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何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呢?我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

1、搞清算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

2、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机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

3、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

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

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

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

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

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

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

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如何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如何提高

那是你的态度问题,如果你在做题时,细心点就不会出错了.我建议以后做题目时一个一个的认真细致的做.做完一个再检验一遍.我想那样你的运算能力会大有提高.

如何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过程,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把已知条件弄明白,符号看准确;其次是对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公式、定理的训练,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了,计算的准确率会很大地提高;还有就是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无论简单题还是复杂题,都要有做完就检查的习惯,看已知条件是否应用正确,符号是否应用正确;最后是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对一些计算过程中的错误要及时反思、总结,避免多次犯同样的错误。
具体训练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训练,如每天五至十道题,还有就是讲题时帮助学生分析计算过程,而且千万要注意在平时的考试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避免学生养成急躁、毛草的习惯。

如何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系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要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是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如何提高数学口算能力?

展开全部


摘要:口算是低年级学生计算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可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增强记忆力、快速反应的能力。口算方法与口算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口算能力,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每一位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口算技能,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过硬的目的,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口算教学任务,使学生受益终身。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
工具,
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
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
一,
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

计算

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
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
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
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
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在实践探
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计算贯穿着数学教学
的全过程。
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
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
要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
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
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
每天的教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
讲究训练形式
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
用卡片、
小黑板视算,
听算;
限时口算,
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
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还培养学生良好的
计算习惯。

二、加强基本口算训练,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在教学笔算乘法和除法时,
是需要在加强基本口算训练的基础上,
掌握新的
计算技能,比如
238
÷
6

19
×
19
,计算时都要以原有的
20
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
除法作为基础。且还总结了以下经验,
1
、老师讲完,不要忙着让学生全体单独
做,先指名几位上台板演示范,其他同学评判后,再练效果会更好。
2
、少讲,
让学生多练。
3
、说明笔算乘法和除法是一种程序化劳动,要一环扣一环,马虎
不得。
在教学口算除法时,
口算除法算法是否一定要用书面数学语言描述呢?学
生往往知道怎么算?也会用自己的话来说:

600
÷
3
先不看
600
未尾的
2

0

先算
6
÷
3
所以
600
÷
3=200

240
÷
3

3
×(


=24

24
÷
3=8

240
÷
3=80

从学生的这些回答来看,
学生已经会算,
但只是不会用书面术语来说;
我花了不

2
少功夫来训练学生说:
6
个百除以
3
等于
2
个百,所以
600
÷
3=200

24
个十除

3
等于
8
个十,所以
240
÷
3=80
。从效果上来看,学生说得还是很辛苦。应该
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我想了很久,
想到了一个拆中的方法,
算的时候,
就照学
生的去做,

600
÷
3
先不看
600
未尾的
0

先算
6
÷
3
所以
600
÷
3=200

再解释,
不看未尾
1

0
就是把这个数看作多少个十,不看末尾
2

0
,就是把这个数看
作多少个百。不能平白无故的少看
0
。通过这样的解释,就把算和说分开了,让
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三、
计算教学应重视运用已有知识,
促进知识的迁移,
也应重视相关生活经
验解决问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
是在前面所学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
学,在教学中,我就先练习了
2

3
位数加减的笔算,问: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再让学生进行小数的计算,
对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得出小数计算时,
小数点对齐
了,数位就对齐了。由于有了对比,迁移,学习效果不错。

还例如在乘法教学中,

35
排,
每排
29
人,
700
名学生进场,
座位够坐吗?
解决实际问题开始导入,
说明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
3
种计算方法的对比,
找到估算的最好方法,
既又好算,
又接近准确性的那种就是最好的方法。
由于从
解决实际问题导入,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掌握计算方法也就有了更好的动力。

在笔算乘法教学中,
也是从实际生活情景中导入,
比如算围棋盘有多少个交
叉点?
19
×
19

一开始我问有哪些学生知道围棋有多少个交叉点,
引发了学生极
大的兴趣,再通过计算
19
×
19
,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探讨,得出计算结果,由
于计算结果是学生特别想证实得到的答案,
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反过来也就
更为深刻。

乘法教学中,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去体会乘法的含义,
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也会跟更牢固。

还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这一单元中
,
也突显了一个计算问题,两步解答的应
用题一定要列综合算式吗?

“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学生一定要掌握吗?”


学解决问题重点应放在分析应用题上,
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由于教材在例题
1
有合并成综合算式安排,
在例
1
教学中我也花了些时间讲了怎样把两个相关的
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5
×
50=250
(人)

250
×
6=1500
(人)

合并方法就是用第一个算式中的
5
×
50
代替第二个算式中的
250
。在例
2.
练习过程中,我也注重培训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体会列综合算式的优越性,


随着综合算式的增多,
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括号,
什么时候不该用?先

3
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不清?需要复习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而教材和教学大纲中
在时间上没有安排这一个内容,
然而通过对本册以前数学教材的调查了解,
也没
有这一内容的单独安排,
由于课时的原因,
我到底教还是不教?在教应用题时为
这个计算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底值不值呢?
“合并成综合算式的能力一定要掌
握吗?”
通过讨论也得到了正确处理,
加了一课时总结复习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
序。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
认真思索,
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
并做
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
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
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
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
持不懈,一抓到底。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怎么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计算方法的技巧性;
  3、计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
  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
  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
  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
  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
  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要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平时的点滴中抓起,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
二、要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 2、规范计算过程的习惯。比如解分式方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步骤。解出根后一定要检验根是否是原方程的解。 3、认真检查的习惯。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定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
四、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他们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北京师说在线教育(家教)为您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