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2岁脾气很大怎么教育?
遇到宝宝无理要求的时候可以采用不以理睬他,并让家里人都远离他。当然要作到这点就要求全家人要意见同意不能有分歧以免给宝宝有依赖的对象。如果是两岁多的宝宝他的表现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处在第一个反抗期的表现。一般孩子到两岁左右,心理迅速发展、自立、成熟的表现,是发展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大好时机。这时,他们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行动更独立了,手也更灵活了。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他开始把自己从周围的人和事物中分离出来,从认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逐渐认识了“我”和“别人”的关系。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追踪研究,结论是有反抗精神的儿童,张大后能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我们建议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不要强迫命令,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也要敢于说“不”,不能一味顺从,重要的是要使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对今后健康的心理发展很有好处。 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要多一些理性,该宽松是就宽松,该严格时就严格,宽严有度才能培养出能屈能伸、进退自如、动静皆宜,既刚且柔的孩子。如果爸爸一味软绵绵,那么孩子就无法坚强起来;如果妈妈总是苛刻无度,那么孩子就缺乏爱心的哺育。另一方面,爸爸一味严厉也容易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妈妈一味软弱更不利于女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
适合2-3岁宝宝看的书有什么推荐
1 绘本(图画书类) 《小老鼠和大老虎》 《不要再笑了,裘裘》 《狼大叔的红焖鸡》 《猪先生去野餐》 《秋秋找妈妈》 《最强大的勇士》 以上6本书的作者都是庆子.凯萨兹,她的书画面一般都是色彩柔和的水粉画,干净清爽。故事内容往往很风趣幽默,结局又常是我们料想不到的温暖。每次看完她的书都有很快乐的感觉。 台湾信谊的绘本:信谊的书基本上都不错,印刷的也很精美。 《老鼠牙医――地嗖头》: 一本很机智书,告诉孩子怎么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保护好自己。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孩子可以从书中体会到你怕的时候别人其实也在怕。 《子儿,吐吐》:相当幽默的一本书,很搞笑,故事的主角胖脸儿很会自我安慰。 《小蓝和小黄》:这本书是作者在跟孩子们玩撕纸游戏时玩出的一本书,很经典。 《好饿的毛毛虫》:也是很经典的一本书,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很令孩子惊奇。 《猜猜我有多爱你》:很经典的一本书。 《逃家小兔》:已经出版近70年的一本书,相当经典。 《月亮,生日快乐》:憨憨的小熊想送月亮生日礼物的故事,很温暖。 《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不过故事的主角是女孩化的小老鼠,可能女孩子更喜欢一些。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反反复复的简单句型实际上蕴涵着事物的因果推理。 《风到哪里去了》自然界的循环,孩子妈妈的解释很妙。 《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块被不断利用的布的故事,洋溢着爷爷满满的爱,这本书有很多小细节孩子很喜欢。 《傻鹅皮杜妮》一本告诉孩子书要读了才有用的故事。 《武士与龙》另类的战争与和平,同样告诉孩子书要用得妙才好。 《眼镜公主·蛀牙王子(2册+1CD)》每一册都是关于如何纠正一个坏习惯。 《胖国王·瘦皇后(2册+1CD)》跟上面一本是同系列的。 《一园青菜成了精》童谣与图画的完美结合 〈团圆〉国内原创的图画书,很不错,只是看完心里总有些酸酸的。孩子可以知道还有一些小朋友的爸爸是只能到春节才能回家看看他们的。 启发绘本:启发选的书也都比较经典,但书的印刷质量不及信谊和南海出版社的书。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有点小恶作剧的书,孩子往往看的很乐。 〈大脚丫跳芭蕾〉:告诉孩子只要有梦想有坚持,即使有小小的缺陷也能成功。 〈大卫,不可以〉: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男孩大卫不被妈妈允许的许多行为正是很多孩子都会发生的行为。大卫总是做一些让妈妈说“不可以”的事,但当他最后真的打碎花瓶难过时又是妈妈给了他温暖的怀抱。 〈警官巴克尔和警犬葛芮雅〉:机智幽默,化安全教育于无形。 〈七只瞎老鼠 〉:另类版“盲人摸象”的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强烈的色彩变化。 《阿文的小毯子敞辅搬恍植喝邦桶鲍垃》蒙蒙比较喜欢这只小老鼠,而我对妈妈最后的解决方法很有感触。 〈朱家故事〉以比较幽默的表达方式告诉孩子操持家务并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里面有很多小细节可 以跟孩子一起挖掘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在孩子眼中自己的妈妈总是最完美的。 蒲蒲兰 〈彩虹色的花〉:一本关于分享的书,很温暖 〈北纬36度线〉一本打开孩子眼界的书,讲述了一条纬度线上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树真好〉图很质朴,文字是首散文诗,笔调优雅。 〈蚂蚁和西瓜〉一本讲述合作的书,还有蚂蚁王国的情景。 南海出版社: 〈小黑鱼〉:关于团结的书,画的很好,故事也很优美。 〈鸭子骑车记〉:很幽默且富有想象力的一本书 〈鸡蛋哥哥〉:鸡蛋哥哥不愿意长大,但后来发现长大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古利和古拉》蒙蒙很喜欢,很快乐的一本书 《阿秋和阿狐》讲述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玩具狐之间浓厚友情的故事,很温暖。 《神奇的水彩》很温暖,又很有童趣。 〈你真好〉、〈青蛙小弟睡午觉〉、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永远永远爱你〉,这几本是日本图画书作者宫西达也的书,他是4个孩子的爸爸。他的书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很喜欢,故事内容都很不错,但绘画风格有些夸张怪异。 