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发展指南
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推荐一些3-6岁幼儿绘本
月亮的味道,蚂蚁和西瓜,花格子大象艾玛。想看更多的免费电子绘本上爸妈网的资源版,想找英语的绘本就上爸妈网的英语资源版下载。还可以看看爸妈网的绘本馆看看他们怎么给孩子看绘本,都是看哪些绘本。
3-6岁的幼儿喜欢什么颜色
告诉你个知道答案的方法
买七种颜色的气球 把他们栓道一起 在孩子面前一个一个的拿走 它们 孩子跟着那个气球走就说明他比较喜欢这个颜色
我家孩子我就这样弄的。结果他喜欢粉红色
3一6岁幼儿教育. .
幼儿任性,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隔代喂养。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与任性宝宝过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儿相处,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幼教专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好处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爱说挢约豪磾而不要大人帮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弄个明白。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快,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能给爸妈们一些帮助:
·明确告诉宝宝该做什么。一个幼儿园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定要大人带他到楼下的花园里滑滑梯或荡秋千。他家住九楼,没有电梯,有时妈妈抱着他刚买好菜回到家里,他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妈妈说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摇着头叫嚷得更加厉害。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他再次下楼。有一次,这个老师对这位年轻妈妈说,下次他再闹的时候,不要问他“行不行”,明确告诉他,妈妈很累,睡醒午觉后再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招果然灵。从此,这个妈妈对宝宝说话尽量使用“很晚了,该睡觉了”、“天凉了,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样表示明确意思的话,而不使用“宝宝乖,睡觉好不好”等让孩子选择的话。
·转移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冷处理。当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
爱心提示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亦或是鼓励。成功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为。
体罚的原则
你的宝宝是否任性难以管教?你是否对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尽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专家的劝诫是:三思而后罚。
·只有在爸爸妈妈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时,才可以体罚。
·仅限于父母来执行。
3到6岁幼儿怎么教育为好
1 不要对孩子“多话”嫌烦
首先,一定要接受孩子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应为孩子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他们忠实的听众。
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无论父母还是老师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
2 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了解有关孩子的心理发展,一些幼儿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孩子自言自语时,不要急于打断或者要求孩子“别嘟嘟囔囔”,而要琢磨他们的话,要注意对孩子的不解、疑惑给予一定的启发。
3 注重孩子的音乐教育
孩子能够在学习音乐中找到乐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尤其在弹奏乐器时,需要孩子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4 注重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性
3-6岁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差等习惯。
5 让孩子学会“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锻炼孩子语言表达的好方法。
6 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
游戏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方法,游戏的过程,是孩子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在游戏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人与外界的关系。
玩游戏也不是瞎玩,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不同的游戏类别,比如开发孩子逻辑思维的数学游戏,发展孩子协调能力的平衡类游戏等。
3-6岁儿童的动作发育特点
展开全部
3—4岁的孩子动作发育:已能到处任意活动,能跳高跳远,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独脚站立5秒钟左右。在日常生活方面,能自己洗脸洗手,在家长协助下能穿脱简单衣服。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脑功能及小肌肉发育日趋完善,手指变得灵活起来,可以使用筷子、扣钮扣、画图形,会折纸、剪贴,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等。
4—5岁孩子动作发育:能单脚跳跃,能抓住跳跃的球,平衡功能有了发展,能脚尖对着脚跟直线向前走,能玩翘翘板、滑滑梯等。在日常生活方面,可以很好地洗脸、刷牙、擦鼻涕,能独立穿衣服。在精细动作方面,能很好地使用筷子,可以简单画出人的几个部分,包括头、躯干、四肢等,能画三角形、正方形等。
5—6岁的孩子动作发育:能迅速自如地奔跑,且跑的协调、平衡能力较好,会拍球、踢球,并能边跑边踢。能连续走半小时路程,能独脚立l o秒钟左右,能脚尖对着脚跟往后走。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收拾碗筷等。孩子手指的动作更精巧,会用小刀削铅笔,会投球,会画比较完整的小人,能用铅笔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手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怎么开发3-6岁儿童的智力
3-6岁的儿童最好不要进行珠心算培训,多讲故事、培养好的习惯、多同同龄的孩子接触,动画片要有选择的看,和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多陪孩子玩玩,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听听音乐培养孩子乐感,让孩子多玩玩游戏丰富孩子的想象力等等,多看看3-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尽量按照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活动安排合适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按3一6岁发展指南制订一日流程
一、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三、《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四、实施《指南》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