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能成功解决冬季孩子赖床问题,其实是一下子解决了很多问题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原本就比较难起床的孩子现在更是习惯性赖床,赖床其实有很多原因,首先是生理上的没睡醒,因为12岁以前的孩子,睡眠时间比较长,要10个小时才能睡饱。应试教育积压了孩子的很多时间,很多学生到了晚上11点睡觉都是正常的,自然早晨就起不来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

还有就是心理上的不想起床,也就是说孩子晚上并没有拖延,也已经睡足了10个小时,但是他们还是早晨起不来,这就与孩子的心理与家长叫孩子起床的方式有关了。

但是要和家长说明的是,孩子赖床是天性使然,很多时候孩子只是起床慢,但是家长就误以为那是赖床。

只靠闹钟是不够的,家长就像孩子的人工闹铃,负责每天让孩子从被窝里出来,家长叫孩子起床的方式和次数以及声音都会影响孩子起床的动力。

一般来说,家长教孩子起床都要超过三次,孩子也会根据父母的语音语调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还能在被子里再待几分钟,其实这样也是在帮助孩子养成赖床的习惯。


能成功解决冬季孩子赖床问题,其实是一下子解决了很多问题


从叫孩子起床的方式上来让家长纠正孩子赖床的习惯。1. 界限约定法

把属于孩子的责任重新归还给孩子,划清界限,不越界,替孩子承担。

可以找孩子聊一下,让孩子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家长要明确表示自己每天只叫一遍,然后就全凭自觉了。

和孩子交流之后,第二天就要严格执行,可能第二天孩子自己能起来,也有可能就忘记了约定迟到了,其实迟到是正常的,家长不要因为这个就指责孩子,要让他们自己体会因为起不来而造成的后果,这样来个两三次,孩子自己就会在心里形成警钟,每天一遍就能起床。

2. 音乐唤醒法

每个人从梦中醒来再到清醒是有一个过程的,家长可以给孩子一首歌的时间”。比如将闹铃换成随机播放音乐,这样早晨叫醒孩子的就是一首歌曲或者是一段音乐。

一首歌差不多4-5分钟就能播完,在这个期间让孩子逐渐有个清醒的过程,和孩子约定好,音乐一停就要起床。这样能给孩子一个缓冲。

赖床其实是属于孩子生活习惯的范畴,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需要家长跟着屁股后面催促起床,通过这件事就可以反映出家长培养孩子生活习惯上存在问题。



家长不光是没有培养好孩子自觉起床的习惯,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做的也不好,表现出对孩子束手无策。

所以想要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就要先从父母的教育方式开始纠正,很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很强,没有足够的独立自主意识,从起床上这件事上就能表现出来。自主的孩子不需要父母叫或者是只叫一边就能自觉起来,但是依赖父母的孩子就会在家长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之下才能起来。

安逸的背后就是生存能力的丧失,想让孩子成为他人的依靠,就先要让孩子脱离依靠。

1. 孩子赖床是人性使然

别说孩子,就连成年人,可能在工作日或者是天气寒冷的时候也会不想起床,大人对起床的抗拒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孩子那么大,但心里还是不情愿的,只是大人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有责任要去承担。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阶段的人生大事可能就是要睡够了,早晨起不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家长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就觉得孩子不上进,或者是认为孩子懒,然后给他们贴标签。

要认识到,想要安逸是人的本性。对于能够按时自觉起床的孩子来说,只能说他们的自律性很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从一开始都有这样的自律性的。



家长要意识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抹杀他们的天性,或者根除,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允许他们有不想起床的想法,可以偶尔赖床,只要保证能够按时到校就行。

只要孩子能够将赖床之后的时间安排好,保证不耽误学习的正事,晚起个十分钟又有什么问题呢?这样其实更能够体现孩子能够控制和安排时间的能力。

如果孩子赖床之后的后果是上学迟到或者耽误了正事,那就说明孩子需要纠正坏习惯,家长要明白教给孩子的是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而不是严格按照作息表来进行活动。

2. 有一种赖床叫家长认为孩子起不来”

比如孩子每天的起床时间是六点半,但是昨天晚上熬夜了,今天有点起不来,想要多睡十分钟,不过还是能在后面用行动迅速来弥补这十分钟的。这样也不会迟到。

孩子认为没有问题,但是父母早就急的不行了,经过一番折腾孩子才慢慢的从床上起来,弄得这个早晨和打仗一样。父母累的精疲力竭,孩子则是对父母养成了依赖的毛病。

这样时间长了,只会让孩子从心里彻底放下自己安排的意愿,完全听从父母的,不到最后一刻不起来。

孩子很多时候起不来,都是因为父母一个劲的在后面催促,其实孩子自己不是一直想要赖床的,比如说明天是周末,要去一个孩子很喜欢去的地方,他们不管昨天睡多晚,第二天早晨也会兴致冲冲的早早起床。



之所以孩子上学会赖床,是因为他们确信父母是不会不管他们的,父母牌闹钟总会预留出一大段可以赖床的时间,自然从心里就会松懈下来,能多躺一会,就多躺一会。

家长想要让孩子自己起床,首先就不能反复催促,让他们自己学会使用闹钟,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和引导合理运用时间的意义,让孩子学会有效的掌控时间,让孩子明白自己才是时间的主人。

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控制时间,从起床这件事请开始,将规定何时起床时间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制定,真正开始体会到控制时间的自豪感,这个期间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是不要强迫孩子执行。

其实可以告诉孩子,将闹铃指定在一响就要起床的那个时间点上,不给自己拖延的机会,这样就能改正赖床的习惯。让孩子的惰性无处培养。

家长不要担心迟到之后的后果,因为正是因为迟到才能让孩子明白遵守时间的意义,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学会从迟到的结果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而不是怪家长没有及时叫他们。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知道晚上不能拖拉,早晨才能及时起床。



3. 赖床可能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孩子赖床可能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行为,造成这个行为的原因其实有很多,除了因为天气冷,晚上睡得晚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在学校人际关系不好,厌学,或者是受到老师批评等等原因导致的。

这就需要家长留心观察孩子的状态了,如果这段时间明显和之前不同,就要和孩子聊一聊了。如果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需要家长介入解决了。

或者是孩子年龄小,大人平时都很忙交流不够,就有可能用赖床的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他们需要用早晨的时间来增加和家长的沟通机会。

所以家长要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增加互动。当孩子感情和互动得到满足之后,起床的问题才能慢慢的好起来。

其实很多孩子习惯的培养都是相通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能得到改善。


网易严选 北欧风静音拍拍闹钟 ¥6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