聪明豆绘本系列第1、2、3辑,本本都很经典,但第4辑很一般,不建议买。 三之三经典图画书 《一只有教养的狼》:相当有趣的一本书,告诉孩子书可以让野蛮变优雅。 《是蜗牛先开始的》告诉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那么首先自己要学会尊重别人。 〈没有人喜欢我〉告诉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往往会自寻烦恼。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相当有趣的一本书。 贝贝熊系列丛书、小兔汤姆系列、 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等都是很好的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品行教育的书,可以根据情况买,不需要成套买,或借。 2 百科类 〈第一次发现〉丛书:很独特的儿童科普胶片书,带给人很强烈的视觉体验。 可爱的身体:蒙蒙和她幼儿园同学都很喜欢的一套书。 3 艺术类 凯蒂的名画奇遇(全7册):一本书介绍一个画派,每次都从一幅画展开一个冒险故事。 4 其他 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非常可爱的花格子大象,蒙蒙相当喜欢 幼儿双语绘本(七册)(包括十个土豆等)
2岁多的宝宝早教学什么啊?
早教是一个好的让宝宝成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宝宝可以学到很多的学习方法和一些人际交往的礼貌,知道如何待人,让宝宝在大环境中发展更好。我们邻居家孩子之前在成都许博士全脑早教,主要上的右脑课,现在上小学上课的专注力很好,学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并且感觉他学的很轻松。。。
我想知道2岁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到底该如何跟2岁的宝宝相处呢? 好奇心强的2岁宝宝,常常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决,由于经验不足,不仅常常把事情搞砸了,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常常被形容为“terrible two”。 当宝宝不听话时,你会怎么办?叫停?最后通牒?这些招数你是不是已经使用过多次了?结果也很容易让人猜中,大多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查出导致父母和宝宝之间尴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质”,然后寻找一种能有效缓解父母和宝宝之间僵持局面和激烈矛盾的方法。 2岁宝宝特征分析 宝宝在2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常常会使人觉得2岁的宝宝不好教养。那么,2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逆反心理出现,凡事都要自己来做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举个例子,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2岁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的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依赖心理&分离焦虑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的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与别人难以相处 2岁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岁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惟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和2岁小淘气相处的3种方法 2岁左右的宝宝心理和行为都在发生变化。随着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宝宝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常常会有一些不容易让别人理解的行为出现,从而造成父母的困扰,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是父母和宝宝相处的基础。下面提供3种方法,让你能够更好地和宝宝相处。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方法三:坚持原则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 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那些?有没有麦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面对害羞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少家长抱怨,2岁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畏畏缩缩地躲在父母身后,往往害怕出现在大的场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专家指出,2岁的孩子并不会特别怕生,孩子怕生与否,其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2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说话和走路,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再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的情形。 解决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边有熟悉的人陪着,协助孩子熟悉环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孩子过于怕生的问题。 另外,许多家担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带孩子外出,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个原因。 专家建议,父母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训练他们快速熟悉新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怕生的心理。
有没有适合2—3岁孩子看的好书?
