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看世界,与成年人不同。
4岁的小侄儿夜晚看星星,见天空划过一道流星,一字一字对我说:看,星星是多么美丽地滚下来。”
闺密要求儿子画画前自己用卷笔刀削铅笔,小家伙一边削一边告诉她:"我这是在给铅笔理发呢!".

同事告诉我,她女儿有一天跑来讲:鱼缸里有两条鱼,一条男鱼,一条是女鱼。你看,女鱼穿着蓬蓬裙,眼睛上有两条弯弯的眉毛。”
那年元宵节的夜晚,满天的焰火,问儿子好看吗,小伙子感慨道:"好像有人在天上画画,跳出好多颗钻石!"

这就是孩子,多么神奇的思维。
他们看见了美丽,读出了故事,从我们看不见的角度。
而我们,只看见景象。
心理学基础理论里谈到思维分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即辐射思维,也称聚合思维,就是把所有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就是1+1=2。

而发散性思维,即辐散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这种思维的最大特点是,求异,创新。发现没,1+1≥2。

这种思维,如果在小时候一旦被束缚了,成年后是不可能再产生的。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约翰■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什么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是好奇心。是创新力。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孩子与生俱来的这种能力,并且使其更好地生长呢?
你, 不妨也像个孩子。共享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且,好好呵护它。
记得孩子小时候有一天接他放学回家的时候,他突然问:妈妈,怎么样可以分辨可以孵出小鸡的鸡蛋和不能孵出小鸡的鸡蛋呢?

听得我一愣,隐约记得好像是对光看是否有黑点,想抓住他这个充满好奇的机会训练一下他的发散性思维。于是扮作他的同龄人:哎呀,我也不知道呢!要不晚上我上网查查,然后咱们一起讨论?
孩子很高兴我这个大人也好奇,我这个大人也有不知道的。愉快地答应好吧”。饭后秉记承诺上网查询,扩展出相关问题整理两大张打印出来,暗自在心里先整理了一遍。和孩子一起下楼去散步时,一边随意散步,一边展开讨论。从母鸡生的蛋分两种讲起,一种是普通蛋,一种是里面有公鸡爸爸一颗种子的蛋(我们称其受精蛋)。孩子抢道:那就叫种蛋吧?”真被小伙子说中,赶紧表扬了一下,更是得意忘形:这个种蛋就可以孵出小鸡来吧?”反问他:那种蛋是如何孵出小鸡的呢?”马上回答:鸡妈妈坐在上面孵出来的”,一面原地模仿起来。再启发:冰天雪地里坐在上面也可以孵出来吗?”小伙子回答:那怎么行,太冷了。”这才一一讲到孵蛋的环境要求,又问:夏天很热有38度怎么办”?儿子说:可以开空调,还可以用电扇”。如是户外呢?”孩子想了想说用冰块,慢慢融化就会凉快了。又问要是很冷很冷怎么办?他不假思索地说放到微波炉炉里热一下就不凉了。”强忍住笑,告诉他那样鸡蛋和母鸡妈妈都直接可以吃了。小伙子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重新思考:用干草、树叶、花围住蛋,给母鸡妈妈用棉花作件长衣服,包住它的屁股。”提醒他如果在树林里还可以用个方法取暖,马上反应说:取火!生火取暖!又提出问题,如果母鸡妈妈有事出去了,怎么使小鸡顺利孵出来呢?这回想了半天,回答:太阳照它。又问他:太阳晚上下山了怎么办呢?他这才明白,激动地叫起来:用灯!用灯照着它!”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和热烈讨论后,引导孩子知道了需要用手电筒对着蛋照射时,观察是否有明显不分散的黑色斑点,这就是可以孵出小鸡的鸡蛋了。他很认真地听着,不时满意地点头。

从此后,孩子更爱提问题了。
几年后,孩子获得了科技创新发明大赛的国家金奖。
你, 不妨也像个孩子。倾听孩子们的各种奇特想法,并且,微笑着鼓励他。鼓励他大胆想,放手干。
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孩子面前,不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给出三个选择,试着让孩子能说出第四种,甚至第五种可能。
当一个疑问出现在孩子脑海里时,不直接用理论回答,而是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去尝试。
学习,实际上是同时考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
大部分的孩子都具备聚合思维,如果同时具备发散思维能力,
这样的孩子就是具有创新力的孩子,自然也最具有竞争力。
当你的孩子在你的陪伴和引导下学会了自主思考与积极探索,
当你的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不知不觉已经形成了发散性思维,
那么,恭喜你,
你将收获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是馨影,爱娃爱生活,如果喜欢记得关注我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