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坐月子(文:赵东红)

坐月子

作者/赵东红 编辑/董宁波

说起坐月子,不是说我的经历,因为本人非女性。那为什么要说呢?因为今年啊,我的至亲中,有四个月婆了,生了四个公主,我有了四个小孙女,难道不值得一说吗?

其实,在我们农村老家,坐月子生孩子,老简单的。在本村找个接生婆(胆大心细的妇女),在自己家里就把娃娃生了。兄弟姐妹五六个都是如此。不花什么钱,给接生婆买包礼物或几十块钱,表示感谢一下。

现在不一样了,同样是坐月子生小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效果显现,人们把坐月子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生小孩前,要检查多次,要营养配方,要休养歇息,要专人照顾等等。

记得有一次,单位一女同事,拿着手机正看图片,我好奇仔细看好像是医院拍的片子。我就问:这是什么图,看都看不清,你还看得乐呵的,她说那是她女儿的胎儿片子。我很惊讶,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胎儿三四个月的片子,其实很模糊的。这样的事情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三月底,外甥媳妇儿小杨坐月子,我姐过罢年赶过来了。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她,姐左手一箱白水苹果,右手一箱挂面,肩上还挎个包包,都是给儿媳妇准备的。在临产前的几天,我姐陪小杨住进了泗泾镇医院,生了小孩。据说,住了三天,花费八千元。幸好,单位在产假期有工资,产妇坐月子在医院花销,还报销。这要是在以前可没有的好政策。生孩子,给产妇补贴钱,还是她们干上了好时代。我那时有小孩时,哪有这么好的事,真真是时代不同了。

到了今年六月,老家里的侄媳妇儿,要生第二胎了,就提前和西安一家医院联系好了。产前的检查,生小孩都在西安。听侄儿说,花了一万块。她们花钱基本都是自己掏腰包,报的很少,因为是农村人。可见,在大上海,和农村老家,坐月子还是有差别的。

七月一日,大侄女在西安生了七一宝宝。在医院住了一周后,又在月子会所住了一个月,听嫂子说,花了近三万元。但基本上都报销了,国家的,单位的,补贴工资都有,孕产假更是不用说。

刚好两个月后,上海的小侄女也生小千金,体重有约有八斤。你说,这婆婆两个月来,把月婆管待的有多好,才生下这么胖嘟嘟的小宝宝。

其实,除了婆婆,还有我大嫂子,她在产前一周,也到了上海。我那天跟小侄女说,你是幸福的孩子,坐月子两个妈妈在你身边,你的胎儿也是最幸福的,有三位母亲等待她的诞生。听侄女讲,是住在徐家汇的一家高级月子会所,叫国妇婴。离家还较远点,就是要找更好的医院了。据大嫂讲,坐月这段时间,恐要花费五万了。可这些钱,也是全部报销的,自己出不了几个。

现在坐月子,不是平凡小事了,而是郑重其是的大事了。不是老一辈人一生五六个,并不重视新生命的诞生,而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把新生命的诞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生命的诞生得到一个家庭的最高重视。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步入小康,核对女性的尊重与保护,女性的地位和重要性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祝福头胎的侄女、外甥媳妇儿们,喜将千金,恭喜小侄子二胎也喜得千金,如愿以偿!也恭喜一下我自己,今年增添了四个小孙孙!嫂嫂、大姐更是忙碌的照顾月婆们,虽然辛苦,但是高兴。

二O一八年,注定是我们家族值得庆贺的一年,更是难以忘记的月子年!

| 步 入 | 光 阴 | 听 故 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