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在座的各位家长来说,孩子在学会了乐颠颠地走路和小跑之后,烦恼的难题便接踵而来,吃、穿、住、行样样要家长们操心。

穿、住和行倒是问题不大,除了枕头合不合适,学步车磨不磨孩子的胳膊之外,有问题起码还能好说好商量,实在不行花钱换更好的,也算是解决问题了,可是这"吃"上的问题可真叫人头疼死。
平日里吃饭,家长们最操心的就是营养问题和食品安全,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淀粉含量,一项一项研究下来,家长快要成了营养师,转头就要担心起来,这个奶粉安全不安全,这瓶橄榄油有没有什么添加剂……然而除了这些日常需要关注的话题,家长最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零食了。

很多家长提起"零食"这两个字,脑门就忍不住冒汗,在家长们心中,小时候那些五花八门的零食比起长大后的网络游戏对孩子的摧残,有过失而无不及,那么,我们对于"零食"的认知是否存在误解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好孩子和零食之间的关系呢?
一、零食为什么那么"可怕"
1. 没营养?蛀牙?影响发育?
家长们对于零食的认识,其实从潜意识中保留着自己童年时期的习惯性思维,我们常常会认为零食"又不管饱,没什么用,吃了就长蛀牙,小孩子牙不好不准吃",但是实际上这些"大道理"在我们心中真的有说服力吗?我们自己真的信任这些道理吗?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是很喜欢吃零食的孩子,那么对于这些家长们不让我们吃零食的"理由",我们真的就那么心服口服吗?我们自己就没有想过比如"我少吃一点,我不吃甜的,我勤刷牙,我吃点有营养的"这些话来在心里默默反驳吗?

其实不同的孩子对于不同的东西会天生表现出喜欢和反感,有的孩子天生就对零食不感兴趣,正如有的孩子天生不爱喝水、不爱玩游戏、不喜欢吃肉一样,并不存在对或错,仅仅是孩子天生对这些东西感不感兴趣罢了。
当孩子对零食感兴趣时,并不代表孩子有什么缺陷,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发育时期过于紧张,认为孩子爱吃零食是因为饭里的营养不够,或者一些"民间经验"说孩子缺锌、缺铁、缺维生素、缺钙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观念。
优质的零食仅仅是和正餐一样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只是换了一种烹饪手段罢了。
而家长所认为的"没有营养、影响发育"其实是针对那些经过粗制加工、使用大量调料的街头劣质零食,这些零食吃下去对身体没有什么益处,并且大量的调料和辣味素容易让孩子脆弱的咽喉发炎,自然就有损孩子的健康了,我们可以和孩子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并且引导孩子去吃优质的零食,比如牛轧糖、坚果等等,好吃又营养。

此外,诱发蛀牙的观念是不对的,孩子小的时候牙齿比较脆弱,需要家长监督从小认真刷牙,清理牙齿中的食物残留,否则即使孩子不吃任何零食,也一样容易长蛀牙。
2. 永无止境的"贪婪"是怎么培养起来的
有人说孩子是非常调皮的,越是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越是喜欢做什么,即使讲道理也没用,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观念。
人类的本性之中存在着种种的劣根性,我们称之为"人性的弱点",不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又或者是老年人,只要是人类,人性之中都会存在着这些弱点,人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一些事情,也会触发以前从未有过的"弱点"。
每个人成年人也有自己的弱点,比如爱面子、惰性、盲从、拖延症等等,无论是谁,面对着自己的良心时也不敢完完全全说自己没有任何一丝的弱点,我们又何必对一个孩子如此"上纲上线"呢,孩子并不是天性恶意的生物,而我们成年人也都是从孩子长大的。

但是为什么家长总会发现自家的孩子在吃零食这件事上,变得越来越"贪婪"并且持久不认输呢?
其实,这就是人类劣根性中的"逆反心态",家长如果单方面地要求孩子听从自己的指示,笼统地认为"所有的零食都不能吃",以此来要求孩子,而孩子偏偏是那种"喜欢随时吃点什么开心一下"的类型,那么不让孩子吃零食的行为,实际上就在压制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是长期处于被家长把控、管理之下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方面不能够如孩子的愿去做,孩子的阅历不足正需要家长的行为去弥补,这就势必让孩子下意识将家长放在了对立面上。

所以任何一件违反家长规定的行为都能够让孩子获得快乐,而零食"很好处理",吃进肚子里就完事了,家长也找不到证据,自然没有办法骂孩子,这样的快乐就会让孩子越来越"贪婪",不断地想要去挑战家长的威严,感受这种短暂的自由带来的快乐。
2、 成长本不必如此烦恼
1. 少吃多餐是正常
孩子成长的路原本不用如此艰辛,吃零食也并非什么大难题。
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明白一点,其实多数孩子在年幼时期,是非常需要吃零食的,如果孩子的消化能力正常,长高和增重的速度非常稳定,吃零食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因为孩子小时候的体型非常小,内脏器官的大小也很小,同样的,孩子的胃容量也就非常小了,我们在平时给孩子喂饭的过程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点,给消化能力正常的孩子喂一小碗粥,孩子就吃不下去了,再怎么劝也不愿意吃了,其实孩子并不是淘气不好好吃饭,而是胃容量太小实在是装不下多少食物。

但是孩子在小的时候非常好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跑跑爬爬、上蹿下跳都是一种学习和对肢体的锻炼,所以小孩子对能量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就导致了家长会觉得很生气:"吃饭的时候你不好好吃,没过一会儿就饿了,你是在折腾我们吗",其实不然,我们将"吃饭"与成年人正经地做一顿饭、坐在桌边用碗吃饭夹菜画了等号,自然就会觉得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在"折腾"家长了。
但这一切其实都只是孩子的本能罢了,家长的斥责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因为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本能,也无法调整自己成长阶段的作息规律去迎合成年人。
我们所认知的一日三餐是没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的,在孩子3到5岁期间,一天吃五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生活方式,家长实在不必大惊小怪。
2. 合理的引导满足孩子的需求
一日多餐是孩子正常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就很容易做出调整了。为了避免孩子偷偷食用不卫生的零食引发疾病,我们可以在家中给孩子定期定量准备零食,以低糖、少油、少盐、低热量为购买零食的主要考核指标,可以选择面包、饼干、水果、酸奶等,不买膨化食品、油炸食品,5岁以下儿童不吃坚果。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在饭后和孩子一样喝酸奶,吃点坚果,保持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零食可以吃,什么零食是"不好的零食"我们不要吃,并且每次吃零食不要多,养成健康的好习惯。
连吃零食的小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家长,又怎么面对孩子成长后的种种大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