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害怕孤独,依赖性强,培养孩子“孤独力”让孩子变强大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小朋友害怕孤独,有的就爱粘着妈妈。到上小学了也不敢一个人睡觉。白天也不愿意一个人在家待着。去哪都要有人陪着。一个人的时候就会烦躁,不安。这都是缺乏孤独力的表现。

为什么人们喜欢拉帮结派

人是群居动物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但从原始时期开始人类就分忧不同的种族和部落,相互之间会拉帮结派。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一个是叫做杏仁核脑区,他负责传递危险讯息,在遇见敌人或者迷失在陌生环境杏仁核脑区就会反射危机和质疑。另一个叫做中脑边缘系统(the mesolimbic system),他负责反射愉悦和激励。

在遇到帮助遇到团结友好的小伙伴的时候人们感到欢愉都是因为中脑边缘系统在起作用。他激励着人们对社会产生信任。所谓的一见钟情就是人们初次见面时通过对方外貌可信度”判断杏仁核的信号传导增加,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好感。

而当遇见与我们差异很大的个体时,就单从外貌着装服饰差异就会降低人们对对方的信任中脑边缘系统会克制杏仁核系统分泌的信任和愉悦感。

所以在和小朋友相处时,如果你想和他亲近,又不知道怎么拉近和他的距离时不妨试试模仿他的行为,减小你们之间的差异增加你们之间的信任感。

孩子害怕孤独,依赖性强,培养孩子孤独力”让孩子变强大

依赖型人格

害怕孤独的小朋友中疏于依赖型人格的居多,也可以理解为依赖型人格的小朋友更容易害怕孤独。二者的因果关系就不再展开推导了。转变依赖型人格有助于改善孩子害怕孤独的症状。

依赖型人格就是指缺乏自主精神,独立意识较弱的一类人群,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他人,情绪控住能力差,选择困难症。很少对自己的事情做出决策,自主意识弱,需要督促。较为敏感,心思脆弱。

这类小朋友自然会依赖父母,对与人亲近会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渴望。在自己的事情与别人的事情冲突时他们会立马放下自己的安排只要有同伴,怎么都好。

所以依赖型人格的小朋友会过于软弱,容易人云亦云。简言之,只要别让我一个人,怎么都行。其实深度剖析他们是思维懒惰,不自己做选择。最后就算结果不理想那也有个小伙伴,好像不是一个人。这类人格的小朋友一旦处于独立环境他们会无措甚至崩溃。

孩子掌握孤独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什么是孤独力?

首先要强调的是:孤独力不同于孤独。孤独是负面消极的一个状态而孤独力它是一种能力,是正面的积极的。是指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够从容应对,保持内心意志的坚定,自信、自立、自强。这也是一个人心里成熟的重要标志。

类似儒家的一个概念慎独”,出于《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儒家文化中把慎独尊为个人修为的最高境界。

有孤独力的孩子不同于普通孩子,有些小朋友无时无刻都要粘着大人,从来不会自娱自乐”。很多妈妈原本想着给孩子买个玩具是为了让自己解放一下,谁曾想他会一直嚷嚷着要你陪他玩。这时候有孤独力的小朋友就不一样,他们会和自己想处,可以自己给芭比娃娃换不同的衣服,梳不同的辫子。安安静静的你都不忍心打扰她。因为她有自己的自主意识,有计划的执行着她的意志。

依赖型人格

孤独力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益处?

