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个家长问小嘉:绘本一定要读完一整本,才能给接着给孩子看下一本吗?”
和她交流后,我才发现,很多父母对读完”这件事,有很深的误解。
怎样才算读完一本绘本?
现在绘本已经很普及了,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会去买一些绘本。
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风气,例如很多自媒体传播焦虑的信息:3岁的孩子已经读完了1000本绘本,是怎么做到的?”,宝妈们互相聊天时问到:我们家孩子读了XX本,你家读了多少本啊?”我每年规定了孩子一定要读完XX本书。”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读完一本绘本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你给孩子读一遍这本书?你给孩子讲一遍这本书?还是孩子翻完一本书?这事就是一个坑,一点都不靠谱。

有的宝妈说:我给宝宝读一遍,陪着宝宝把书看完,这应该算是读完了一本书吧”。其实以上的标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已经算是把整本书读完”了,而且又听了一遍。
但是有的妈妈要求会很高,认为光看完肯定不算读完,孩子要能理解了这本书讲的什么,这才算是读完”。但是理解的标准是什么呢?出个阅读理解考一下?或者问孩子:宝宝,这个绘本你理解了吗?孩子:妈妈,我理解了。说的我差点就信了,骗谁呢!
梳理一下这个逻辑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用读了多少本书来显示自己的阅读水平高,这件事就不是很靠谱。

书的数量≠阅读能力
其实对于读书而言,大人和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回答,收藏、点赞加感谢一顿操作,刚好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

读书,在于一个悟”字。很多时候,它和经历、思考相关。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运用理解力三层次,它包括:

除此之外,为了加深孩子的理解,还可以讲解很多延伸的知识与内容。毕竟孩子了解的背景知识”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一本都要按照这样的流程讲下来。
我的意思是:读”是没有止境的。并不是每一页看完就叫读完。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给与孩子。
我始终认为,阅读是一件很轻松又有趣的事情。我和孩子在书本里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
这些无法用读了多少本书来衡量。

忘记读完这回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家长会说读完这个问题,但是对于读完这个概念,我是不太认可的,因为不可能说,孩子读完一本书,这本书就收起来了,永远不看了。
宝宝读完的每一本书,我都会好好的保存起来,必要的时候,重新拿出来讲,每每读一次,就会有新的东西加进去,还是俗话说的好,温故而知新。
书要整本整本的读,但是故事不要一口气读完,读到关键处,家长可以适时地停一停,让孩子猜测想象,接下来作家会怎么写,人物还会做哪些事,故事会是怎样的结局……
猜对猜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与孩子之间有真实的互动,孩子与大人的思维都可以得到训练。
猜多了,孩子的创作能力自然会得到训练,就知道自己的作文该如何写了。

下一次再听到有人问我:一定要读完一本书,才能给孩子看下一本吗?”
我会这么回答:
没有人规定你必须读完一本才能读下一本。亲子共读也不是把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他,而是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状态去调整我们的内容。
不用追求一下子讲完一本书,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