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很有必要反思一下两个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老二出生的头几个月,优先考虑老大优先考虑老大?很多人可能会不解,明明老二是新生儿,那么弱小,为什么重点反而在能跑能说话的老大身上?
现实的情况是,初生儿可以延迟几分钟给他喂奶或者换尿布,大孩子却能在分秒之间感受到父母对他态度的改变。尤其是有些父母,自作聪明的给孩子打预防针: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以后不能像以前那样照顾你,你要懂事,帮妈妈照顾小宝宝。
小孩看起来小,却什么都明白,妈妈不再是原来的妈妈,妈妈的爱分给她肚子里的小宝宝。更令人沮丧的是,他还要照顾那个小宝宝。
我从小见过太多这种情况,大部分的老大都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尽量去照顾老二。我就是从小照顾弟弟,就算是晚上父母都在家,我要去朋友家打牌、下棋,我妈都会让我弟弟跟随。可他太小,喜欢乱抓乱拿,我只能每次围着家转三圈,甩掉他。不过他知道我所有的据点,会挨家去找(我那个时候很安全,小孩自己上街没事,街坊邻居也都很熟)。我很喜欢我的弟弟,可他早晚的跟着我,那时候让我很困扰。我还没法解决,因为我弟的行为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孩子不是保姆,父母不是裁判我想去照顾我弟弟吗?当然想,他那么小,那么可爱。我想一直照顾他吗?真的不想,我也不会照顾,我自己也只是小学生(我有一次还不得带我第去学校了)。
通常的观念是老大被家长赋予了照顾老二的责任,然后会做事考虑较周全,行为谨慎。这是事实,家里的老大的确容易出现这些品格,这和照顾弟弟妹妹有很大的关系。
我这里想强调的是,家长们,再好好看看自己的老大,他也只是个孩子,无论是情感上还是智力上都无法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照顾一个孩子有多难?每一个深度参与育儿的人都会知道。
好的做法是父母尽可能少的干涉孩子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认可老大对新生儿的自发反应:是的,就是这样,你果然是大孩子了,这就是当哥哥(或者姐姐)的态度”。
同样的,两个孩子有了纠纷,父母尽量少去进行仲裁。父母的介入一般会引入新的问题,尤其是会觉得偏向对方(在中国,通常老大会挨批)。
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每次我挨批,委屈会成倍的放大,脑海里经常出现父母和邻居告诉我的话:你是从河里捞上来的"。真的,我亲眼看到弟弟的出生,亲自感受父母的拉偏架,而我还要无时无刻的照看他,我应该是捡来的孩子。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很久。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自我,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首先是肯定自己的存在,保护自己的存在,然后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据自己的能力定位,与别人交往,用自己的能力支持别人的自我实现,然后,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
父母要做的是,给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一个精神平和的环境,一个有爱的家庭氛围。这或许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以后,所构建的一个社会结构。
让孩子参与家务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为了让他自我管理?让一个孩子明白管好自己物品的重要性,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体会到不这么做的坏处。比如玩具乱扔、乱放,事后想再找,找不到。
让孩子从小习惯于帮助父母,这对于他长大后能乐于之人毫无用处,甚至适得其反!父母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够尊重他人。
可以要求孩子做家务,诚恳的问他是否愿意帮即可。我家孩子自己玩的时候一般不会帮忙,空闲的时候就会。
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帮助,更不要明明是利用孩子,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他好。孩子不傻,家长这是掩耳盗铃。
最后解释一下,传统情况下,老大通常会做事考虑较周全、行为谨慎、有一点笨,而老二则是聪明、调皮,两个人的性格差异。这是因为老大需要去照顾老二,心里非常的忐忑不安。而老二的保护下获得了安全感,在父母对两个人的态度里又能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久而久之,一个憨,一个精。这就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环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