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怎么吃效果好
1.麦冬竹叶粥
材料:麦冬30克,甘草10克,竹叶15克,白米100克,去核红枣6枚。
做法:将麦冬、甘草、竹叶先用水煎熬,取汁,加入粳米、红枣一起煮成粥。
功效:带点淡淡的清甜,具有清热解暑、益气和健胃等功效,假如感到暑热口渴、气短乏力、不思饮食,不妨一试。
2.枸杞麦冬炒蛋丁
[原料]鸡蛋4个、枸杞子10克、花生米30克、猪瘦肉50克、麦冬10克、精盐、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枸杞洗净在沸水中略氽一下;麦冬洗净于水中煮熟剁成碎末;花生米炒脆;猪瘦肉切成丁;鸡蛋打在碗中加盐打匀隔水蒸熟,冷却后切成粒状备用。将锅置旺火上加花生油,把猪肉丁炒熟,再倒进蛋粒、枸杞子、麦冬碎末,炒匀加精盐,淀粉勾芡,加味精调味,盛入盘中铺撒脆花生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2次。
[作用]滋补肝肾、强身明目。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
[评注]麦冬滋阴,枸杞壮阳,二药相配调理阴阳,不温不燥,作用较为平衡。鸡蛋、瘦肉含脂肪少,富含蛋白质,适于肝病者食用。这道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且能强身,常食有益健康。
3.沙参麦冬瘦肉汤
[基本特点] 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基本材料] 猪瘦肉250克,北沙参30克,麦门冬18克,蜜枣4个,各种调料适量。
[制法]将北沙参、麦门冬、蜜枣(去核)洗净;猪瘦肉洗净切成小块。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用法]随量饮汤食肉。
[应用]适用于肺阴虚干咳少痰者;中老年人秋季可常服。
4.麦冬鲜藕粥
[主 料] 粳米,麦冬60克,鲜藕150克。
[做 法] 同捣烂绞汁去渣,粳米100克,加清水适量煮粥服用。
[药用价值] 主要治疗癃闭津液亏损型:小便点滴不畅,皮肤干瘪,唇焦口燥,毛发不荣,肌肉瘦削,眼眶凹陷,舌燥无津,苔少,脉细弱。
5.百合麦冬汤
百合润肺降气,麦冬滋阴养胃,两药均可滋燥敛火;猪瘦肉养血厚胃,用于胃阴不足,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患儿易烦躁,爱发脾气,可在将要打嗝之前饮用,则可缓解打嗝。
[原料]百合30克,麦冬15克,猪瘦肉5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百合、麦冬、猪瘦肉分别洗净,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煲汤,加调味品即成。
[特点]此口喝汤,也可吃肉。肉烂、汤稠,略有麦冬味,倍感清香,滋而不腻。调味品根据食者所好选用。
麦冬和什么搭配煮粥比较好?
你好,这关系到食疗,如下:
麦冬最好不要用来煮粥,因为根本不好吃,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现在麦冬炒的很贵!如果你用来补人的阴液,可以用枸杞 莲子 大枣 扁豆等来代替煮粥,不仅好吃,可长吃,而且起到作用。
麦冬和什么配着喝去火?
1、配元参,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儿阴伤咳嗽,不食,苔花剥者有效。
2、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
3、配五味子,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功能养阴敛汗,用治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
4、配沙参,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
5、配粳米,适用于热病之后,或慢性病中出现的胃中气阴两伤证,具有较缓和的清补作用。
6、配乌梅,酸甘化阴,生津止渴效力显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均可选用。又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合麦冬救阴以润燥,对于久泻久利,大肠津脱,虚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难忍,引饮无度者,尤为适合。
【用途】
----------------------------
1,清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 a.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 b.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 c.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 2,养阴润肺: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 3,益胃生津: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
----------------------------
【功能主治】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 6~12g。或入丸、散。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可以的!祝你康复!
