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疏肝祛痰中成药 疏肝益气的中药有哪些

疏肝健脾益阴养胃中成药

常用的补益脾胃的中草药有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与食物配制成药膳效果更佳,中医认为胃病主要是七分养,三分治。

一、香砂养胃丸 药物组成:白术、香附、陈皮、藿香、枳实、木香、砂仁、甘草等。 功效:和胃止呕,行气消食。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症见胃脘作痛,呃逆嘈杂,两胁胀满,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舌苔淡而厚腻者。 用法用量:水丸每服6克,日服3次。颗粒剂(冲剂)每服1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二、香砂平胃丸

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南山楂、麦茅、香附、砂仁等。

功效:健脾燥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饮食积滞,胃失和降。症见呕吐恶心,倒饱嘈杂,胸膈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而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该药最宜治疗脾湿伤食之证,若单纯脾胃虚弱而致的消化不良,则非本药所宜。

三、香砂六君子丸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等。

功效: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痰饮内停。症见胸脘胀闷,饮食不消,呕吐泄泻,舌淡苔薄白者。

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说明 该药适用于脾虚为主,兼有痰湿、气滞之证者。

四、香砂枳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枳实、木香、砂仁等。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宽中。

主治:脾虚食少,宿食不消。症见饮食减少,痰食停留,胸膈胀满,脘腹疼痛,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日服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说明:胃病患者要经中医辨证后,方可用上述药物治疗。

疏肝祛痰中成药

疏肝化痰汤

你的症状属于慢性咽炎。这些中药每味选10克是安全剂量。最好还是请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诊断下为好,辨证施治效果好。

疏肝祛痰中成药

疏肝益气的中药有哪些

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减肥 芝麻:补五内(内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补脑 竹笋:消渴、利水道、益气力 玫瑰:理气活血、疏肝解郁、解毒 苹果:润肤减肥、排毒、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功能 柑:生津止渴、疏肝理气、健胃消食 梨: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止咳化痰、降血压、保肝 葡萄:益气倍力、强志桃:生津止渴、有泻下、利尿、消积、祛瘀、镇咳 李:清肝涤热、生津利水、去骨节间热的功效 海枣: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化痰平喘 金钱鱼:平肝镇惊 带鱼:养肝抗癌 茉莉银耳汤用料:银耳25克,茉莉花24朵。 茉莉银耳汤的做法: 1、将银耳放碗内用温水泡发,择洗干净,泡人凉水中;茉莉花蕾去蒂。 2、洗净;锅中加清水、精盐、味精烧开,撤去浮沫,倒人汤碗中,撒上茉莉花即成。 此汤气味芳醇,具有疏肝解郁,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化火伤肺所引起的咳嗽,咯血,胸胁痛等病症。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疗瘘、坚齿、益气力、降血压、强心、防龋防辐射损伤、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疏肝祛痰中成药

治肝火有哪些中成药或西药?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根据你的陈述,考虑为“上火”的问题。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灭火”的验方、偏方:
1)肝火
患者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头胀面热、烦躁易怒、寝食不安
取菊花30克,猪肝1块。煮熟,吃肝饮汤。也可用鲜芹菜适量,洗净后捣烂挤汁,每次服3--4汤匙,每日3次。
2)心火
患者心烦、口渴、面赤、胸内闷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用莲子(不去芯)30克、栀子15克(用布包)。水煎煮,加冰糖适量,吃莲子喝汤。
3)胃火
患者胃口灼热、烦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等。
取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药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
4)肺火
患者咳嗽、痰稠色黄、咽痛、鼻燥、口渴欲饮。
用川贝母10克(捣碎)、梨2个(削皮切块)。放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炖1小时服食。或用鲜藕适量。洗净榨汁,每250毫升藕加水50毫升,蜂蜜调匀,当日服完,连服数天。
5)肾火
患者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软、多梦遗精。
取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猪肾1对。砂锅煮熟,食肾喝汤。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祛痰用什么药好呀!

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本来想写 柴胡达原饮,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成药,半夏有一定的镇咳祛痰的功效

肝咳用中药怎么治疗?

需要详细诊断。一般来说长期的慢性咳中医诊为虚证。治咳必须分清顺逆。中医治疗的原则是因势利导,助肺排痰,不能一味治咳、镇咳。治咳的时候,从促进排痰的角度来讲,多使用辛味药物宣发肺气,比如桔梗、麻黄、薄荷等。碰上干咳、燥咳甚至咯血的时候,多使用清凉滋润的药物,比如麦门冬、北沙参、天门冬、西洋参、桑叶、山药等。这时候如果人的脾胃功能比较差,消化不了阴寒属性的中药的话,还需要先健脾再治咳。这就是问什么慢性咳,特别是干咳治疗周期很长的缘故。
尽管咳与肺气直接相关,然而除了肺,其他脏腑也会影响到肺导致咳。《皇帝内经》上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临床比较常见的是心咳和肾咳。心咳是由于劳心过度、心火克伐肺金。这种咳一般在激动、紧张时加重,以半声咳为主,夜间重,甚至有盗汗。肾咳以咳而遗尿、鼻头寒冷为特征,是命门无火,督脉不温,鼻子吸入的空气无法加热,刺激肺产生咳。在北京治疗咳喘比较有名的中医还是很多的比如曾昭田、王汝平、鲁京硕、王斌、丛法滋、关庆维、王应麟、刘燕池、李刘坤等。

有什么健脾和胃的中成药!化痰利湿!

黄芪内金粥

用料: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

制法: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功用:消食和胃.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食物功效: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薏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赤小豆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鸡内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运动机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补中益气.

平时可以多服用健脾丸.
生活护理:
生活上,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多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等,不吃高胆固醇高脂肪难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痰湿体质吃什么中药调理?

建议: 清炒佛手瓜.干橘皮泡水代茶饮.玫瑰花和决明子煎汤代茶饮. 佛手可以疏肝理气,气行则湿化.玫瑰花行气疏肝,配合决明子名目润肠通便. 另外也可以吃一些健脾化痰的中成药:如“参芝白术丸”化痰可以用“橘红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