1.有自己独自思考的空间

他就有很多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自由的思考,反省总结自己的行为。通过不断的反省,才能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当,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孩子的行为规范处于试错阶段,自我反省能加深他们的记忆也有助于形成他们自己的思维逻辑。

在自省的过程中他们能深刻的和自己对话,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成年人的焦虑很多时候都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够时常自省,和自己对话聆听内心需求能够帮助人们摆脱迷茫,坚定方向,清楚自己的需求目标。更有动力的奋进。

而时常自省回顾总结,基于原有的经验数据也有助于他对未来进行预测,帮助他提升预测能力,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善于自省的小孩对自己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掌控,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更能够适应。善于分析总结,在为人处世上思考周全能够瞻前顾后,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

2、孤独力可以促进孩子发散思维,勇于创新

要说哪类人群最具有创造力那大概非科学家莫属了,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与科学家。这是一个为创造而生的职业。离我们最近的科学家大概只有程序猿了,他们不断的敲代码,做信程序变换逻辑。这类人群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宅”他们几乎没有社交,唯一的伙伴就是实验器材。因为发明创造需要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他们要独处。只有独处时才能进行深度的思考,也至于思考才能带来创新。

发明创造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著名创作《论持久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理论指导书籍也是毛主席在长时间沉浸思考中诞生的。有独处能力的孩子他才具备思考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缺碎片信息。

抖音知乎上的心灵鸡汤一抓一大把,但能正在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波澜的有几个?深度思考是现代人稀缺的能力。现在的人们被很多信息占据,不怕孤独但不具备孤独力。具备独处环境不具备慎独思考创新的能力。所以要从儿童时期培养。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3、孤独力提高孩子处事能力,锻炼他们情感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朋友的的情感会越来越饿丰富细腻,这是孤独感也就随之而来。锻炼孩子的孤独力就可以从这时开始,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过度保护,深怕他受到一点点伤害,磕着碰着。幼儿园门口总有家长趴在围栏外面观望。这就破坏了小朋友锻炼独处的环境。

让孩子独处,他们才会去思考,如何进入小伙伴的游戏,和同桌闹矛盾了要怎么和好... ...因为感受孤独,在不愿意接受孤独时他们就会去想办法。这也恰恰是锻炼他们情感发展的好时机。如果一直是有父母陪伴着,他们会肆意的宣泄情绪,这丝毫不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个人发展。

文子·精诚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孤独力呢?

1.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古语有云: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他所需要的知识,需要的娱乐都可以从书本中汲取。通过阅读他可以了解世间百态也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

知识储备丰富了,还能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不会因为不了解而胆怯。他会学习到夜里关上灯世界都黑了是因为眼睛对光的适应性导致的不是怪兽要出没了,他就不再怕黑,敢一个人睡觉了。

他或许就可以理解爸爸妈妈不陪他玩是因为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不会因为父母忙碌缺少陪伴而哭闹,相反的是去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 告别依赖,不要一味的在意、迁就朋友而失去自我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的,很多人提倡广交朋友但如果过于在意朋友影响家庭或者个人生活的话这种社交就会变成负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不是你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一种关系,他应该是你在追求阶段性人生目标时那个和你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你们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但也要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依赖型人格

你们终究要分道扬镳,彼此祝福就好。很多小朋友一来哦缺乏孤独力会过度依赖朋友,在意朋友。明明自己的作业没有完成觉得改写作业了,但是朋友还没有回家,他就觉得有必要妥协如果先走了就会失去朋友。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只会加重他们内心的负担或者迷失自我。没有自主能力。

3. 督促孩子自我管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给自己每天的学习生活制定计划的小朋友相对就不会过于依赖他人能有效提升孤独力。因为他会不断的受到自己的计划完成的激励,比如计划放学朋友游戏半小时,计划晚饭前完成家庭作业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等等。对自己有清晰的规划会更加自律,自立。要进行自我管理肯定首先要学会思考,独立思考。

在给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要通过思考完成。独立思考锻炼孩子自主意识,通过不断的思考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不论是和朋友还是家人相处时都能以相对独立成熟的姿态。这样的小朋友孤独力自然就提升了。

杏仁核

总结:培养孩子的孤独力在儿童时期大人会觉得轻松一些,孩子不会像膏药一样粘人,长大以后也更加独立自主,对孩子的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家长们也不要黏着孩子哦,让他们学会和自己相处,这样未来他才能更好的和这个世界相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