2到3岁的孩子思维发展处于动作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不适合看文字类书籍,孩子此时更感兴趣的是色彩鲜艳的图画,对于情节,他自己都会想象出来,可以跟据他此时的兴趣点加以引导,这将可能成为他长大的专长,另外,此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表现为动作水平上,他的动作水平越高说明他智力水平越高,因为他脑的发展直接控制他的动作,所以要多让他活动玩耍,发展他各感官,触觉 深度觉 平衡等。读书是辅助的,他喜欢最好,不喜欢不要强迫。因为他会有很多年读书,推荐一些儿童手工操作的小玩教具。
给2岁的宝宝买什么书呢?图画书?动画片书?有哪些好书,大家推荐下。
这是网上找来的一位妈妈陪宝宝读书的经验,参考下: 1. 小小孩看书,基本都是慢热的,所有的书,很少第一眼看到就非常喜欢,把整本都读完,尤其是厚点的书。所以,介绍一本新书给诺诺,尤其如果书上他特别喜欢的元素并不是很多的时侯,我要把推介的时间拉长一点。第1遍,随便给他自己翻翻熟悉下,第2遍,找些他可能喜欢的元素,聊天一样指指点点,第3遍,才开始照本宣读。 2. 成套的书,挑他可能最喜欢的一本,先读,读熟了,再推销同一套中其他的书。 3. 好书要藏。再喜欢的书,看了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候,也会腻味。把书收起来,过几周,或者一两个月。再拿出来,因为小小孩认知的提高很快,这段时间他的认知水平自然而然有提高很多,再看曾经看过的书,又会有新发现。 4. 临睡读书,想让小小孩听着听着睡着在我家不适用,即使是听字书,诺诺也一定要坐着听完才躺下。如果听带图的故事书,就会没完没了,最后我选择了读儿歌,不会让他越听越精神,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听背下许多儿歌。 5. 读书过程中,或许会有很多词汇,认为孩子太小不能理解,我感觉不必特地停下来解释,除非他提问。因为随着认知水平提高,他会自动吸收领会。 6. 开本小小的书,总是能博得孩子良好的第一印象,会让他认为这是我的书。 这是诺诺2岁前陪他读书的感想,随着他的长大,稍纵即逝,明年读书时的体肯定会完全不同了。 诺诺书架的一角: 我的第一本百科(汽车)。★★★★ 汽车书,当然喜欢了。但这本并不是特别好,尽管是DK授权的,很多车名不通俗。 阳光宝贝1~3启蒙(10册)。★★★★ 尽管不是最好,但这套书是诺诺看得第一套书,直到现在仍然常自己找出来看一下。而且认知的部分都是实物照片,对于孩子建构正确的概念是有帮助的。 小玻(5册)。★★★ 翻翻书,这套很适合2岁下的孩子,色彩鲜艳,图片内容信息不太多,语句反复。但纸质不是非常好,因此并不适合太小的孩子,幸好看这套时诺诺已经20个月多了,已经不撕书了,即使这样看的时候仍然有几页掉下来。 幼儿认知双语绘本(7册)。★★★ 韩国的书,7本各有特色,我或者宝宝喜欢的程度各不相同。成套的书通常是这样,只能喜欢其中几本,除了斯凯瑞的书。 小小爱因斯坦(4册) ★★★ 鸟、狗、猫、宝宝。 图画风格很多,有简笔画、色块拼图、油画、抽象画……。因为诺诺太爱看小小爱因斯坦了,才买入的。这套书有点小贵,即使是半价,如果能稍微做大一点,放大到2倍到3倍,会非常棒。 小婴孩全脑训练卡1-4岁(6册)。★★★ 虽然画的不够好,但诺诺喜欢,现在也仍然喜欢常常翻一翻,也的确会有一些左右脑训练的提示。 找一找2(2册) ★★ 谁的宝宝、谁的事物。 虽然名字是找一找,但并不是诺诺喜欢的捉迷藏类型的书。这本虽然有动物元素,但是宝宝反应平淡,但也就是看一下也不反对的态度。有个妙用是可以爸爸妈妈跟宝宝扮演书上的情节,做游戏。
>2-3岁的孩子怎样进行早期教育
婴幼儿已经具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幼儿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可塑造强等特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以发展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婴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必须以其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忽视婴幼儿创造力的萌芽,必将导致对他们潜能的巨大浪费,而若拔苗助长,则欲速不达。所以我们培养婴幼儿的创造力,就应尊重婴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规律,在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中,让婴幼儿的创造力尽可能充分地得以发展。
1、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模仿发展到创造,他们逐渐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情节,创造力地扮演游戏角色,创造性地制作游戏道具等等。
但是游戏水平的发展并非完全是自发的。缺乏成人指导的儿童,他们的游戏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较低级水平,如果成人只是让儿童无所事事放任自流地玩,那就会消磨掉儿童的智慧,浪费人生最宝贵的光阴。所以我们说,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需要成人的帮助、启发、引导,有意识地促进儿童的想象和创造。
