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七巧板是哪种 七巧板的用途

七巧板巧在哪?

七巧板也名“益智图”。
根据近代数学史专家研究,七巧板发明的年代为明、清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国外也很重视。欧美人称七巧板为“唐图”,其实是一种误解,实际上“tangram”这个英文单词正确译法应是“蛋图”。原来我国东南沿海的水上居民被称为蛋家,在明清两朝,备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歧视,七巧板就是他们的创造。
从公元1803年到现在,用七巧板拼搭成的图案有成千上万,但是七巧板的问题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模拟人、动物或其它实物,图案风趣,有较高的艺术意境;
2、研究用七巧板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用几副七巧板来拼格一些几何图形;若拼不成功,则要给予证明。
3、用七巧板研究组合分析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因此七巧板被与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都有密切的关系。

七巧板是哪种

七巧板的由来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
  七巧板的历史:
  七巧板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李约瑟说它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一副七巧板。法国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为消遣游戏。谁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会跟拿破仑·波拿巴、亚当、杜雷、爱伦坡特以及卡洛尔等人发生关系?实际上他们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热爱好者。
  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是哪种

七巧板的用途

七巧板是一种智力游戏,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这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2113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亦可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七巧板的好处与用处简直是多不胜数,以下是七巧板部分的好处与用处: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智5261技巧、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考、创作机会。

  无4102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幼儿的观1653察力、想像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被家长们广泛采用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了解毕氏定理。

  七巧板还可以教导小朋友辨认颜色,引导小朋友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增强小版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观察力。亦可用以说故事,将数十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权的连贯图画,即可当漫画般说故事给小朋友听。先拼出数款猫、几款狗、一间屋,即可说出一美妙动人的故事。

七巧板是哪种

七巧板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
燕几,是唐代一种可以组合的家具。

七巧板的制作是怎么做的?

智力七巧板拼法——按图分解操作方法:学生——领到七巧板后在班级里组织一次比赛形式的活动。老师——准备好3-10张卡片,每张卡片让学生拼3-7分钟。即兴比赛,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缩小比例画出答案的技巧。活动目的:让学生先模仿,反复组拼、分解列举的卡片,熟悉各拼板间的几何关系,初步了解组拼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竞争意识。活动过程:1、同桌合作按照七巧板正面的“示范图案”练习拼搭。比一比,哪一桌最快?拼的时候既要快又要能记住图案的名称。2、小组之间开展比赛,看哪一个同学拼得快?在拼装中,熟悉七巧板各拼板之间的几何关系。3、了解七巧板的组拼方法。 半圆(两块)、圆、等腰三角形、梯形、不规则图形(两块) 备注:活动以后,留给学生几天时间让学生自己组拼,熟悉巧板组拼并找规律,为以后的活动打基础。 专题设计 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题设计动物、人物、日常用品等;也可以让学生专题设计某个“名称”的图案,如“人物造型”、“汽车”等。以飞机为例,老师瞬间公布几十种人物造型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看谁设计的更多更好。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发明与创新的意识。

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吃饭招呼客人的小桌子。说起“燕几图”的来历,不得不提宋朝一位叫黄伯恩的人。黄伯恩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
后来有人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7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排成不同形状的桌面。
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
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是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后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代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与“蝶翅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扩展资料: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型三角形、一块中型三角形和两块大型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十九世纪最流行的谜题之一就是七巧板。七巧板的流行大概是由于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明白易懂的缘故。你可以用七巧板随意地拼出你自己设计的图样,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案,那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这正是七巧板的乐趣所在。
七巧板那简单的结构很容易使人误认为要解决它的问题也很容易,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却相当诡秘,还有一些则似是而非充满了矛盾。

5块七巧板拼三角形

5块只有一个。即原装七巧板去掉两个最大的三角形。证明如下:

图中数字表示面积。总面积=16。设去掉的两块面积和为a.则余下5块面积和为16-a.

图中的角度只有45°,90º,135º,只可以拼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腰长为b=√[2(16-a)]

图中图形边长只有√2,2,2√2,4.

a可能是:2,3,4,5,6,8。对应的b分别是2√7,√26,2√6,√22,√20,4

前面的5个b都无法由√2,2,2√2,4.加出来。只有一个b=4,为我们开始提到的一个三角形。证毕。

用四块七巧板怎么拼成六边形,求图解

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接在正方形旁边)


块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举几个例子:

1、两个小三角形+正方形+小平行四边形
2、小平行四边形+2个小三角形+大三角形
3、大三角形+中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
正方形,也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大三角形+中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
5、小平行四边形+2个小三角形+大三角形
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游戏,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

七巧板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