麦冬要怎样食用?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根。叶丛生于基部,狭线形,长10—30厘米,宽因品种不同粗细有异。花茎常低于叶丛,稍弯垂,花淡紫色总状花序,花期5—9月。果蓝色。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繁殖与栽培】一般采用分株法繁殖,于4月上旬将母株挖起,切开块根后分植。也可播种育苗,于10月果熟时收下即播,约50天左右可出苗,出苗率通常达80%。 l一2年培育成大苗后即可用作地被栽培。播种苗长势好,整齐繁茂。麦冬抗性强,既可生长在阳光下,也可在阴处生长,在阴湿处生长叶面有光泽。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在种植早期应增施肥料,可加快其生长,尽早覆盖地面。【特色与用途】麦冬类植物,四季常绿,生态适应性广,阴处阳地均能生长良好,繁殖又容易,是理想的观叶地面覆盖植物。1、配元参,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儿阴伤咳嗽,不食,苔花剥者有效。2、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3、配五味子,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功能养阴敛汗,用治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4、配沙参,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 5、配粳米,适用于热病之后,或慢性病中出现的胃中气阴两伤证,具有较缓和的清补作用。 6、配乌梅,酸甘化阴,生津止渴效力显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均可选用。又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合麦冬救阴以润燥,对于久泻久利,大肠津脱,虚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难忍,引饮无度者,尤为适合。 治疗百日咳:麦冬、天冬各20g,鲜竹叶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78页)。 1.阴虚燥咳、咯血等:麦冬、天冬、川贝各9g,沙参、生地各15g,水煎服。 2.热病心烦不安:麦冬、栀子、竹叶各9g,生地15g,莲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党参、麦冬、知母各9g,竹叶、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获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缩性胃炎:党参、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乌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阴虚内热、津少口渴: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麦冬功效,配什么中药效果好!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麦冬的作用: 1、 治疗暑天汗出虚脱用麦冬、人参各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剂。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汗多口渴,体倦乏力有良效(编者注:此方为金代名医李杲所创,方名叫“生脉散”,已制成生脉口服液)。 2、治疗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大便干燥。 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均有一定作用。 4、治疗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5、治疗糖尿病用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6、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7、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鸡蛋5个,枸杞、花生米、瘦猪肉各30克,麦冬10克,盐、湿淀粉、味精各适量。首先将花生米煎熟,枸杞洗净,入沸水中略氽一下。麦冬洗净,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猪肉切丁,鸡蛋打在碗内,加盐少许打匀,把蛋倒进另一碗中隔水蒸熟,冷却后将蛋切成粒状。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肉丁炒熟,再倒进蛋粒、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盐少许及湿淀粉勾芡,放味精调味,铺上花生米即成。每日2次,佐餐食。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健康人食用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
麻烦采纳,谢谢!
麦冬的功效?可以和什么配或忌什么?
『麦门冬』即麦冬,又称忍冬、禹余粮等,味甘性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等。『麦冬』:地黄.车前为之使.款冬.苦芙苦参.青蓑.木耳石钟乳。
麦冬炖汤
麦冬性甘寒质润,有滋阴之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善于清养肺胃之阴,又可清心经之热,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
常用量为 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饮服。传统认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麦冬,清心除烦多用连心麦冬。麦冬性寒,如因脾胃虚寒而见有腹泻便溏、舌苔白腻、消化不良者及外感风寒咳嗽者均不宜应用。
夏日防中暑取鲜芦根100克(或干品30克)、麦冬20克煎汤代茶饮,对夏日炎炎人体大量出汗所造成头晕、烦闷和胃肠不适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还有一经典做法:取麦冬,石斛,西洋参炖瘦肉或排骨,长饮滋阴补肾,效果很不错.
麦冬冲水喝有什么好处?
【麦冬的功效介绍】: 麦冬 【英文名】RADIX OPHIOPOGONIS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 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 气微香,味甘、微苦。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 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配沙参、川贝可治肺阴虚干咳。 【用法与用量】6~12g。 【宜忌】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简介】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门冬(沿阶草)或大叶麦冬的须根上的小块根。这种植物的草根有须,像麦,它的叶似韭菜叶,冬天并不凋枯,所以叫麦冬。主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地。一般以表面淡黄白色、肥大、质柔、气香、味甜,嚼之发萜者为佳。 【功用】本品甘寒质润,具阴柔之性,滋阴之功,善于清养肺胃之阴雨润燥,又可清心经之热而除烦,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主治肺胃阴伤,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或虚劳燥咳,咯吐鲜血,或口渴多饮,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主归肺、胃、心经。 【用量用法】常用 10~15克。亦可人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饮服。传统认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麦冬,清心除烦多用连心麦冬。 【现代研究】麦冬含多种甾体皂苷、β―谷甾醇、豆甾醇等。麦冬煎剂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还能协调胰岛素功能,降低血糖,促使胰岛细胞恢复正常。 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进补应用】1.素体阴虚 麦冬(鲜品,去心)2500克,捣烂,煮熟,绞取汁,加人蜂蜜500克,放锅内(不用铝锅、铁锅)以重汤煮,不断搅拌,待液稠如饴,盛于瓷器中备用。每次用温酒调服1匙,每日2次。长服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功。 2.慢性萎缩性胃炎 麦冬、党参、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克,乌梅、知母、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慢性胃炎 麦冬9克,黄芪9克,党参10克,王竹10克,黄精10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4.糖尿病,口渴多饮 麦冬12克,生地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2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缓解燥渴的作用。 5.肠燥便秘,大便于结 麦冬15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6.暑天汗多口渴,体倦乏力 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二剂。本法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之症,用之也有良效。 7.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8.冠心病心绞痛 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及改善心电图均有一定作用。 9.慢性迁延性肝炎 党参、白术各10克,当归9克,白芍20克,五味子9克,枸杞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法除改善症状外,对改善肝功能亦有益处。 10.鼻出血,血色鲜红 麦冬15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天1剂。 【注意事项】麦冬性寒,如因脾胃虚寒,而见有腹泻便搪,舌苔白腻,消化不良者,均不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