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苗家的羊角酒图片 苗族普度圣方酒喝的人多吗是真的吗

苗族的咂酒是什么

咂酒,是羌族人民十分喜欢的自酿酒,是农历十月初一“年节”时必不可少的佳酿。  咂酒,是六寨苗族人民自酿的一种原生态传统特色饮料,也算是一种宴酒。咂酒,古称“打甏”。它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习俗。“咂”即吸吮的意思,“咂酒”指借助一种竹管、藤枝或芦苇杆等管状物把酒从器皿中吸入杯或碗中饮用或直接吸入口中。清嘉庆李宗昉《黔记》载:“咂酒,名重阳酒,以九月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临饮注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草内吸亡,视水容若干,征饮量。”从此可见其饮法颇有情趣和特色。[1] 咂酒的酿制原料为苞谷、小麦、毛稗、草籽、红稗等五种带壳杂粮。酿制程序是:将五谷杂粮煮熟,然后倒入簸箕内摊开扒散,拌均酒药(一种采集当地草、木本药物制成的),大约10公斤米拌两三酒药,待冷却但还有些许余温的时候,舀进锅里,并洒上热水,加盖密封好后抬到楼上,捂热发酵,直至透顶。如果是在冬天,须用棉被盖在锅上,起到增温的作用,这样要完全发酵大概要三天三夜。如果是在热天,则要两天三夜。发酵后,舀如坛子里,三天以后,掺进同发酵好的酒槽等比例的水,使其汁糟分离。糟散为粒,珍珠般的粒子漂浮在面上,拨开珍珠,酒汁清醇,澄黄澄黄。如果要酿制最纯正的咂酒,最好是用源自黑土的油砂水。七、八月份时,最快密封一个星期后即可开坛饮用。一般年月,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左右,而冷天的成酒时间甚至长达3至4个月之久。[1] 六寨苗族的咂酒,色泽呈澄黄,香气浓郁芬芳,口感鲜美醇厚,大约在20度左右。含有较丰富的糖分、氨基酸、酯、甘油等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适当饮用此酒,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消除筋肉疲劳作用。[1] 在六寨苗族,凡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宴迎宾客等隆重场合饮用时,咂酒是必不可少的佳酿。尤其是在丧葬时,它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是六寨苗族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风俗习惯。六寨不管是哪家有人去世,在上山前的那天晚上都会在堂屋的上下席各摆上一坛咂酒,并各插入两根通节的细竹竿。如果死者是男性,则姑妈家是主客,即坐在上席的是姑妈家和孝家的代表;如果死者是女性,则娘舅家是主客,即坐下席是娘舅家(如果有多个舅舅,则由大舅出席)和芦笙匠的代表。在他们四个人喝过咂酒并示意允许之后,在场的其他人才可以由年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这是六寨苗族的传统习俗,其意义主要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增进亲朋好友彼此之间的感情。[1] 在六寨,苗族同胞们一直津津乐道并广为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清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与洪秀全闹别扭后,领兵入黔,路过大方时,在与六寨苗族同胞欢聚共饮咂酒,他趁酒兴,即席作诗一首:“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进黄河水倒流。” “明珠”,是指浮在酒水上的气泡,也叫缥蚁。“低头”,是说低头咂饮。“五岳”、 “擎天柱”分别指双手和吸管。诗写得很有气势,把咂酒的风情和豪壮的气氛,描绘得形象而生动

苗家的羊角酒图片

虎骨羊角酒怎么做?

用途:益肾强骨  祛风止痛  肾气不足  风侵筋骨  臀胫疼痛   材料: 酥制虎骨60克,黄羊角屑60克,芍药片60克,白酒100克。 做法: 将酥制虎骨、黄羊角屑、芍药片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袋,将白酒,纱布药袋放入酒瓶内盖好盖,封口,浸泡十天即成。

苗家的羊角酒图片

苗族普度圣方酒喝的人多吗是真的吗

这么高的价格,喝茅台酒的人不多。一直都不多。一瓶酒大几百元,一天收入不够一瓶酒的。喝低档白酒的人多,这是不用质疑的。

苗家的羊角酒图片

红花枸杞枣子铁快子淫羊角能泡酒喝吗

红花枸杞枣子铁快子淫羊角可泡酒,药材虽好,还是按配方泡酒为宜,不可随意,另外泡酒所用的白酒需注意,现在食用酒精酒泛滥,媒体最近老报道现在白酒市场7成左右酒都是酒精勾兑的,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好多打着纯粮的旗号其实是食用酒精勾兑,不宜用塑料桶酒,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宜,一个是真正的纯粮食酒,谷养康纯粮食酒,天猫,京东有,至于配方,泡酒之家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以上内容摘自网络!

苗族人的美食有哪些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贵州苗族民俗 拦路歌、拦路酒是怎样的?

