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针对中小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孩子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中,排在榜首的就是: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

我们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这些话:
你只要好好吃饭,一会儿就带你去公园玩;
你只要听话写作业,明天就带你吃自助餐。
在对付熊孩子的这场持久战役中,这种缓兵之计”屡试不爽。
不管怎样,先稳住你再说。
而孩子听到这种承诺后,就好像漂浮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看到了岸边的灯塔一样。向着这个承诺拼命的靠近。
周末放弃看动画片、放弃和小伙伴约打球,好好做完作业。
怀着那个心心念念的自助餐的小希望,拿着字迹工整的作业,邀功一样的向爸妈展示他们的成果。
然后换来一句:等有时间再说。

之前曾经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一个新闻。3岁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情绪不佳,为了鼓励女儿,父母跟她约定,表现好的话,就答应她一个要求。孩子在逛商场的时候看到过有人扮恐龙,很好玩,就希望恐龙来接她放学。
孩子的无心之语,被这位爸爸记住了。过几天真的买了一套恐龙服装,打扮成一只恐龙去幼儿园接她放学。
视频中,这位穿着奇装异服”的爸爸放学后径直杀”入幼儿园,找到了三岁的女儿。隔壁的小朋友都羡慕哭了”,小女孩儿也笑的合不拢嘴。

相信这会是她童年中最难忘的记忆,不是她因此在小朋友面前多有面子。而是她的爸爸真的说到做到,满足了她的心愿。
心理学家心理学家朱迪本维尼斯特的研究理论:当父母忠实于自己的承诺,孩子将以此为榜样,并进行效仿。
孩子的世界,没有我们成年人那么大。他们的世界可能就是一个玩具,一次游玩,一集动画。他们愿意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愿望,付出他们的努力,即使这些努力对于他们来说很难。
因为他们愿意相信父母的承诺,也愿意遵守和父母之间的约定。

在刚刚过去的9月开学季,#济南10多岁男孩开学日旷课爬泰山,疲累无钱回家求助警察#引发媒体和网友热议。
这位男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举动,正是因为暑假期间家长答应带他爬泰山,却因家中有事爽约。
男孩眼看都开学了,爸妈兑现约定无望,便自己悄悄带了100元零花钱逃学独自去爬泰山了愿
好在男孩最终在警察的帮助下安全返回家中。

聊起爸妈说话不算数”的话题来,网友们可谓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多少童年心酸”涌心头啊!
只要你做完XXX事,爸妈就一定让你XXX”
等到真的完成任务了,得到的标准答案”往往却是:以后再说”
从被允诺时的期待满满到被爽约后的失望之极!
现在轮到我们做父母了,就不要再做这种先给希望,再给绝望”的事情了。
孩子的成长也是大人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承诺,不要轻易许下,一旦承诺了就尽全力去实现。
1、遵守承诺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我们很多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就是言传身教。
如果爸爸妈妈经常不遵守承诺,又如何要求孩子遵守承诺呢?当孩子失信的时候,就会拿爸爸妈妈做挡箭牌:爸爸妈妈也经常说话不算数啊!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遵守承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首先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对孩子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
如果做不到宁愿不说,而不是说了以后不承认,这只会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导致亲子关系僵化。

2、 承诺要量力而行
爸爸妈妈在承诺的时候,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承诺。
再华丽的承诺,不能实现也只是空头支票,比如买iPad、买电脑等等需要花费上千元的承诺对于普通工薪家庭就是不太现实。
我们爸爸妈妈可以许一些比较容易兑现的承诺,可以用书面的保证书”写给孩子。

3、承诺兑现不了怎么办?
很多时候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爸爸妈妈真的无法兑现承诺,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临床心理学家安妮麦克马克说: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某件事,就应该尽全力实现。否则的话,应当给予解释。”
言必信,诺必践。兑现一个给孩子的承诺,其实也是给予孩子一份尊重。
叮当派,专注5-12岁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精读导师与时间管理教练;加入叮当亲子读书会,每天5分钟,7天一本书,帮助孩子养成优秀读写习惯,自信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