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一种修行,修行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看到一位网友提问,怎么拯救学习差的孩子。
孩子厌学怎么破?好的家长一定是能看到孩子的问题,也看到孩子的困难。有耐心纠正问题,想方法去帮助孩子。
其实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背后一定有原因。
一、分析原因
孩子厌学成绩差,主要三个原因:
一是思想问题。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二是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知识环环相扣,落下的越多,越听不懂课,也越不爱听,越落越多,因为不会,又学不会,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是亲子关系紧张。家长教养方式的偏差,导致孩子有逆反心理。
二、解决问题。
首先,转变孩子思想。
引导孩子树立近期目标和远大理想。很多人听了这句话可能觉得有喊口号的嫌疑,其实人生理想对于孩子成长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一切都考虑太早。至少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是有一定的概念的。
条件差的,要鼓励他使劲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条件好一点的带孩子去大城市看一看,让孩子跳出原有的视野,知道世界之大,不能只看眼前。人生有那么多种可能。
学习肯定是辛苦的,人生那么短,该吃的苦,早晚要吃,要么早吃,要么晚吃。前20年奋斗了,后面就轻松一点,前20年怕吃苦挨累,放弃学习,成年后就会挨累,多走不少弯路。
让他知道奋斗的力量,给他多讲一些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正面反面的都讲讲,以及名人成长故事,有机会分享一些励志名句啥的。
如:你今天偷的懒,就是给明天挖的坑;你有多努力的现在,就有多不惧的将来……你说不出来的,让古今中外名人替你说。
给孩子定一个短期目标,如果他考试30名,那下次能不能试着考28或者29名,小目标易达成,孩子信心一点一点重拾。给孩子一点时间,家长也要有耐心。多想办法鼓励,多提供有益的支持,不要贬损打击孩子自信。很多家长太急……
要经常跟老师沟通,让老师知道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孩子在家的努力,也要告诉老师,请老师上课多关注孩子,适时予以鼓励,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进步带来的荣誉感。思想问题解决后,孩子由内而外发力,事半功倍的。
第二,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成绩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了解孩子存在问题,学习上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以便更好的帮助孩子。家长千万别觉得孩子学习就是老师的一个人事儿,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都是听了40分课,成绩各有不同。
抛开智力因素,在一个群体中智商超高和超低的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所以成绩的不同,原因无外乎三个:有学习态度问题,有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的差距,有接受能力的差异。如果孩子在这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存在差距。都要引起重视。
课堂上找补的机会可能相对家里要少,很多时候教学进度跟着,平时老师也会有复习课练习课,但是只能把大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讲一下。所以,最了解孩子的应该是孩子家长,从每天的作业就能看出来孩子在校学习情况。
家长做好三件事,孩子成绩一定有改观:引导孩子学会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再预习新课。
复习当天知识,可以及时反馈听课效率,查缺补漏,把知识点搞清楚后,做作业事半功倍,然后预习,不懂的地方划下来,第二天上课,因为有了印象,所以听着不吃力,还有可能有表现的机会,得到老师鼓励更激发学习兴趣,如此,良性循环。
第三,学习怎么做一个好父母。
很多时候,家长常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其实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怎么当个好父母。冷静地面对问题,耐心去解决问题,彩蛋埋在后边的人生里。
太多急性子的父母,他们太爱孩子,恨铁不成钢,所以出言就不逊呀。语言是把双刃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
孩子的起跑线,有时候就是原生家庭。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家庭的区别也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
见过太多教养方式有偏差的家长,有居高临下封建家长式的,有用情绪代替沟通暴龙式的,有动辄批评指责只从对方找原因的孩子式的……如果一个家里,打击抱怨多,鼓励引导少,孩子自信心必然受挫,心理压力大。
小孩子是弱势群体,中学生尽管个子超过了父母了,但是他们内心依然柔软。呵护你的孩子,在他还小的时候,好好地爱他。
多一点耐心,耐心比爱心更重要。不要用情绪代替沟通,真诚地和孩子交流。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全心全意为他出谋划策,即使全世界都放弃他,而你一直为他站队!
其实你的孩子不是笨小孩,而你一直在笨拙地当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