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凡训蒙,须讲究"儿童国学启蒙学什么怎么学

学国学成为潮流,不少小学、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也开始推出国学蒙学课,选择《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作为教材,以诵读为主要形式。

可是,这样的国学启蒙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考试能写出来多少,很多孩子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老师的讲解也往往流于表面,无法引导孩子了解其中的精华,规避其中的糟粕,更别说培养孩子兴趣,弘扬传统文化了。

"凡训蒙,须讲究"儿童国学启蒙学什么怎么学

事实上,在古代,启蒙教育也分为蒙馆和经馆,强调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施教。所以对国学启蒙读物,确实需要谨慎选择。

《三字经》中有一句“凡训蒙,须讲究”,国学启蒙应该讲究点什么呢?

阳仔妈妈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从儿子三岁半起,就开始对他进行国学启蒙教育。阳仔接触的第一本国学经典是《三字经》,开始是妈妈念给他听,之后指读,很快阳仔就可以自己大声诵读了。

根据阳仔妈妈的经验,阳仔不会逐句记住所有的话,不过《三字经》三字一句,押韵对偶,郎朗上口,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能自己脱口而出。

确实,就像现在流行的英语“磨耳朵”一样,语文也可以“磨耳朵”。语文启蒙教育中,国学经典不失为一种输入的好材料。从《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读物、唐诗宋词着手,循序渐进,让孩子在聆听和诵读中感受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才能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至于《道德经》、《四书五经》之类,不宜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这些过于深奥的经典内容艰深,用字冷僻,孩子无法保持持续的诵读热情,反而破坏了他们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年龄较小的宝宝,刚开始读国学经典时,内容尽量不要太多,可以读个两三句,隔几天加入一点新内容,每周总结一次,务必注意不能因为输入过量引发孩子的抗拒。

启蒙教育

国学启蒙时,家长们还有一个颇为纠结的问题:是否需要解释。

学龄前儿童处于“记忆力强,理解力弱”的阶段,国学启蒙不必要过度强调“理解”。如果孩子好奇提问,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适当解释引导,“不求甚解”反而让孩子理解有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