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孩子的错误很明显,但怎么跟他们讲道理都不听,甚至哭闹地更厉害。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表示没有办法,多半都以训斥、打骂终止。不少家长很生气,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有这样不讲道理的孩子!

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听不进道理,而是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的过程中,方法出了问题。对于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道理,孩子们只是知道而已,大部分并不理解。而且孩子天真烂漫、不懂伪装,对强迫自己接受的东西通常会产生逆反心理。那我们就要按照孩子的思维方式,说出他们愿意接受的道理。话说对了,有的时候只要一两句,就可以让孩子很快安静下来,按照父母的建议去做。
在说服孩子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一味的唠叨。要做个愿意动脑筋的父母,我们不防试试下面两个万能句式:
共情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常用的方法,用于了解被咨询人的内心感受。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共情法也是我们值得多尝试的方法。将共情法用在给孩子讲道理上,效果很明显。
案例1:我给儿子定的晚上睡觉时间是9点,快到9点的时候,我提醒他洗刷睡觉,可是他还要继续玩托马斯小火车。我先是跟他说到睡觉时间了,明天再玩,他像没听到一样。我又说睡觉太晚影响长身体,还是不管用。
后来我想到了共情法,不再急切地催促,而是坐到他玩的游戏垫上,很温柔地跟他说了下面这两句话:
儿子,妈妈知道你很喜欢托马斯小火车,舍不得离开他们,但是现在已经到我们的睡觉时间了,咱们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可不能丢,妈妈建议保持他们现在的样子,我们明天继续玩好吗?”
儿子听了,点头说好,乖乖地去洗刷睡觉了。

姐姐家的小外甥女今年五岁,前两天姐夫要出差,外甥女在家练琴,姐姐和姥姥、姥爷都让她跟爸爸再见,她就是不肯,还大喊:快走、快走!”
姐姐跟我说她当时真的很生气,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算乖巧的女儿会变成这样。姐姐恨不得打她一顿,但是理智告诉她不能这么做。在家里只剩下她们母女俩的时候,找这个犯错误的小姑娘聊了一下。
姐姐说:女儿,妈妈知道你是个讲礼貌的孩子,突然这么没礼貌肯定是有原因的,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吗?”
小外甥女眼泪汪汪地说:因为爸爸只看手机,不陪我玩”
原来是这个原因,看样子父亲真的要多陪伴孩子。
姐姐继续用共情法:爸爸不陪你玩是他的错,但是你不跟爸爸说再见就是不尊敬长辈,就是你的错了。”
小外甥女擦干眼泪说:是啊,妈妈,我怎么把爸爸的错变成我的错了!我下次一定跟爸爸说再见!”
上面这两个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孩子的真实故事。共情法的最大特点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他们的一切处境,爸爸妈妈都感同身受,我们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只是规则而已。

还有一种方法是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快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类比法黄金句式,为孩子展示他们的行为后果。注意这种后果一定要是孩子特别在意的。
案例1:
一天早晨,快到去幼儿园的时间了,我让儿子赶快穿衣服,可他正玩的起劲,头也不抬地跟我说:妈妈,穿衣服太麻烦了吧!”
我很平静地说:儿子,你觉得妈妈每天早起给你做早饭麻不麻烦?要不我们不在家吃早饭了吧”
儿子一听,赶忙放下玩具,穿起衣服来。

朋友家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吃药,有的时候需要两个大人按着才能吃上药,为此她挺苦恼。我告诉她这个类比法,她试了,效果还不错。
一天儿子又不想吃药,她便对儿子说:儿子,你觉得打针疼不疼?要不我们不吃药去打针吧。”说着拿起车钥匙,准备往外走。
她的儿子赶忙追上去说:妈妈,我吃药,不要打针!”
看到儿子吃完药后的难受样儿,她又用共情法安慰他:儿子,妈妈知道药很苦,但是吃了药病才能好,你能自己吃药,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共情法和类比法都是不错的方法。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所谓因材施教,对家庭教育也是同样适用。孩子还小,非常的情绪化。同样一种方法,有的时候很有效,有的时候却失灵了。同一种方法,对不同的孩子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关键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们,要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你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不吼不骂,培养出懂道理的好孩子!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把话说到孩子心里的好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