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为何孩子有“顺手牵羊”行为?那是孩子缺少“物权”意识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皆处于自我中心”时期,因此尚无物权”观念。往往他们对无法分清所谓的你的、他的、我的”,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是自己的。

上周末,晴晴带着五岁的女儿琳琳到邻居家做客,邻居家也有一个与琳琳差不多大的男孩,叫做小宇,一整天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晚上回到家,晴晴在整理琳琳书包的时候,发现里头竟然多了一本儿童画册”,但晴晴怎么想也想不透,这本书从何而来,也并非先生买给女儿的。因此便问琳琳:你这书从哪来的?”琳琳边把弄的玩偶边说:书是小宇的。”晴晴松口气问哦,所以是小宇送你的吗?”琳琳诚实的回应:不是,那时候我特别想看这本书,小宇哥哥不肯给我看。后来我就把它装进书包里,想着拿回家看。”此话一出听在琳琳爸爸耳里,便有些火了:琳琳,没经过他人同意,你就擅自把东西拿回家,你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吗?你这是……”琳琳爸爸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晴晴给阻止了。

晴晴对此确实感到有些恼怒,但是也忍着怒气,温柔的对琳琳说:既然小宇哥哥不给你看,也就表示这本书是他最珍爱的东西。现在,你把它拿了回来,小宇哥哥找不到它肯定会很伤心很着急的。所以,我们明天就去把书还给他好吗?然后妈妈在带你去买你喜欢的书!”

其实晴晴之所以会有这举动,是他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因为年纪还小,多数孩子并不能清楚区分偷与拿的差异,而以为只要是自己喜欢、想要就可以拿走。这和抢别人玩具是一样的,属于孩子的自我中心”之表现。那么孩子会有这一举动的确切原因有哪些?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作为家长应清楚理解,并及时纠正。

一、孩子有顺手牵羊”的行为是什么原因?会有什么影响?


需要更多关爱。孩子认为生活中缺乏情感与关爱,这和现今普遍的偷窃行为有很大关系。倘若孩子的情感需求无法达到满足,那么孩子内心深处就会觉得空虚,也就有可能透过偷”来满足。有偷窃习惯的孩子通常也比较孤独,在学校的人缘也比较一般,和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通常他们都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方式与机会。

来自同侪的压力。年纪比较大的青少年,也不比年纪较小的幼儿会模仿自己的父母,一般都会晋升到模仿同侪行为。倘若孩子和透过偷窃来寻得刺激的同侪混在一起,往往会为了能融入团体,孩子也会加入偷窃的行列。有很多时候,孩子偷东西可能是为了向伙伴展现自己的勇敢”。对此,家长需要及时采取具体的措施来改善孩子的行为,否则容易有后患。

物权观念不明确。年幼的孩子暂时没有办法弄清什么是你的、我的,在他们观念里,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要手指头一指,家中大人都会破不急待的把东西拿过来给孩子,只要是孩子目之所及的物品都能够供孩子取用。

其实,孩子会有顺手牵羊的行为,并不可算上是偷窃”,只是原始恋物”,所以别有过多的责怪、责骂孩子,一定要及时关注与教育,让孩子认知到顺手牵羊”这一行为是不对的。幼儿偷窃一事属于常见问题,与孩子犯下的其他错误事同样的,家长应用平常心对待。而这种错误的行为是家长需要及时纠正的,在正确的时机下灌输孩子正确的物权”意识,也是必须的。

二、父母该如何正确灌输孩子的物权”意识?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实验,为三座山”,该实验是先建构一座风景优美的山模型,让孩子从四个面相观察,观察后在给他们四张侧景的照片。再让一个布娃娃再山的各处走动,当该布娃娃停留在山的某一面时,让孩子展示一张布娃娃面向山的风景照。实验结果发现,受测是的孩子取出的风景照,是孩子自己面对的那座山照片,而非布娃娃所面向的风景照。

从而可知,自我中心”的孩子,往往只注意到主观的面向,也就是自己的观点,并不会站在他人的力场看问题与接受其他的观点。因此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孩子,往往因思维受限而致使主观认知偏差,物权意识也较薄弱,常常会分不清自己东西”与他人东西”。因此家长应及时建立孩子物权”观念。

将拿(偷)的东西物归原主。在归还之前,家长可先了解孩子为何会偷拿别人东西,了解其动机之后,再做出适时的处理,归还原主时,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归还。父母可以适时批评、处罚孩子,但是一定要考量处罚、批评的度,别忘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因此家长万万不可用激烈”的手段来处罚孩子,而是用正确、耐心来指引孩子。毕竟家长若能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也就不会再轻易犯下同样的错误。

适时的赞美。倘若透过家长的指引、解释,孩子也慢慢改正了坏习惯之后,父母就应该适时地给予孩子鼓励。比如,很高兴你懂我说的,你真的很棒!”孩子就会知道这行为是父母喜欢的,透过赞美下,自然也会养成好的社会行为。

发现孩子拿了他人的东西,要给孩子讲述道理,及时归还并向对方道歉,这样,孩子就会在父母正确的言行中,学习更多东西,及时纠正错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因此,当孩子对家长提出请求某样物品时,家长应正确”的回应,也能有效避免顺手牵羊”的错误行为产生。

三、当孩子请求某样东西时,家长该怎么做?


内心对随时拥有新玩具表达出的渴求。面对孩子这一表现,家长应以延迟满足”来回应孩子的渴求,当孩子是透过满足条件下才获取玩具时,家长也等同掌控了局面,化被动为主动。比如,爸爸,我想要那个模型飞机。”这时候家长可以这么说,这个模型飞机做得很逼真,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们需要在这个月每天完成一项任务,就能拥有它了。”这样的技巧是在于家长对这玩具的认可,并不会反对”他的喜欢。

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哭闹,且所在的场合又是公众场合,不免觉得尴尬而屈服于孩子的要求,但是一次碍于情面的妥协孩子的请求,却是为孩子的教育留下了隐患,因为孩子透过这一次的结果,认知到什么样的场合下,用什么方式提出要求会被大人所同意。因此,家长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并注意沟通的方式,切勿过激。

是因为受到其他同侪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如果有个孩子因为某种玩具而受到欢迎,这就会致使其他孩子会对家长提出相同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并非真正需要玩具,而是该玩具所带来的满足与认同。倘若孩子在班上处于跟随性较强、胆子较小的孩子,最开始有这现象,家长都会同意购买,但一定要注意回家后,要和孩子一起弄清该玩具的玩法。

是因为有收集此类玩具的偏好。这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教育机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这一系列玩具的信息,并和孩子一起规划该怎么做才能完成收集工作。比如,倘若该系列玩具一共16个,家长可以大方的告诉孩子,你愿意提供8个,剩下的需要由自己争取获得。这样一来,也就是一同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家长可在家中进行集点制”,把对孩子的部分,转为集点”,这样他就能感受到自己所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面对孩子对于玩具不同的要求,身为家长应用有效、正确而不伤害孩子自尊下,对孩子起到不错的教育作用。切勿一味的苛责、谩骂,这容易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欲望”,尤其孩子又没有相当的物权意识建立下,自然就会有顺手牵羊”的行为。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曾有这种顺手牵羊”的行为吗?面对孩子这一举动,你会怎么解决?欢迎底下留下看法,一起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