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二胎家庭如何更好应对同胞竞争,试试这位老母亲的土法育儿经

周末遇见了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朋友刚生完二胎不到两个月,看起来比较疲惫。聊天时,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令她苦笑不得的事:大儿子幼儿园的老师给当时还在坐月子的她打电话说,大宝在幼儿园里不听老师的话,带头在地上打滚,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纷纷躺下学着他打滚,老师管都管不住。大宝边打滚边口里喊着,妈妈再多爱我一点!”老师便给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了解了家里多了一个宝宝后,嘱咐朋友不要把精力都放在二宝身上,多关心关心大宝的心理。

现在的小朋友真是古灵精怪,争宠的做法让人想都想不到。有些以前是独生子女还没有二胎经历的宝爸宝妈会感到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别着急,这也许是孩子在同胞竞争”了。

心理学名词解释同胞竞争”

父母的时间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每个家庭都不例外。这样一来,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可能出现相互嫉妒的不良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被称为同胞争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孩子觉得自己必须同他人进行竞争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资源。年龄稍小的弟妹出生后,家里的大宝会出现一些行为或情绪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不会立即出现,因为大宝通常会先采取观望”态度,当他感受到二胎的存在给他带来的威胁时,这个问题才会出现。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小的孩子长大后慢慢也会觉得父母偏爱了老大,加入同胞竞争的行列。而且无论孩子的年龄差距有多大,同胞竞争都是存在的。现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后,很多父母在有要二胎的打算之前,考虑到大宝的感受和待遇,都会征求大宝的意见。6岁到成年的子女反对父母要二胎的新闻随处可见,就是这种竞争的显现,为此很多父母放弃了二胎。

但也有些娃爸娃妈因为各种原因坚持要了二胎。既然二胎已成定局,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之间的同胞竞争,如何培养出相亲相爱的优秀娃儿们呢,一位二胎资深老母亲的土法育儿经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父母不要只看到同胞竞争的坏处,其实好处多多

01.改善大宝独生子女的性格弊端

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室友让她印象非常深刻。一个寝室六个人只有那个室友是独生子女,她的很多想法做法都令其他人感到非常难以理解。有一回,到了休息时间,室友孩子开着电脑看电视剧,边看边笑,吵得她睡不着,便让她关掉睡觉。她的室友竟然平静地说:嫌吵你把耳朵闭上呀。”类似的种种不过多描述,反正这位老母亲是深深记得了独生子女的性格缺点:认为自己的是绝对的中心,缺乏交往能力和同理心。所以在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便十分注意让孩子多与同龄孩子交往活动,避免孩子骄纵任性。家里有了二胎后,通过大宝通过日常的实践,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性格发展的更为全面了。

02.二宝能最大限度地观察模仿学习

很多家庭都感觉二胎比老大更聪明,嘴更甜,其实是因为有了榜样的作用。这个榜样就是他的哥哥或者姐姐,他们天天见,相处的时间长,小孩子也更愿意跟大孩子玩,跟大孩子学,这样就为二宝自然的创造了一个观察模仿学习的环境,让他最大限度地被包容着观察、模仿从而学习。这也是很多家庭中二胎很容易就成为老大难甩掉的跟屁虫的原因。

03.激发孩子潜能,超越获得更多关注

大宝和二宝都有同胞竞争的压力,都想竞争父母的关注和资源。除了打来打去互相伤害这些对他人下手的方式之外,随着阅历的增长,都会发生从关注对手到关注自身价值的转变。孩子们会发现与其去把精力放到他们身上,不如关注自身内在的成长,强化父母欣赏自己的一点去努力,去超越自己。比如,看到6岁的姐姐会背一首新诗,4岁的妹妹也要学会背,还一口气背下了3、4首,看到爸妈鼓掌鼓的手都疼,后来妹妹整个小学阶段成绩都没有下过前3。当然姐姐也不甘示弱,舞蹈比赛拿了很多的奖项。

04.语言能力,运动能力都比独生子女家庭发育的更快。

这位老母亲讲她小时候特别羡慕家里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小孩的家庭,特别讨厌自己的怎么那么多弟弟妹妹。她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她的两个妹妹和弟弟三个人经常抱团跟她一个人对打,三个小孩在平均不到4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分工:弟弟有力气负责拉她的手,两个小妹妹一人负责抱她一条腿,但是即便三人用尽了力气,也摔不倒她, 倒是锻炼了她坚强的体格和英勇的胆魄。很多家庭都发现二胎比一胎的嘴甜情商高,没错,有利于孩子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是二胎或多子女家庭的一大好处。

一会儿打一会儿好,二胎家庭相爱相杀是常事。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能尽量减少二孩的相杀,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胎家庭优势呢?这些土方法也许可以试试:

01.土法一:适度地另类公平,比如,衣服大的紧着大的,吃的紧着小的来

从父母的角度看,牢记一碗水端平是白日梦。记得小孩子们追求大人公平,但是不追求绝对公平。衣服大的先穿,小的孩子先穿,这里面有经济因素的考虑更有真正公平的智慧:大宝的衣服、玩具等物如果质量不错,款式让人喜爱,就能再次使用,经济上省钱的同时大宝也确实享受到了特殊待遇,那么衣服不能从小宝”到大宝”,那么可以给小宝一个补偿的特权,就是有了好吃的,先紧着小宝。现在我们生活的条件更好了,丰富的物资可能会使我们不用让两个孩子都受委屈,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仍可以给我们启发,灵活变通到生活实践中。

02.土法二:允许大宝优先,减少父母干预的自然法则

相信小孩子的事小孩子自己可以妥善解决。相信孩子们可以相亲相爱。即便不是,小的孩子吃一点亏是应该的。这是自然社会法则在家庭中自然的体现,父母在评估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事的干预。同时,记得大宝没有非要懂事的义务。没有谁懂得天生做父母,同样,也没有哪个小孩子天生懂得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甚至,我们还要首先考虑大宝的感受,守护大宝的权利、自尊心和成就感,扮演好社会角色需要家庭生活的历练,弟弟妹妹应该尊重哥哥和姐姐。

03.土法三: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相信时间的魔法

虽然很多人小时候讨厌自己的众多兄弟姐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分离的体验,会真正地认识到手足之情的珍贵。上面讲到的小时候以一敌三的四孩家庭的故事,后来怎么样了呢?她和大妹妹在外地上了寄宿制高中,每周只休息一天,这一天,平时睡爷爷奶奶家的另外两小只,早早的便抱着被子回到自己的家里等待着姐姐们回来,这一晚就要一起挤到狭窄的床上,一起睡。加上看到父母处理自己兄弟姐妹之间事务时流露出的感情,孩子们也越来越团结,父母是榜样,时间也会赋予魔法。

无论是土法育儿还是科学养育,记得:无论你视线设想的多么周到,无论如何权衡两个孩子的利弊得失,最终都可能出现变数。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但要相信,相爱相杀是暂时的,相亲相爱血浓于水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