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本童书,帮助父母们从3个视角看待孩子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文/斯语

家里来客人是最考验父母和孩子的时候。

倘若孩子乖一点还好,就怕到时上蹿下跳,搞得客人尴尬,父母心累。

看《天哪!小猪家来客人啦》中的小猪,很多父母,肯定深有同感。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这一天,小猪家要来客人了,猪妈妈为客人忙着备饭,小猪在厨房忙着摔鸡蛋,撒调料。客人在吃饭,小猪偷偷钻到桌子底下,将面包抠下来,用塑料管吹到客人腿上。客人走了,想抱抱小猪,小家伙则一脸不情愿的躲闪。

真是太真实了,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小猪的调皮。

猪妈妈怎么对待小猪呢?

吼叫?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教?

打小猪屁股?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NO NO NO

猪妈妈全程看不见”小猪,只是在小猪钻到桌子底下时,有些惊讶。

这时,妈妈们肯定有话说:

天哪,猪妈妈不管孩子,自己也没教养吧?

猪妈妈不要面子吗?

这熊孩子,怎么不管管,就这么纵容它?

这要是我家孩子,不知道吼了多少回!

......

猪妈妈为何这么淡定?因为它早已习以为常。

猪妈妈接客人的电话时,小猪正在用剪刀剪地毯。

家中的墙壁被小猪涂上了画。

猪爸爸在洗澡,小猪在马桶里制造泡泡,还将牙膏、牙刷扔在地上。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这些,相信猪妈妈都看见了,但它当做没看见。

最好的教育就是通过看不见”孩子,看见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在玩耍中探索和学习。

但天性往往被家长打压,并打上了淘气包、讨人嫌的标签。什么学习,分明就是故意捣乱、不懂事。

越是顽皮的孩子,被管控的越厉害,经常会被父母说不可以”,呵斥,甚至打上一顿。

比如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就是个调皮的孩子,吃饭时玩食物、洗澡时自己扮演海盗,玩得水都流出了浴盆、该睡觉了还在床上扮演超级英雄......

可以说,大卫做的事,相比现实中的孩子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妈妈们愿意给孩子讲这本书,要孩子以大卫为界,不要像他那样。并且,像大卫妈妈那样,对孩子说不可以”。

然而,不可以”有什么作用呢?

《大卫,不可以》系列中的《大卫,圣诞节到啦!》中,有一页,大卫坐在餐桌上,妈妈训教:

还没开始呢!让奶奶先坐。

饭桌上不能打哈欠。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叉子拿错啦!

坐好了,别乱动!

胳膊肘不要放在桌子上。

在一次次的指正和命令中,大卫满脸麻木。

这一页给我的感觉很强烈,我好像就是大卫,觉得脑袋疼,烦躁又委屈。

很多不可以”和限制叠加在一起,威力巨大,像抓住了孩子正要伸出的手,钳住了孩子正要迈开的腿,扼住了孩子想去探索的想法。

确实,大卫太淘气了,妈妈不得已才去管教孩子。

我却认为,这本书并不是让孩子们不要学习大卫,而是在让家长反思:过多限制孩子,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

一句不可以”,否定了孩子的天性,以及从玩中学的内在发展动力。

孩子需要的恰恰是父母看见其需求和动力,选择性的看不见其行为,这样才能给孩子空间做自己。

很多父母会担心,这会放纵孩子。

其实,这需要我们想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孩子自身的发展重要还是让孩子听话重要?

大卫的行为固然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大卫背后的需求——他是个有活力的孩子,想要释放身体中的能量;他好奇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

孩子正是从一次次的结果中去认识到这样做对不对”、我应该怎么做”、我和别人是有边界”的。相较于父母要孩子怎么做,孩子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会更有利于发展问题解决、承担责任、自我控制等能力。从而社会能力得到发展,自觉地遵守了社会规则和道德。这与父母们期望的听话”,殊途同归。

小猪的行为,相比大卫而言,真是小巫见大巫,但内在需求是一样的。或者说,孩子们的内在需求都是类似的。

如果一个孩子不想去探索,乖乖的听父母的话,那这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手中的木偶,在外界压力下做事情。孩子长大后要为此付出代价——学习动力不强,靠外界施压、过于依赖父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家长在的时候写作业,家长不在场就开始玩。

与其一味的控制孩子,不如在保障安全,对他人没有损害的情况下,放开手,给孩子机会探索,适时辅以正确引导,从而发展出一个有内在动力的孩子。像猪妈妈一样,给小猪发展空间,允许孩子做自己。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让孩子做自己世界的王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是剪纸设计,剪纸所带来的立体感,清晰的将小猪和大人们的世界分开了,将我们带到了小猪的世界。

大人们忙着做饭、吃饭、聊天......小猪在做自己的事情;

后来,妈妈在洗澡,小猪在玩马桶;

以孩童的视角叙述

晚上,妈妈睡觉了,小猪在床上翻跟头。

如果光是看小猪,猪爸爸、猪妈妈和客人们就像小猪世界中的背景。它在自己的世界中玩的不亦乐乎。

这很像《野兽国》中,主人公迈克斯穿着野狼装在家里捣蛋。拿着叉子追狗,向墙上钉钉子。妈妈呵斥他野兽”,让他快点回屋睡觉。

回到屋后,迈克斯还有些生气,他幻想自己的屋子变成了森林,后来进入了一个野兽的国度,和野兽们一起生活,并成为了那里的国王,管理着野兽,开心的乐不思蜀。

但不同的是,迈克斯的世界是幻想出来的。他通过这种方式来抚平被妈妈呵斥后的不满和委屈。

这样看,小猪很幸运,因为妈妈给了它做自己世界的王的机会。

孩子就像仙人掌,那朵花开胜过浑身芒刺

有了孩子后,我经常会想:孩子的到来,对父母意味着什么?

原本我想过很多话来表达,但看到猪妈妈身旁的这盆仙人掌,发现这一张图就是答案。

对,孩子就像仙人掌,虽然长满刺,但总会开出漂亮的花朵。他们经常调皮捣蛋,有时气的我们脑袋疼,但仍比不上他们带给我们的幸福,那一朵花足够让人忘记平日里小家伙们的顽皮和肆意。

如同《天哪!小猪家来客人啦》最后一页,带给人的感受一样。

小猪家的窗外:明月高挂于空,向日葵低头不语,蚯蚓探出头来,蜗牛恣意爬行。

静谧的夜,宣告着这一天的结束。

此时已是凌晨十二点多,猪妈妈累得没脱衣服就睡着了,但小猪还在床上折腾着,像在演着独角戏,但它才管不了那么多呢,仍然卖力的表演着。

顽皮中,带着孩子身上特有的可爱。

我想起有一天早晨,我醒来,发现孩子整个人趴在枕头上酣睡,几个小汽车竟然整齐的摆在了床头壁上。

前一晚,也是十二点多,我和孩子爸爸都熬不住了,孩子却还没有睡意,在床上玩着小汽车。

我俩只好关上灯,先睡了。所以,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睡着的。

看着孩子和小汽车玩具,那时,我不禁笑起来。

这真是孩子啊,虽然有时调皮一些,不是我们期望中的样子,但可爱的时候,也能让人的心柔软起来。

柔软的时刻,就是看到仙人掌开花的那时吧。

我是斯语,以我所思,写我心。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