2、丰富艺术生活
音乐、绘画都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音乐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好方式。
因为音乐会促使右脑的发育,而右脑发达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创造力,象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明家爱迪生、艺术大师毕加索都是右脑发达型人。另外音乐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情绪兴奋愉快,这个时候,其创造力就处于极佳状态。
同样绘画也可以促使幼儿大脑右半球的发达,增强幼儿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对幼儿绘画的评价,主要不是以象不象来衡量,而是要看他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美的形象。因而幼儿的涂鸦,虽然稚嫩、拙扑,但他们每画出的一个形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创造,家长应大力鼓励儿童的这种创造。
3、发展语言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期。早期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使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听说能力培养主要是在日常对话以及讲故事中进行。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话对话,这样儿童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幼儿都喜欢故事,家长在讲故事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儿童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 刺激儿童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
4、发展动手能力
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东西都要摸摸、动动。家长不应简单粗暴地制止,而应对孩子的好奇心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给予他正面的解释和教育,告诉他要爱惜东西,告诉他什么东西不能乱动,否则会出危险,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儿童的好奇心会不断向新的水平和更广泛的方面发展。另外家长应鼓励儿童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铺床叠被,洗手帕等,鼓励儿童搞一些小制作,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指部小肌肉的发展,相应地也就促进这些小肌肉在脑中对应部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就促进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到3岁的小孩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在生活的所有细节上,原本全需假借大人之手才安心的小孩,开始挣脱大人的保护,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举动。 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是2岁儿最主要的特性。大人若无法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和灰心,要知道你的小孩不可能永远在你的呵护下成长。 仔细想想,一个可爱且有信赖性的小孩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件可喜的事。假如这个反抗期,延迟5年、10年才来,这对大人来说可能就更头痛了。 当他在尝试独立或试探自主时,大人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当然也有人认为多少让他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父母如果一味地顺从孩子,会使小孩娇生惯养;因此适度地调节生活步调是有其必要的。 在2岁儿的成长中,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也因此当小孩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 另外,小孩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2岁儿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小孩,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 对于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新知和新语言。