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1.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提高自我控制的动机水平。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他对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 2.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生下来头一年是维持生命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依附于成人,如果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爱护,他就会感到安全,就会相信周围的一切,信心十足地迈出自主的第一步。如果婴儿最初就受到冷遇,就会产生恐惧、不安全感,他就会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周围的一切。其次,促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两三岁儿童自我开始分化,他开始强烈地要求自己做事。例如,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虽然他们做得不好,却总是那样做。成人应当支持儿童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帮助老师、妈妈做事,他们每做成一件事,就受到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等诱因,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就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幼儿有自主权和主动权 多给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不仅异于同伴,更重要的是异于成人。因此,做父母的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利。 幼儿一方面需要成人的照顾、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价值取向。而父母往往过低估计幼儿的能力,觉得他小,怕他做不成事反添麻烦,于是不顾幼儿的愿望而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习惯依赖于成人。如果家长对他们管束太紧,干涉太多,或者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要求,就会使幼儿的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缺乏独立自主性。 所以,家长应当多留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 4.经常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例如,玩儿“乌龟”驮物游戏。实验要求幼儿趴在地上,将枕头放在背上,然后开始向前爬,爬到终点用手触摸小凳子腿儿,再往回爬,爬到起点线,用手拍下一个小朋友的手。实验初,绝大多数幼儿不能按要求做,成人以奖励为诱导手段,强化他自控的动机,逐渐学会处理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为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的他人,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成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 5.成人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不善于自觉地组织自己的活动,这需要成人详细、明确、具体的指导,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的行为自控。例如,装小豆的实验:在每个幼儿的桌上放一个小盒,盒上有一个小孔,大小刚好能放进一颗红小豆,小盒旁放有红小豆,让幼儿坐好,成人告诉他如何做,讲完后让他复述,确认其理解后才开始实验。 1组:只告诉小朋友装红小豆,每一次只从小盒旁拿一颗红小豆,立即把它放进小盒上的小孔中。 2组:在1组的基础上,进而告诉小朋友,在装红小豆的过程中,小朋友不要玩儿小盒,不要玩儿红小豆,也不要看别的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装自己的红小豆。 3组:在前两组的基础上,又进而对小朋友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朋友认认真真地一颗一颗地装,装得时间最长。 结果表明,2组和3组小朋友的行为自控比1组小朋友要强。这就告诉我们,要求幼儿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时,成人应该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活动,向他们提出具体、详细、明确的活动要求及行为规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顽强的毅力 一个有顽强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时不会垂头丧气,在成功时不会趾高气扬,在冲动时不会横冲直撞。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儿抓坏蛋游戏时,不小心碰破了皮,很疼,但为了抓到“坏蛋”,他不怕疼痛,不当逃兵,一直坚持到底,表现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顽强的毅力。
怎样培养3岁孩子自己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为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比如,引导孩子自制玩具,让孩子综合运用折、剪、画、编、扎、钉、粘等方法做科学小试验,为孩子准备纸、布、线、胶水、
磁铁、各种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2)给孩子提供各种材料。为孩子提供诸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时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废纸让他撕,买一些蜡笔教他画,准备积木、
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3)开展各种动手操作活动。比如,用筷子夹玻璃球、撕纸屑做图案,用毛线穿纽扣ABAB的形势来穿,等游戏,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些游戏不但
孩子感兴趣,同时能促进他的小肌肉发展。
(4)指导孩子制作手工。父母可从教孩子玩折纸和剪贴开始,指导孩子制作手工。如,对2—3岁的孩子,可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3—4岁的孩子,可学2至3步的折纸,
并开始学拿剪刀,(安全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还可贴成花篮;4—5岁的孩子,可学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制作汽车、轮船、大炮、飞机、小鸟等。
(5)让孩子的小作品变得有意义。父母可将孩子的小作品变成大作品,如将孩子的剪纸放在房子里装饰,把孩子的手工作品摆放装饰,把孩子的绘画涂鸦做成衣服,公仔等。不要太大的花费,网上很多平台可以做到,类似涂图鸦这些,就能让孩子的动手做的小作品变得更有意义,引发他们的动手兴趣。
