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想要的东西变来变去,而且东西越选越贵,父母可以这样做

程程快过生日了,她告诉妈妈自己想要一个100多块钱的塑料材质的航空母舰模型,程程妈很快同意了。可没过两天,程程又告诉妈妈自己想换个礼物,大概要300多块钱,并向妈妈要了手机,想要把商品图片拿给妈妈看,在查找商品的过程中,程程又看上了一架825元的电动航模。

程程妈看着孩子的主意变来变去,而且东西越选越贵,本想立马拒绝,但一想到这是孩子的生日礼物,心里又有些不忍心。

哎,生日不想让他不开心,可才8岁就要买那么贵的玩具当生日礼物,开了这个口,以后每年会不会就收不住了呀?”程程妈一脸纠结的说到。

孩子想要的东西变来变去,而且东西越选越贵,父母可以这样做

孩子有想要的东西,向父母提要求,这应该是为人父母都会遇到的状况,父母这时要怎么做,才不会让我们的决定变为亲子间的冲突呢?

1.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要让孩子明确我们做决定的意图。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有两种态度的父母是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的,一种是不假思索的说不”,另一种是随意的说好”。

第1种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理没理,父母都不曾听取自己的想法,他必须通过哭闹来"争取一下",让父母不得不关注到自己;

第2种随意说好”的态度,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想法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只要自己撒撒娇,或多哭一会儿,父母受不了就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我们需要先询问孩子选择的理由,结合自己的看法告诉孩子我们的意见,让他们明确地知道我们同意的原因或拒绝的意图,并坚持到底,孩子才会相信父母的坚持是不会向任何压力”低头的,因为他们出于父母内心的准则。

2."决定"的结果要从孩子的发展需求出发,而不能随情绪而变。

还有一种父母他们所做出的决定,和自己当时的情绪有关。

孩子想要同样的东西,在这类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到,可当父母正处于负面情绪中时,孩子就很可能遭到拒绝。

父母模糊的态度,让孩子缺少一种看待事物明确的标准,更未曾得到区分"想要"和"需要"的指导。

我们必须明确这件物品、事情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需要,以此作出决定,才能让孩子明白他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并不都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不能拥有所有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有所放弃、有所选择。

3.让孩子看到与家庭相匹配的消费态度。

当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或对孩子承受能力的错误判断,去给他们购置一些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东西,这也是在给到孩子一个错误的指引。

即使这样东西对于所在家庭来说是比不小的支出,但只要孩子强烈地表达想要的意愿,总能被满足。长久如此,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需要,是可以高于家庭需要的,一旦某次没有得到所想要的,孩子就可能对父母产生埋怨,甚至愤怒的情绪。

父母让孩子明确他们有提出想法的权利,但也要符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

对于物质的需求,超出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的标准是,我们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把目标期限延长,通过努力(比如积攒零花钱)来达成目标,这段时期,也可能让孩子的物质欲望得到"缓冲",冷静过后再次进行判断和选择。

总之,无限制”、无准则”的爱,只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权威之下的自由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