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
建议你去看一看哦: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5.htm
朢綵納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现在学校好好学习专业课程啊
然后找出自己的兴趣以及想从事的职业
最后写出自己的计划
如何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大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人生目标、步骤,尽其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第二,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第三,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四,能使学生在面对社会不断变迁时,更好地去适应变化,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年年扩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2000万人之多,在如此快速的人数增长规模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首需解决问题。而就湖南而言,2008年毕业生增加了3万多。然而,2006年湖南高校就业率不足50%,那么在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现如今,湖南省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在大学生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更加重要。但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是其中最常见、最需解决的三点。 1、大学生缺乏规划意识,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项针对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指出: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认为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计划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只占45.35%,而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的占了15.1%。以上数据都充分显示:目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准确认识,追求“最佳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会受到个人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等主观因素以及社会变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求随时根据各种变化来做出调整。然而,许多学生却一味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妄想一劳永逸,无法根据变化做出灵活调整,导致出现发展目标与现实社会以及自身价值产生较大差距的现象。 3、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职业方向性 通常,具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有一定优势,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都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以及工作机会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都从事家教、促销等实践活动,没有将自己所学进行利用,缺乏职业方向性,只注重了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追求。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专业教师的指导以外,各专业的辅导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高校辅导员要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导工作,因此,与学生平时交流和晤谈的机会和时间比专业指导教师多,对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较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对自身价值进行定位。 第二,由于高校辅导员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对学生所学专业在专业的性质、相对口的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更准确的进行职业需求评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通常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将伴随学生度过大学时期,因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可做到全程指导和个性指导相结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各种问题。 第四,高校辅导员可以从学生的社会实践着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方向性。 三、对于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通常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产生规划意识;第二,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和职业需求评估;第三,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第四,制定相应方案;第五,实施方案并反馈调整。高校辅导员可以再这五个步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作用给予学生有利指导。 1、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产生规划意识 产生规划意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端,通常是针对才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因为新生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怎样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感到迷茫,而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则会使学生经历许多本不必经历的挫折。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辅导员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就要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讲解其必要性,并让学生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去熟悉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其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产生规划意识。 2、指导学生进行全面自我评估和职业需求评估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进行科学、全面、彻底的解剖,目的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就是对于自我价值观、性格、爱好、能力和气质等方面的了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时要更多的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方面着手: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等。 职业需求评估是学生根据所学专业了解目前社会的需求信息,换言之,即是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可以从事何类职业以及该类职业对人才有何要求。在学生进行职业需求评估时,高校辅导员要利用集中教育和平时交流的机会,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的性质,向学生讲解目前该专业所对口的职业以及该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和能力,为学生指出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 3、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从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明确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应该以学为主,全面发展.在大学里,有很多事要做.大学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和自律的能力.用心的话,学习是很紧张的,主要靠自己.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以学本领为主,为就业做准备.学本领包含很多内容:1 专业技能2 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3 创新能力4 交际协调能力.5 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考研).等.大学生应该是幸运的!!!要么那么多的人走这条"独木桥".工程师,经济师,讲师等职位一般只对有大学学历的人开放.学生生活更应该在勤奋中获得收获.为了毕业时就业的尊严,为了未来的事业,现在的拼搏有什么不值得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己要尽量清楚六方面的问题:
(1)你是什么样的人?这是自我分析过程。分析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身体状况、教育背景、专长、过往经历和思维能力。这样对自己有个全面的了解。
(2)你想要什么?这是目标展望过程。包括职业目标、收入目标、学习目标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别要注意的是学习目标,只有不断确立学习目标,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
(3)你能做什么?自己专业技能何在?最好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个人工作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积累。判断你能够做什么。
(4)什么是你的职业支撑点?你具有哪些职业竞争能力?以及你的各种资源和社会关系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关系,也许都能够影响你的职业选择。
(5)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行业和职位众多,哪个才是适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及劳累程度都不一样,看个人的选择了。选择最好的并不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根据前四个问题再回答这个问题。
(6) 最后你能够选择什么?通过前面的过程,你就能够做出一个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了。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你做好了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做出了准备,当然比没有做准备的人机会更多。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应该遵守如下准则:
(1)择己所爱。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务必注意: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2)择己所长。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你必须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3)择世所需。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你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要长久。
(4)择己所利。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你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这就是选择职业生涯中的收益最大化原则。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规划书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身边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一个人能有多少收入,就是看他身边最好的五个朋友
的平均。我相信物理类聚,人以群分,未来想成为什
么样的人,今天与人同行很重要!我是个很有追求的
人。喜欢多认识一些有想法,积极向上,渴望成功的
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本人是大学生,上过班,因为感想敢做,喜欢交朋
友而把握了一个非常好的事业良机,现在辞职在奋斗
中,也有幸认识了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创业的方面,
我对未来经济趋势有所了解,懂点成功学!略有眼光
和不错的思维观念。
希望可以跟想创业的朋友,探讨下未来想要的生活,
还有创业方面的话题,原借此成为很好的朋友!
