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小心孩子成长路上的10个坑,家长只需这么做,孩子的前程畅通无阻

NO.1 早早来到教室,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主要表现:

和其他同学闲聊;坐在座位上愣神;拿着水杯喝水、吃零食;做小动作。

原因分析:

时间观念不强,存在贪玩心理,认为自己早到教室的这段时间属于额外时间,哪怕自己的作业没有完成,也要等着多数同学到教室以后再一起开始学习。

应对措施:

珍惜时间的教育;对自己每天的学习计划做一个规划;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用等着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的意识。

NO.2 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不去问、不敢问

主要表现:

听课的时候明明对这个知识点没有弄明白,课后也没有及时问老师、问同学;在平时做题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跳过去;对试卷上做错的题目视而不见,不求甚解;对疑难问题存在畏难情绪。

原因分析:

惰性习惯的存在,导致出现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心理;缺乏钉钉子”精神,没有形成刻苦钻研的优秀习惯;爱面子的虚荣心理,认为问问题说明自己没有学好,在别人看来是很笨”的表现;不敢抛头露面的胆怯心理,不敢向老师、同学问问题。

应对措施:

解决疑难问题就是排雷”的教育,告诉孩子,在学习当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就相当于埋在前行途中的一颗颗地雷”,如果不及时排掉,就有可能因雷”所伤;对孩子进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对请教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孩子勇于同他人打交道,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NO.3 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不认真

主要表现:

打盹、瞌睡;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看课外书;在纸上画画。

原因分析:

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制力不强;意志不坚定。

应对措施:

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上课打盹睡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身体上的原因,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如果是因为晚上学习或者玩耍睡得太晚,就要督促孩子早点睡觉。对孩子进行知识就是力量”的教育,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制作励志座右铭”,及时提醒自己纠正不良的行为;与孩子约法三章,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NO.4浪费时间、粮食、水电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

走在路上踱着方步,不急不躁;学习的时候很佛性,没有紧张感;在餐厅吃饭的时候浪费粮食和菜肴;对公物不爱护,做不到人走灯灭,人走水停,浪费水电现象严重。

原因分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或者学校缺乏对孩子在这些方面的教育,没有养成节约时间、粮食、水电的良好习惯。

应对措施:

通过制定奖惩措施,改变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的习惯,提醒、督促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对孩子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他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父母赚钱的艰辛,培养孩子节约的意识;让孩子远离重口味的垃圾食品,免得孩子习惯了这些重口味的食品,而不愿意吃餐厅的健康、绿色食品;对孩子进行环保、节能教育,让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脑入心。

NO.5早恋现象

主要表现:

异性同学之间写情书、递纸条;上学、放学的时候,异性同学一起走,超过安全距离;在校园或者校外有拥抱、接吻等亲昵行为。

原因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理发育时间提前,对异性充满好奇心理;受一些影视媒体或者网络资源的影响、诱惑,在异性同学身上进行效仿;社会上对中小学生出现早恋的现象宽容度提高,导致对早恋见惯不怪了;对早恋的学生进行处罚缺乏政策依据,学校没有办法对此作出硬性处理。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能忽视。目前在多数农村地区,男青年找媳妇非常困难,有些男生家长对孩子的早恋现象置若罔闻甚至纵容,认为在上学阶段先占上一个,总比到时候找不到媳妇强多了。

应对措施:

以正面教育为主,让孩子知道对异性出现朦胧的好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必须要清楚什么年龄就要干什么事,学生时代就要集中精力学习;通过一些案例告诫孩子,早恋的果实是一种生涩的苦果;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监督,让孩子远离纸质、网络等不良媒体的诱惑;在必要的情况下,约见孩子早恋对象的父母,双方父母做好双方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两个孩子在学习上比高低。

NO.6打架斗殴现象

主要表现:

同班同学之间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因为打饭、打水甚至一个眼神不对,出口成脏、大打出手;一个同学受到了别人的欺负,其他学生打抱不平;校内学生受到欺负,纠集校外的哥们到校或者在校外对欺负者进行拦截殴打;个别学生身强力壮,仰仗自己的拳头硬、胳膊粗,拿着欺负其他学生不当回事;学生之间拉帮结伙、欺凌弱小。

原因分析:

