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有的家长觉得和孩子沟通是一件比较费力的事情,自己balaba说了一堆,孩子似乎根本没听进去一句话,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这让家长很抓狂,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有的家长比较急,直接就是一顿骂,但骂过之后,孩子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似乎找不到原因。
同事小美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宝妈,自从她生了孩子后,和我们聊天的内容全都是关于孩子的。
今天听她说:现在的孩子一点也不好管,年纪这么小就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我说得苦口婆心,自己都快感动自己了,也没什么用。”另一个宝妈同事也回应道:对呀,我家孩子也是这样。每次让他关掉电视的时候,他就像没听见一样。”大家一言一语地讨论着自己家孩子平时的种种行为,但是在他们讨论时我却陷入了沉思。
大多数家长都埋怨孩子不听话,可是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这是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与他交流,这种强制性的语气孩子自然不喜欢,所以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
▍举个小例子
周末到亲戚家做客,孩子兴高采烈地开门欢迎我,可乐极生悲的他不小心把我今天刚穿的白鞋子踩了一个大脚印。亲戚看到了,赶忙指责孩子:你看你不是毛手毛脚的,把奶奶的鞋都踩脏,快道歉。”孩子愧疚的低下了头,但是没有出声。
我赶忙圆场:没事,没事,擦擦就好了。”吃饭的时间到了,可是孩子依然兴高采烈地玩着遥控汽车。亲戚叫到:别玩了,快来吃饭。”孩子似乎不想现在吃饭,于是没有理睬。听没听见,再不过来吃饭,以后不让你玩了。”孩子看到父亲这么凶,惧怕而又委屈地走过来了。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命令式的口气,很显然孩子并不喜欢家长的这种态度。上个案例中的孩子热衷于玩游戏,可家长并没有在意孩子的心思。这种命令的口气伤害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让他们感觉到恐惧和不被理解。所以在沟通中家长最好学会和孩子达到共情”, 这样的教育效果会好一些,而且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共情的含义是什么?其实共情也称神入、同理心,也可以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它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最先提出的一种概念。但是在教育里共情”是指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思考,最后达到一种理解和感受孩子情绪的一种能力。
学会共情的家长在教育中对孩子的性格更加了解,也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为他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共情能让孩子渐渐喜欢与你讲话,学会共情的家长才会教给孩子理解别人。教育中的共情能够达到彼此情感的一种交融,真正实施教育的时候不会让孩子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
学会共情能让孩子不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吗?其实学会共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总是用大人的口气和他讲话,在回应孩子的问题时试着去接受、理解他的想法。
▍实景案例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出门玩耍,孩子很高兴地去找自己的伙伴。可是原来玩得比较火热的小朋友,根本就没有心思搭理他,他被忽视了心里很难过,出门开心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委屈的模样。
妈妈走过去对那些小朋友笑着说: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朋友呢?难道没有人愿意和他玩吗?”一个小女孩儿回答:我们刚才玩儿得很开心,所以没有注意到他。”妈妈转过头自己嘀咕着一句,又像是对孩子说的:原来他们是玩得太投入了,没有看到你。”这下孩子露出了高兴的表情,然后很快地融入到和伙伴的玩耍中。
上面的妈妈非常机智聪明,她掌握了与孩子共情的技巧。当孩子心里很委屈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说话。这个举动让孩子觉得你能理解他,妈妈和孩子当时的情感能够达到共鸣。妈妈替他问完又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原来是他们玩得太投入了,没有看到你。”这句话侧面的告诉孩子并不是没有人想和他玩,而是有其他原因的。最终妈妈的话起到了作用,孩子又高兴起来。
在呵护孩子内心、和孩子达到共情的时候,这位妈妈并没有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而是替孩子说出了那个疑问,相信在此过程中的孩子对妈妈是非常感激的。妈妈能了解到他的想法,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小。不过共情在使用时,大家也应该学会正确的方法,不然也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教育中如何把握共情的分寸?家长知道很重要共情并不是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给予同情,其实家长给予的应该是鼓励与体贴,这样能让孩子尽快的从这种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这才达到了家长共情的目的。共情不应该滥用,不然会有很多不良的结果。
▶1.溺爱不等于共情,家长需知晓
共情确实是学会为孩子考虑,但是很多家长误解了其中的意思。一味地满足孩子对物质的需求,并不是真正的为孩子考虑,也不是共情的行为。过于溺爱孩子并不能等同共情,这也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2.孩子做了违背原则的事情时不要共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也要分清时机,犯了错误还是需要批评的,特别是原则性的错误。有的孩子会使用自己的小聪明说出苦衷”,从而免受家长的批评。这样的情况各位家长应该进行合理区分,不要被孩子的谎言所蒙骗。
共情并不是宽容所有错事,作为成年人应该看清孩子的小心思,宽容也是有标准的。
巧妙的使用共情”确实能给育儿之路带来很大好处,可使用错误的危害也不小。讲道理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共情”,让孩子不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在他想玩玩具,但是需要吃饭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宝贝玩具很好玩对不对?我们的吃饱了才更有力气玩呀,走我们一起去吃饭吧。”这样的说法比直接命令的口气要好。先接受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表示理解,最后说目的,这就是讲道理的技巧啦!
你在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共情”的方法吗?面对孩子的哭闹你会如何用共情教育呢?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是豆宝奶奶,拥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如果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育儿问题,请关注我。如果你喜欢本文,就请点赞或者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