总之,孩子天生是动手的行家,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因此,父母要从单一的价值观中走出来,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多玩,关键是多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成人如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二)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成人要坚持说理,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已经很晚了,孩子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去睡,家长若硬拖他去睡,一定会引起他的情绪对立。可以耐心地对他说:'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来,到幼儿园就会迟到,会影响大家,还会使爸爸妈妈迟到'等等。成人坚持这么做,不迁就孩子,又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久之就会使孩子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增强自我控制力。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孩子的自控能力
1.告诉孩子要等待的原因和意义:延迟满足的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延长到一两天。如果孩子在街上看到喜欢的玩具要买,你可以告诉他今天没有带钱,过两天再来。当孩子要吃零食的时候可以告诉他,我们明天再买回家和小朋友一起吃。和孩子讲清道理,他们会慢慢学会等待,学会控制。尝试对你的孩子说:“等一等”,可能会为他收获更好的未来。
2.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家长对孩子的即时满足问题,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成为孩子的“爱心毒药”。许多家长因为对孩子的溺爱,习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不懂得吃苦,经受不了挫折,也让孩子更加骄纵任性。而延迟满足,能让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在等待中展示自我控制能力。
3.平时可以多做些自控力方面的培训:孩子自控能力不好,可以通过一些训练让孩子自控能力慢慢加强。通常最常用的有书法练习,练习书法能让一个孩子的心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做到气定神宁。可以报一个软笔书法训练班,慢慢训练孩子如何安静下来,定性对孩子的自控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也可以跟孩子玩挑豆子的游戏,把红豆,绿豆,黄豆各种颜色的豆子放在一个碗里,然后要孩子挑出来,这也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耐心和延长专注时间稳定孩子的情绪,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多时候自制力和良好的习惯养成大有关系。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开始。要求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吃饭,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用完物品要及时归位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的培养可以慢慢渗透到学习习惯方面。按时上学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做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等。开始孩子肯定有不适应的地方,如果家长长期坚持,而且一贯要求,不作原则上的任何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控制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和自抑能力
该能力应在孩子2岁起开始培育。在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时期,能够帮助孩子合理地创建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的基本结构,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习惯性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的形成变得相对简单和相对容易。那么,父母应当在客观现实生活中,如何培育孩子的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呢?我们将通过举例使父母能够举一反三地掌握恰当的培育方法。策略:超市购物第一步:引导约定妈妈:孩子,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妈妈只能买一样东西,可是你可以选择两件,可以吗?孩子:好的。(如果孩子不同意,妈妈就取消去超市这件事情)说明:在购物之前一定要和孩子确认好购买量。因为孩子通常对妈妈(“独采信息源”)充满放肆和依赖,因此,妈妈买东西的量比孩子相对的少,是孩子在这个时期对妈妈的爱衡量后,认为是否得到满足的普遍标尺。第二步:去超市购物妈妈:孩子,你只能买两样东西啊,所以你要好好想想,这个东西要不要买,如果你买了,那如果前面有你更喜欢的东西怎么办啊?你看,妈妈就什么都还没买,因为可能前面有妈妈特别喜欢的东西啊。妈妈记得只可以买一样东西,所以妈妈就会挑一件最喜欢的东西买。(妈妈要刻意在孩子旁边进行提醒)孩子:妈妈这个好吗?我想要这件。妈妈:我觉得不错,不知道前面是否还有更好的呢?说明:妈妈一定要把握好,按照事先与孩子约定所采购物品的数量结束这次采购。经常性地以培育孩子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为目的而进行这样的采购,就会使孩子逻辑思维习惯性“自控、自抑”能力的基本结构得到良好的创建。当然,在通过超市购物使孩子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举一反三地把这种培育模式运用到客观生活中的其它方面,比如:去游乐场参加游乐项目、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的数量、每天甜品的饮用量、下楼和其他孩子玩耍所带的玩具数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未来在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所需要的习惯性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的良好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呢?
璋从前是一个让我很头疼的孩子,做事拖拉,反应慢,脾气很坏老爱顶撞长辈,自从参加了一对一感统训练之后,孩子变得有礼貌了,做事情的速度比之前快了,认真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1. 无规矩不成方圆
爸妈最好制定一些大家都要遵守的规矩,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玩手机,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2. 家长以身作则
爸妈是孩子的榜样,身教更胜于言传,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改掉一些自己的坏习惯。
3. 适当的训练
自控能力可以训练出来,父母可以采取一些奖罚制度,如果完成某件事就有奖励,没有完成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是不宜所有的事情都要赏罚,避免孩子认为是在做交易。
4. 正确处理孩子因缺乏自制力犯下的错误
比如孩子打坏东西、弄脏衣服,父母应耐心教育,不宜打骂,否则会适得其反。
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盘古树,给你提供更多免费育儿知识。
3岁的孩子如何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一般爷爷奶奶之类的长辈会比较宠孩子,现在可以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去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慢慢习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