客观地认识自家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都想让自家孩子升入985、211重点院校就读,想法是好的,但是实际能考上这些重点大学的学生毕竟是有限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做家长的没有必要过早地为孩子担忧、焦虑。应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心态阳光、处事灵活的孩子要比那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强得多。家长要把放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上,不要老是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搞得孩子压力山大、家长身心俱疲。

学习成绩与学习压力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何况,青岛市组织的教育质量检测数据还显示学习压力与学习成绩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这说明适当的压力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当学生的精神压力过大时,会导致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对自己的记忆和思维造成较大地干扰,降低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从这个方面来看,家长要学会释放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是家长要相信孩子是自家的好”

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多么懂事啊,学习非常自觉,成绩也很好,看看你自己,整天就知道贪玩!”武亦姝被清华录取后,更是有家长在感叹为啥成功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

图片来自电视画面截图

其实有个说法我觉得很有意思: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妈!一味地艳羡人家的孩子,打击自家的孩子,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对自家孩子增强自信力,相信孩子是自家的好,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善于宽容孩子、理解孩子。不要看到孩子在外面玩耍就大发脾气,要知道孩子通过玩耍也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古人曾有易子而教”的故事,放到今天来看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时候和同事谈到教育孩子的事情,不止一个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对学生的学习能够做到很耐心、细致地指导、辅导,但是对自己的孩子却缺乏耐心,稍不如意就朝着孩子大发雷霆,弄得父子(母子)关系非常紧张,孩子对家长的抵触心理非常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家长就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压住火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有足够的耐心,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更要耐心细致才行,毕竟自家孩子将会陪伴你的终老。

【恒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育育儿书籍父母必读育儿书籍 ¥22.8

❤要摒弃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不要经常拿着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孩子作比较,对自家孩子提一些过高的要求,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不要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孩子。

❤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不少家长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孩子制定人生规划,让孩子按照设定的轨道进行发展。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目标理想,我觉得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由孩子自己说了算,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孩子去参考借鉴,而非由家长强行做主、包办代办。

❤要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实行多元录取,不再把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而是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在这种录取机制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能为高考录取增加一定的筹码。因此,家长要适当把聚焦在孩子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方面,比如发展兴趣特长,参加社会实践,让孩子接受一些历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家长因自己的焦虑”而让孩子抢跑”这件事,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