校园内学生打架斗殴、欺凌弱小的现象并非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很久之前就存在着。恃强凌弱、逞勇斗狠或许是动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在人类当中也存在着。并且受教育程度越低的群体,这种现象就会越严重;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这种现象会越不明显。中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层次,自我控制力、约束力都不强,加上有些学生三观”不正,出现打架殴斗、校园欺凌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应对措施: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避免棍棒交加、拳头相向等简单粗暴的行为,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与同学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要问清楚矛盾产生的原因。如果是自家孩子的原因,就要对自己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是对方孩子的原因,首先要告知班主任老师帮着处理这件事,其次告知其家长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在没有效果,可以通过报警等手段让警察帮着处理解决。

NO.7不遵守交通规则

主要表现:

上学或者放学的时候,步行的学生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不走斑马线,而是随意穿过公路;有些骑车的学生在接近学校门口的时候,提前变道逆行;有些学生在经过没有红绿灯十字路口的时候,不是左右张望,而是不管不顾地行进;在经过红绿灯路口的时候,存在抢行的现象;有些学生特别是男生,在路上骑行的时候,勾肩搭背,嬉嬉闹闹。

原因分析:

家长对孩子缺少交通规则方面的教育;学校对交通安全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不懂交通规则;部分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无视交通规则。

应对措施:

家长、学校要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口号教育,而是通过网络资源或者图示法教会孩子如何在公路上走路;如果发现孩子存在无视交通规则的行为,家长要严厉批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NO.8沉迷于手机

主要表现:

假期在家经常拿出手机,盯着手机屏幕,手指不停地滑动着;学习期间,孩子在晚睡、午休的时候,一个人偷偷地藏在被窝里玩手机;甚至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也拿出手机偷偷地放在课桌上或者桌洞里玩;有些走读生利用不回家吃饭的空档,在校外的快餐店里抱着手机边吃边看。

原因分析:

能够上网的智能手机可以呈现给孩子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有视频,有游戏,有小说,还可以微信、QQ,功能多得让孩子爱不释手。

应对措施:

我认为孩子玩手机与家长有脱不开的干系,首先手机一般情况下是家长给买的,其次,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有没有监督检查?有些学生打着和家长联系方便的旗号,让家长购买手机。其实购买的手机真正用于和家长联系的时候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网上畅游呢。

因此,我认为改变孩子沉迷与手机的现象,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做起:

尽可能不给孩子配备手机,因为学校一般会安装校讯通电话或者公用电话,如果没有也不要紧,有紧急的情况可以借用老师办公室或者老师的手机;给孩子配备手机以后,要开通最低的套餐,确保能够打电话、发短信即可,不要开通带有流量的较高套餐;免得孩子使用流量上网玩;家长要定期通过客服或者营业厅查询孩子对手机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玩手机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这里不必细说。

NO.9除非抓住现行,否则拒不认错

主要表现:

听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问的时候,孩子拒不承认;明明看到孩子做错了,他也不承认。

原因分析:

部分孩子存在虚荣的心理,认为认错是一件没面子的事情;缺乏诚信方面的教育,说谎成为一种习惯;还有的孩子觉得如果承认了错误,就会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责罚,不敢承认错误。

应对措施:

要对孩子进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形成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孩子承认错误以后,老师或者家长不要粗暴地责罚,而是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危害;如果孩子不承认错误,那就找出他犯错的证据,在证据面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NO.10爱吃垃圾”食品

主要表现:

以凉茶、果汁、可乐等饮料代替了白开水;对家常便饭不感冒,有挑食现象,喜欢吃汉堡包、肯德基、辣皮、烧烤等垃圾”食品;利用手里的零花钱,经常出入便利店购买自己喜欢吃的垃圾”食品。

原因分析:

垃圾”食品由于制作工艺和添加的佐料,具有较好的口感和滋味。由于部分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孩子的挑食而去选择了垃圾食品”,导致孩子习惯了这种口味;有些家长认识不到位,认为汉堡包、肯德基是身份的象征,吃这些洋货”很时尚;还有些留守儿童因缺乏正常的管教。习惯上了辣皮、辣条等食品;还有些年轻的家长自己就有吃垃圾食品”的爱好,孩子自然对此情有独钟了。

应对措施:

要对孩子进行常吃垃圾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孩子对垃圾食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少给孩子零花钱,免得他产生购买垃圾食品的欲望;如果孩子对自家饭菜的花色或者口味感到不满意,家长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烹饪知识,提高自己的厨艺水平,烹制一些健康美味的饮食,让孩子习惯上家常便饭。

我是浮来山下说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中间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如果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