这时大人若能顺水推舟,小孩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演的角色是要回答小孩的问题,为小孩的成长准备一个完善的环境。 1、 别对他说“不知道”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一岁半到2岁的小孩,不管看到或听到什么,总是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孩的语言能力急速成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事物的名称上。小孩一旦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有名称后,就开始胡乱提出问题想要记起新的名字。这是“第一期的问题阶段”:到了4、5岁左右,就进入“第二期的问题阶段”了。 而大人对此询问通常不加以理会。不过2岁前后的“问题阶段”所问的内容都相当单纯,只是令大人感到罗唆罢了。其实这哪是罗唆?小孩就是经由这种方法来记人名及事物的,这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 (1) 反复作相同的回答 在记新名称时,只告诉孩子一次是不够的,要反复作相同的回答,让孩子真正确认这上名称后才算数。而且当孩子多问几次时,大人不可以“刚刚才说过”为理由来加以责备,反而要更清楚地回答。另外,当孩子记家人名字时容易搞混,父母应该让他完全记起一个名字后,再告诉他“这里有一个名字哦,你可以这样称呼。” (2) 反问孩子也是方法之一 不要光回答孩子,偶尔反问孩子“这是什么?”也是好方法;孩子如果会,他一定会回答,当他答对时也请夸奖他,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信心,这就是亲子之间的“问答游戏”,而回答问题时若能举出实例是最好的。 (3) 大人的态度很重要 大人回答问题的态度相当重要,一旦给予孩子坏的印象,小孩就不敢再提出问题了。再怎么忙碌,也尽可能正视孩子的脸,满脸笑容地回答小孩所问的问题。 (4) 培养智慧的回答方法 2岁小孩提出的问题,父母却以大人程度的内容回答,将使孩子丧失兴趣,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不是要大人回答得非常圆满,而是要让孩子容易懂;孩子懂了之后自然会满足,并继续提出问题。 敷衍了事的回答方式,绝对不会满足小孩;唯有明确的回答,才能激起小孩再提出问题的欲望,进而逐渐理解周围的事物。 2、 电视的影响 一出生就处在电视环境的现代小孩,可能认为电视并不稀奇,就像很自然地认识家中的其他各种器具一样。 当然1岁儿也会关心电视,不过他们恐怕只有在“蛋糕”、“小狗”等画面出现时,眼睛才会为之一亮。但是两岁儿就不同,他对什么时间有什么节目、该按哪个按钮都相当熟悉。而且,对电视内容有相当程度的反应,有时让人搞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能看懂。 有关电视的影响,基本上从2岁开始,以下是作父母该注意的事项: (1) 时间、距离的问题 让小孩看电视的持续时间最多只能30分钟;如果看太久,对眼睛相当不好,因此30分钟后必须有一段休息时间。另外小孩的座位要比电视位置稍高,距离大约是画面对角线的8倍长,室内的光线和画面相比不可太暗或太亮。 (2) 时间分配的效果 2岁儿喜欢凡事都有规则性,看电视的时间若加以分配,让他在固定的时间内看喜欢的节目他最高兴。对熟悉的节目,他有如和好朋友见面一样充满兴趣,这时候是让孩子养成节制习惯的最好时机。 一般的幼儿节目时间正好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刻,那就让小孩独自享受电视节目吧!像有节奏感、可以一起运动的节目,都是小孩喜欢且容易模仿的;如果有时间,希望家长尽可能陪孩子一块欣赏,制造一些亲子间共同的话题。 (3) 不用担心小孩的模仿 2岁到5岁之间的小孩是最会模仿的,当然电视节目也在模仿之列;不过2岁的幼儿多半不会受节目内容的影响,只会模仿简单的字句或动作,因此不用过于担心。与其怕电视影响小孩,不如先担心大人的行为或说话是否会影响小孩的发展,不过还是尽可能选择适合小孩的节目。 (4) 有冲击性的节目 不适合幼儿观赏的电视节目,是指富有冲击性,像一些残忍、有攻击性、令人畏惧或不安的画面,都容易造成小孩不眠、夜惊、食欲不振等现象。由于幼儿的理解力不够,往往把这些画面当作真的;因此若要让小孩看这些刺激的节目,大人最好陪伴在侧,并紧抓小孩的手以减少他的不安,看完之后还要对孩子仔细地说明。 (5) 电视儿童的预防 一般人所谓的“电视儿童”只是单指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事实上这不光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对于电视影响小孩的程度也该考虑。小孩子整天守着电视,把电视当作好朋友,这会使孩子在成长、学习上和社会呈现脱离状态。 由于电视是机器,无法了解小孩的心思,亦不能和小孩促膝对谈地相互交流,因此小孩无法真正吸收知识和培养感情。 不过2岁儿可是个道地的探险家,如果大人能作适当的安排,小孩对电视以外的活动仍然有相当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