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那个不被允许吃零食的孩子,后来怎样了?父母需要科学看待零食

上周路过姨姐家,顺便去她家看看6岁的外甥女。姨姐在厨房忙着洗碗,外甥女一口一个小姨”的叫着,心里十分喜欢,于是带她出门想给她买点好吃的。

到了超市后才知道,原来她妈妈从来没有带她来零食区逛过,看着花花绿绿的食品袋子她显得有些怯懦,但眼睛里又放着光。

我跟她说,你想吃哪个就拿哪个,她没伸手。我问她你想吃哪种,她答不知道,最后我按照自己的口味选了几样还比较健康的。走出超市后她拉住我说:小姨,我吃零食能不告诉妈妈吗?”。

当时很犹疑要不要打电话询问一下姨姐的意见,但想了想我决定陪她在小区门口把一堆零食吃完,先跟她分享短暂的快乐之后再谈这件事,可能这是我第一次违逆姐姐。

外甥女的一问,让我想起了大学时的一位室友。她家里非常有钱,打高尔夫、出国旅游、海南过冬、日料吃到腻,都是我们没有体验过的生活。

但她最大的爱好居然是去学校前门吃一块钱一串的麻辣烫——在大学之前她从没吃过,因为妈妈不让她吃。每天晚上都会拉着我们去,后来我们吃腻了不去,她就自己去,不到四个月她得了急性胰腺炎。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听过一个词语——匮乏感,这个词频繁在心理学上出现,最直白的解释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越得不到的,自己就越想要。

孩子的正常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压抑的背后可能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行为:

我见过一个在超市门口一直试吃巧克力的小男孩,即便店员反感也不想停下来;也见过捡起别人吃剩下的零食袋子,被妈妈强行夺下嚎哭不止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对于零食如此狂热?

有了自主意识以后(2、3岁左右),孩子就会形成自己的主见,想掌控一切,而吃零食就是其中的一种。你越不让他吃,他越想吃,甚至会因此导致他贸然跟你对着干。

另一方面,在好奇心和羡慕感的促使下,孩子也想尝尝别人尝过的味道,试试大多数孩子都尝过的美味。小小的他们想要找到共同点,融入某个小小的圈子,而零食则是最好的媒介和沟通手段。

父母应该怎样看待零食?

遵循主动提供,限量而非限制”的原则

膨化零食在某些父母们眼中是万万要不得的,那么不妨给孩子常备一些坚果、水果干、酸奶、自制布丁、蛋糕等零食,像夹心饼干、巧克力、糖果等零食让孩子偶尔尝试。

主动提供零食,既能让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也可以有效减少孩子在外面偷吃不健康零食的行为。

记得有一次同事带来了一包童年款奶糖跟大家分食,说道:工作这么累,肚子里需要点甜”,虽然奶糖已不完全是当初的味道,吃下肚还是有被治愈的感觉。

请给孩子留下一个有所回味的童年,没有零食的童年,是没有味道的。

各位父母,你平时会允许孩子吃零食吗?对待孩子吃零食这件事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儿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