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宝宝视上厕所”为畏途,宁可整天穿着尿布,再不然就是一为他脱下裤子便哭闹不止,令父母头疼不已、无计可施。其实幼儿从穿尿布发展至自己入厕的过程,是相当自然且有一定、渐进的发展模式。所以,如何以幼儿生理自然发展为基础标准;适时辅助他培养良好、规律的入厕习惯,则是父母必须正视的一项课题。
当您的宝宝准备接受入厕训练时,你可能因为自己是职业妇女,没有时间训练而苦恼。其实,训练宝宝入厕也只需1天的时间便可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尤其是新手妈妈,可挑选一良辰吉日”为训练日,并注意下列事项:
训练入厕前的基本条件:当您发觉可以开始训练宝宝入厕的时候,请注意,别太心急!应先观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生理发展以及他走路是否平稳(能否自己走到便桶旁)等。这些条件具备后,再为他进行入厕训练,如此才不致增加宝宝畏惧感。
多大的宝宝可开始训练:有许多父母并不清楚,何时可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一般而言,大便的训练在一岁半;而小便则是在二岁半。为何小便训练比大便训练的时间要晚呢?主要是幼儿膀胱自我控制功能,需至此时才会慢慢发展完成。但不能一概而论,仍应视宝宝生理与心理各项发展、学习情形。作为评价指标。
怎样才算训练完成:这里有一个完整的训练公式:表达→动作(脱)→入厕→动作
(穿)如果是再大点的孩子,则可训练他按下抽水马桶和洗手清洁。
父母态度举足轻重:在整个训练过程,父母的态度表现,足以影响宝宝往后入厕习惯及心态,即使宝宝表现并不理想,也不要怒言相向或打骂。因为他也仅在学习阶段,不要给他过多压力,让他感觉上厕所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在训练过程中,初期可能会碰到许多令人泄气的状况,如:昨天才训练成功,顺利的尿在便桶,今天又不小心尿湿裤子;已经训练成功一段时间,但却不小心将大便”便在裤子里等。但是,请勿轻易放弃,只要你把握重点,并以爱心、耐心陪着孩子学习,相信定能很快地进入情况,成功地达到孩子自己入厕的目标。
观察:如果你党得宝宝到了可训练入厕的时候,但又不是很确定,这时你可观察宝宝经过一晚睡眠至隔天时尿布是否仍是干的或是白天尿湿次数明显减少时便可开始训练。
模仿: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利用宝宝模仿力强及好奇的特性,让他观看爸妈入厕的情形,如:男孩学习爸爸站姿;女孩则是坐姿等。之后可问他要不要、想不想便便或尿尿。
共同的语言:训练者与被训练者之间必须有彼此了解及可沟通的共同语言,如嗯嗯臭臭、尿尿等。多喝水为了让宝宝尽快完成训练,训练时,可让他多喝些水,了解一旦感觉有尿意,应该立即去上厕所。
训练时间:会有几种情况不适合作为开始训练的时间:生病时。如感冒,特别是泌尿道感染。情绪不稳时,晚上绝对不宜训练,白天是最佳时机家中有客人造访时,也不要训练。
指定地点:便桶摆设的地点最好选定通风、阳光充足的位置客厅是最不理想的地点,因为造成吸引、转移注意力的诱因过多。
便桶还是玩具:宝宝便器的选择,最好是传统造型,而不是花花绿绿、造型可爱的便器,免得使宝宝转移注意力、玩了起来,忘记上厕所这件事。
提醒:当宝宝在入厕、坐上便桶后,父母应随时在旁注意、观察,若太久仍未入厕,此时父母可提醒他,若超过5分钟仍未完成,可让他起来。表示哦!原来宝宝并不想尿尿。
鼓励:宝宝若顺利入厕,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如给予糖果等,让宝宝了解上厕所是一种愉快的体验。
家人态度要一致:常常当妈妈在训练宝宝入厕遇困难时,家中长辈可能护孙心切,而表现出反面的态度,也会加大训练者训练时的困难程度。另外,若是职业妇女则应事先和保姆沟通,取得共识后再进行训练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