QQ1925413267注明:创业交流
大学生该怎样职业规划
结合自己专业、兴趣、本身资源; 1、初定目标刚开始不要太高,先要有个平台后再谈以后发展; 2、进入行业后再定三到五年及几十年的发展目标!
大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
“很多大学生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关键在于没有清楚地找到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培训测评部张副主任告诉记者,在近期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系列辅导讲座中,前来听课的学生普遍显示出对于职业规划的迷茫,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这给大学生求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症状一:“不知道以后干什么”
参加2005年西部计划的小张,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法律专业。“高考时并不是因为喜欢才选择这个专业的,只是因为当时属于热门专业。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上大学、考硕士、考博士,但从来没有想过以后干什么。”
大二暑假时小张看到了西部计划,突然就有了去闯荡一下的想法。但在那里的一年时间里,依然没有想过回来之后干什么。现在突然之间感到了就业的压力觉得很迷茫。他告诉记者,“当时在大学里面几乎没有人对自己的职业有过清晰的规划。选择这个专业,很多是受家庭或者社会的影响”。相反,据记者了解,小张的同学里,不乏有非常清晰的职业目标的同学,对法律行业了解的很透彻,在意识和理念上都很接近于这个行业,具备了所谓的“行业气质”。他们的就业就很顺利。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鲁老师:
一般来说,家长的思维比较定势。孩子所学的专业一般都是当时的热门行业,大多数家长对可以选择的行业的远景发展无法做出一个准确判断。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自己又缺乏社会意识,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以为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当然,学校方面缺少相关的教育也是一个问题。学校的辅导不仅仅是就业时的一些技巧,还应该更早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找到自己和社会的结合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症状二:“为什么单位不接受我”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小邵,一直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名教师。为此他在大学里也做了一些准备,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本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圆教师梦不成问题,但在求职过程中却屡战屡败。
小邵告诉记者,有时候面试官看了我的简历之后,会以专业不对口为理由拒绝。“在讲课时我发现自己和师范类的学生相比有差距,自我感觉和学生交流环节做得不好。”但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工作中改进的,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学校愿意录取师范生而不考虑我呢?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鲁老师:
拥有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最基本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考到了这个证书,就能当一个合格的教师。小邵同学并没有全面了解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等。
师范类的学生有专门的实习期,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讲课培训,在讲课技术方面确实高于非师范生。
但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何认识并发挥这种优势,也是成功求职的关键因素。学校招聘非师范类的学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上比师范类的学生强。如果小邵在化学专业上有很杰出的表现,相信学校接受他的几率会高很多。
很多学生在求职时想转行,但对市场需求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关键还在于转行时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如果在专业知识上有突出之处,就可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他山之石 有选择的参加职业培训
在国外,很多孩子从6岁就开始做职业规划。家长和学校会通过一些测验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通过这种互动,他们对孩子的职业规划已经有了一个大方向。比如孩子小时候想当老师,那以后的工作可能会和人文方面有关。这时家长和学校就会了解这个方向的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对孩子的培养也会注重这方面。而到了大学,学生基本上就明确了就业方向。当然原来喜欢当老师的孩子可能最终会选择当记者,但因为两者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一致的,所以这种转换的实现是非常顺利的。学生只需在大学里补充记者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了。对于家长来说,也可以利用孩子的职业理想来鼓励他们的学习。
“我国初中等教育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部分学生在大学时会有模糊的意识,选择一些辅修课、第二外语、证书考试等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但在职业规划上还缺少专业指导。”张副主任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把职业发展教育覆盖到大学的入学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