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有多少孩子,因为一句“我 是为了你好”,被亲情“绑架”?

相信很多人都听父母说过一句话:我是为了你好”,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很多孩子被亲情绑架”。

或许每个人都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父母们,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当然会为了孩子好。可是这个所谓的好”,是否真的被所有人认同呢?还是说,仅仅是父母主观上,强行将为你好”这个枷锁,套在孩子的头上。


为你好”的结果,不一定真的好

小区里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今年4岁了,是一个性格腼腆的男孩。他妈妈在网上学会了一个育儿观点:孩子的纠纷,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于是,妈妈就把这个育儿观点,用在了豆豆身上。

那天,豆豆和小朋友发生了争执,眼看双方就要动手了,豆豆妈妈站在一旁却不制止。最终豆豆被对方推倒在地,豆豆用胳膊肘撑地的时候,不幸发生了骨折。当然,豆豆妈妈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可结果却不尽人意。

如果腼腆的豆豆,在跟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妈妈马上提醒并且上前制止,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结果。


又比如,有些父母在看到关于穷养孩子”的文章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切断孩子的零食和玩具;当看到富养孩子”的文章后,又开始没有底线的去满足。或者在看了挫折教育”后,就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学习了快乐教育”后,又把孩子捧在手心……

中国式父母经常会对子女说:我让你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而实际上,父母也不知道这种为你好”的结果,是否真正对你好,只是在满足自己的主观思想。

下面两段独白,大家可以评判下,到底哪种父母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独白一: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将来考上重点大学,再找一个收入高的工作,二十八岁前必须结婚,找一个比自己强的对象,最好在三十岁钱给我们生个大胖孙子。你将来有出息了,才不会辜负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以后爸爸妈妈就指望你了。”

独白二:孩子,学习是一生都要做的事情,不用跟别人比,只要自己努力就行,钻研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毕业后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找对象,就找一个自己爱的人,结婚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草率。人这一辈子很短暂,爸爸妈妈不苛求你出人头地,只希望你能快乐的生活。”


用为你好”来控制孩子

控制型教养方式,一方面强调严格控制孩子无条件服从,同时在情感上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很少会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父母常说我是为了你好”,但话里却隐藏了你必须听我的”这层含义,完全不给孩子选择权。

控制型教养方式很难被察觉,尤其在我们固有的传统文化中,孝顺”、听话”被视为儿童的优秀品质和孝道的体现。听从父母的要求,是理所应当地,不听话就是忤逆”的表现。

另一方面,控制的核心,经常被爱”和在乎”的外表所蒙蔽。有些父母常说:我是因为爱你,才会这么管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被内化这种认知,把关爱和控制等同。

就连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也在教育我们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难道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一定会受伤?听话,也得看是什么样的话,也得看是对是错,而不是盲目的听从。

很多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背后,其实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个愿望:我想成为一个好家长。


望子成龙”给孩子带来的是巨大压力,家长们的本意是想让孩子追求卓越,但孩子发展的结果却是避免失败。新加坡一项研究表明:从小受控制过度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虑症、抑郁症的风险。

这种我是为了你好”的亲情绑架”,永远做不到的是:让孩子真正的成长,真正的快乐生活,真正的认同并爱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