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懒散令父母烦恼,但是孩子的懒散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客观上说,父母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对家务及孩子应该承担的事物大包大揽,除了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有些父母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可能甚至会从内心里贬低劳动,什么都不愿干,什么都干不好,在家时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
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而父母或其他家人的懒惰行为,也是形成孩子懒惰习性的又一原因。有的成人在家中动扔使唤别人代他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有的成人一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时就叫苦连天或半途而废,等等,孩子亲眼看见这些后就会加以模仿,这也就滋长了懒惰的心理和习性。
1、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忙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忙起来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孩子虽然性格懒散,但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他们还是愿意忙起来的。
2、激发孩子的兴趣
孩子在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时,就会产生惰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没有动力,于是就容易懒懒散散地看待。此时,父母就要从各方面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事情尽量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事情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了。
###孩子懒惰我总结的原因有三点,我给我姐带了两年孩子,分享给大家心得
1、过度的奖励孩子,我姐的孩子现在读幼儿园大班,孩子比较好动,在学校一直跟小朋友讲话,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姐对这事也挺头疼,就每天跟孩子说,只要你这几天好好的坐好,我就奖励你一个玩具,只要你不跟人家讲话,我就带你吃什么。现在孩子就一直养成一个习惯,你想让我听你的。你就必须给我奖励才行,过度奖励会破坏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以后做什么事都渴望奖励,就不会重视这是规矩,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2、过度保护孩子,我姐常常因为担心孩子饿着,就一直追着孩子喂饭,因为怕孩子被玩具划伤手,就不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现在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情况
孩子应该从小就教育好,学会自己应该做什么,咱们作为家长同时也需要树立好榜样,适当的奖励孩子,千万不要过度!
希望可以帮到您
对于这问题要全新的思维方式解读,看上去简单,但是真的要回答清楚不容易。
懒惰其实是动物的本性,为什么会勤劳是环境所迫吃饱喝足才能生存。人也一样,出生的婴儿没有奶喝一定会哭的死去活来,到了能走能动时孩子看着大人做什么事也会学着做,这不等于孩子天生勤快,这时学着做的孩子只是有好奇心好玩,真的让他做就会怕累而不干了。
父母看到孩子的好奇心玩的心理现象应该鼓励帮助他玩下去。而不是怕这怕那嫌烦让孩子一边去,不让参于劳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得到错误的信息,不劳动干活一样能有饭吃,慢慢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可惯。
随着时间推移长大后有些人就不会做家务,甚至有些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生活就会一落千丈,家里不扫吃饭叫外买,出门人模狗样,但是家里一沓糊涂。这就是父母没有引导好孩子的好奇心,过份腻爱所造成的后果。
清楚原因父母就要关心帮助孩子,不断让孩子才生新奇加重好奇心,让孩子在劳动中学知识做好了就要鼓励赞扬,做坏了帮助纠错,这时父母一定要耐心细致帮教,千万不能指责发脾气吓倒孩子。不然孩子会才生影响反应,看到类同事就会躲着不干了。
我的大孩子没有另用钱,从小通过做家务事、买菜、看护小妹等劳动挣0.5~10元钱,现在五年级了自己挣钱6800元,出去任何活动只拿自己的不向父母要,除了不会炒菜,其它事基本能帮父母干活。
而且知道挣钱不容易,出去不会乱花钱,一旦功课拖沓父母可以扣工资、罚锻炼作为对严重拖沓、重复犯错的惩罚。
"你不教孩子,长大让人教。教会的孩子,长大教别人。"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谢谢题主,我的观点理念请多关注指教,更多关注请看西瓜视频《3岁旅行家》。
例如现在很多小孩,只顾学习,没有做家务,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很懒惰,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有些家长看着孩子天天玩游戏不学习,说孩子很懒,但有些孩子玩游戏直播,赚大钱,家长也不管。
也就是说,懒不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认识。不同年龄阶段,懒惰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小孩看书学习,是不懒行为,但是大人看书,不做家务,老婆会说你很懒。
了解懒惰这种行为的特性,就很容易解决一个人的懒惰问题了。例如小孩读书阶段,不做家务,专心读书,这种类型一般家长不会认为是懒惰。这个暂时不讨论。讨论小孩懒惰指的是小孩玩游戏,不做家务和不学习。这种情况,要想解决,先要和小孩做朋友,站在同一方,同一队伍里,你也玩游戏,了解游戏。平时也和小孩讨论游戏,慢慢通过价值观,认识观潜移默化,慢慢渗透。看小孩是那种类型,如果好胜的,有把握赢小孩,就赢他一次,或者成为小孩崇拜的偶像,如果是这样就很容易带着小孩走出来,但一般家长,很少有那么多时间,那只能走持久战,当小孩对你有形影不离的感觉,你就突然不玩了,觉得没有意义,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引导小孩去思考。然后小孩缺少了队友,慢慢地,就会觉得玩游戏就没有意思了。这种方式,需要耗时间和精力。但改变比较彻底。
有部分类型小孩,也可以用强制方法,逼着小孩改掉懒惰。但容易激发反抗情绪。如果小孩今后有出息,就会感谢你,如果在社会上混得不好,生活很辛苦,不如意,激进偏激类型小孩会怨恨父母,抱怨社会,人生消极,过着痛苦郁闷的生活。
建议还是采用价值观渗透法,把小孩彻底改变懒惰。
最后就是要根据小孩的类型和目前所处的年龄,了解懒惰的真正原因——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然后当卧底,跟对方是一伙的,然后慢慢渗透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待时机,来一次突破事件,转折事件,彻底帮助改掉懒惰的行为。
###我看过一篇文章-你在孩子身上的懒都会变成将来的遗憾!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挺好,没有懒惰的孩子,那是家长的懒惰才让孩子觉得懒惰是被允许的,是正常的!有了这样的概念,孩子肯定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以身作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父母怎样孩子就怎样!为了孩子,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
###应给给孩子鼓励加油,让他自己坚强不屈。感恩有你真好,有我陪你更好。
孩子懒惰还是看大人
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
懒惰说明没有行动力,没有行动力说明不感兴趣,同一件事情,找到激发孩子的兴趣点,或者用一种游戏或挑战的方式去传达,可能有不同的效果。试试把要做的事情当做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挑战,而不是硬生生的命令去传递一下,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