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葫芦巴子种子一亩地需要多少斤
不同作物需要的种子数量也不同,同种作物不同种植密度需要的种子数量也不同。通常玉米播种量在4-8斤不等、大豆6-8斤、小麦15斤左右,而马铃薯需要300-400斤薯块。
冬虫夏草一次吃多少
治疗不同的疾病,冬虫夏草的用量也不同,以下用法可供你参考:
1、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每天4-5克,分2次服,连服2个月。
2、 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每天2-5克,分3次服,连服3个月
3、 高脂血症:每天3克,分3次服。
4、 性功能低下:每天3-6克,分3次服,连服40天左右。
5、 心律失常:每天1-2克,分3次服,连服2个星期。
6、 体虚易感冒:每天2次,每次0.5克,连服2个星期。
7、 过敏性鼻炎:每次3-6克,每天3次。
8、 慢性肾炎:每次4-6克,每天2次。
泡茶饮最好
冬虫夏草可泡茶饮、研末冲服、炖汤等,其中尤以泡茶和研末冲服的吸收率为高。很多人喜欢用虫草来炖各种肉类,事实上这样做一方面会削弱虫草本身天然的香味,还可因蒸煮时温度过高,破坏其药用成分。因此,建议首选泡茶或研末冲服,泡茶时可用一两颗虫草泡水,每天喝几杯,等泡软以后,再将之嚼服咽下,若研末冲服则可用该药每次2克,研末,空腹送服,早晚各一次。
葫芦巴发奶茶有用吗?
有的宝妈天天喝下奶的汤水、奶水还是不足、这是个人体质的关系、建议你喝些米酒试试、如果奶水还是不足、建议你给宝宝混合喂养。
葫芦巴种子要怎么服用?
你是要做什么,治什么病??
它可以生用也可以微炒用,一般是入煎剂(就是煮)。
你生用吧,就是直接放到药罐里煮。
你说的气虚应该是肾气虚吧,肾气虚有很多种类,治疗肾气虚有很多方法,你自己看看吧:
http://info.datang.net/S/S0995.HTM
小儿葫芦散一天能吃几次
病情分析:你好,小儿葫芦散, 主治化痰消食,镇惊祛风。多用于痰喘咳嗽,脘腹胀满,胸膈不利,吐乳不食,小儿惊风等症,一般每日2次。
葫芦巴(芦巴子)
小木夏
葫芦巴又名小木夏
别名 苦豆、香草、季豆、云香草子、香豆子、芦肥子、芦巴子、芦巴。
来源 为豆科植物戎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1~2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后渐变淡黄色,基部微带紫色;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11cm,宽0.5cm,具网脉及柔毛,先端有长喙。种子10~20粒,棕色,有香气。花期4~6月,果期7~8月。
多栽培。主产安徽、四川、河南。
采制 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灰色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lline)、薯蓣皂甙元葡萄糖甙(diosgenin-B-D-blucoside)、牡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saponare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牡荆素-7-葡萄糖甙(vitexin-7-glucoside)、葫芦巴甙Ⅰ、∏(vicenin Ⅰ, ∏)。
性味 性温,味苦。
功能主治 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葫芦巴 怎么催奶
葫芦芭(Fenugreek)是一种天然香草,国外妈妈们常用以激发母乳。葫芦巴籽除了有催乳作用还有其他很多作用,历史也很久远。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葫芦巴能帮助减少胆固醇水平,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和绝经期综合症。在印度,它被混入咖哩粉中。印度传统草医学家就把它做为激发母乳的处方之一,现在很多厂商也会把葫芦巴做成方便冲泡的茶包,比如:活力MAMA下奶茶,我会冲泡当水喝
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催奶的关键之一
葫芦巴有什么功效?
葫芦巴:又称胡芦巴、苦豆、香草,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性温,味苦,入肾经。据测定,含有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成分,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脏虚冷、腰膝酸软、小腹冷痛、阳痿不举、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等症。《本草纲目》载:“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本草正义》亦载:“胡芦巴,乃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后人以治疝瘕、脚气等证,必系真阳式微,水寒气滞者为宜,苟挟温邪,即为大忌。”
葫芦壳:又名抽葫芦,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成熟果皮,每年秋季采收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药用。加工成饮片的葫芦壳呈瓢状,多碎成块片,外表面黄棕色,较光滑,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松软,体轻,质硬,断面黄白色;闻之气微,口尝味淡。葫芦壳性平,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面目浮肿、水肿腹水、脚气肿痛等症。利水消肿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常配伍虫筍同用。可煎汤内服,一般用量在10~30克,或煅存性研末服用。《医林改错》中载有抽葫芦酒一方,用以治疗水肿臌胀。制法:以黄酒入葫芦内煮一时,取酒适量饮用,不可令其醉。脾胃虚寒者禁服。
由此可见,这两味药,一个是温肾助阳药,一个是利水消肿药,两者不能混淆或互相代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