苗族人民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接待亲朋的佳品。   如有贵客进寨,得按苗家礼俗喝拦路酒。从寨脚公路开始,一直到寨头的进寨门楼,通常设有12道迎客拦路酒卡。每道酒卡在路中间放一张方桌,两边站着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壶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两土碗,表示福寿双全。最后一道酒卡是进寨门楼,土碗换成了大牛角。能够打“通关”的人,就是“海量”了。不过不善饮酒的客人也不必担心,只要你双手背在身后,弯腰用唇轻触酒杯即离,并有礼貌他说一声“兜社莫”(苗语“谢谢你”)就可以“过关”了。主人虽然好客,但绝不会强人所难。   小贴士:苗族人民还有牛角酒、双脚走路酒、团圆酒、祝颂酒、交怀酒、送别酒等等众多独特的饮酒礼节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苗族用牛角敬酒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全面一些的答案。谢谢了。

在贵州省黔东南许多苗族村寨,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满腔热情,苗族人民常设"牛角酒"接待。苗族人民自古以来,都把耕牛当作家中的宝贝。因为牛每年都要为人耕田种地,为给人类创造财富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所以苗家老幼都把牛当作不会说话的亲人看待,精心饲养,关怀备至。他们外出时,都要到牛棚去转转,给牛添水加料,从外面回来时,不论是早是晚,都要先到牛圈看看,用鲜嫩的青草喂喂它。 苗家人都有外形美观、雕刻花纹的水牛角,客人到寨门时,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举起牛角酒敬客,同时还有几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红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如果客人懂得苗家规矩,要双手捧住牛角,一饮而尽,就会顺利进入苗寨。 苗族人民认为,用鸡肉、美酒招待客人,只是家常便饭,人之常情,而“喝牛角酒”才是最盛情的款待。 苗族每家都备有用黄牛角做成的酒杯。这种牛角酒杯不常用,因而牛角酒也不是经常喝得着的,只有在娶大儿子媳妇、大姑娘出嫁和喜庆活动时,才将牛角酒杯拿出来,行“喝牛角酒”礼。 办喜事时,待众位客人酒过三巡后,主人家要请三五个男女青年代表新郎、新娘去向客人们敬“牛角酒”,每个客人敬三杯。长辈和一般客人喝下三杯“牛角酒”后,说上几句贺喜的话,即可奉还酒杯。而新郎、新娘的好友,三杯“牛角酒”喝干后,不能急于交还酒杯。你若还了,敬酒人要请你再喝三杯,你还几次,叫你喝几次。如果受不了,要机智巧妙地避过敬酒人,跑出门外,将牛角酒杯甩出村外,使孩子们找不到。如果牛角酒杯被孩子们找回来了,你只好老老实实地再喝三杯。当你喝完亮杯底时,敬酒人和在座的客人都会连声感谢你给新郎、新娘带来好福气。

苗族的长桌宴是怎么样子的?

据当地的苗族老人说,摆长桌宴在苗族的生活中,已经有上千年了。而为什么要摆长桌宴,据传说,生活在黔东南的苗族在结婚喜庆、逢年过节也或是在平时,都有集体走亲戚,村寨与村寨之间有相互拜访的传统。大家在拜访的过程中,今天到这家吃饭喝酒,明天到那家尝新品鲜,往往走访完全村寨的所有人家下来,至少都要个把月的时间。这样很麻烦,也很耗时间,耽误农事不说,时间长了大家都会觉得很疲乏。因此当地苗王认为,没有太多时间一家一家的走完,但也不可能失了礼仪。于是苗王建议,每家每户出一个拿手好菜,然后把家里的桌子凑拢来,大家齐聚一堂,举杯同庆。这样一来,人们觉得摆这样的长桌宴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还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年在走访时,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聚餐。苗人就会做好各种准备,如酿米酒、打糍粑、杀猪宰羊等。其中的酸鱼汤是一道苗族的佳肴,苗族和咱们一年,吃鱼也有年年有余之意。
摆长桌宴已经成了人们接待贵客的最高规格与隆重礼仪。
苗族人仪式感非常强,吃长桌宴,全寨的人一起几千人,最多时2000多位苗族朋友和游客,围坐在千米长桌前,太壮观了。因为人太多,长桌被标成了几个区,长腿姐姐从头走到自己位置就花了整整20分钟,到底有多长你们自己想象吧。
在少数民族村寨,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是很有道理的。酒对于苗族人来说就如同他们跳舞一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也会毫不吝啬的献上自己的美酒。苗族芦笙吹起来,姑娘歌声唱起来,一曲高山流水吓破多少人的胆。管你会喝不喝,管你要喝不要喝,你都必须喝。五碗六碗是起步,十碗八碗刚起兴,据说最多有99只碗连一块的高山流水。
酒没喝完想吃肉可不行,揪住耳朵让你吃不着,还得先把碗里的酒喝完。这酒量好的喝个面红耳赤晕头转向,这酒量差点的直接醉倒在地。能在这人间仙境般的地方醉一场,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过节的仪式感往往更重要,有气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