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大女儿现在特别喜欢看儿童音乐剧,只要看起来绝对是雷打不动,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虽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中午午睡前她又吵着要看音乐剧,被我拒绝后开始哭闹,怎么说也不听,非要看,于是就把她关在门外反省。
她就在门口一直哭一直敲门,结果没到两分钟,老妈开门进来,抱着大女儿一副深仇大恨的样子就开始骂我孩子那么小,她懂什么,不会好好说吗?哭的那么惨你不心疼我还心疼。”随后就抱着大女儿去她房间了。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两岁,小女儿9个多月,自从有了她们两个,我就感觉我是捡来的一样,老爸老妈几乎把所有的关心和爱都给了他们的孙女,只要我和老公敢让他们知道又教训孩子,肯定少不了一顿大骂。就连孩子也知道在我这里受了委屈就跑到奶奶那里求安慰,甚至跟爷爷奶奶告状。
用大女儿的话说就是:"爸爸妈妈不听话嘛,奶奶打的
随着80后90后的我们加入到父母的行列中之后,我们的父母辈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轨道,他们大多退休在家,每天除了走亲访友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加上在我们小时候他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手忙脚乱,经济条件等不允许,没有给我们好的生活,于是把这种爱转移到孙子辈,几乎做到了无条件的宠爱,甚至充当了孩子的守护神,任何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人和事都是他们的敌人,包括孩子的父母。
隔辈亲到底亲到什么程度?记得有一次小女儿半夜哭闹着不睡觉,怎么哄也哄不好,检查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就是哭闹不睡觉,只要小女儿哭超过3分钟,老爸必然会出现在门口,一边喊小女儿的名字,一边让我抱给他,小女儿哭多久他就在门口站多久。
网上有一个视频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孩子的爸爸用小孩的勺子吃酸奶,被买菜回来的爷爷看到,爷爷当场暴走怒斥:”谁让你用我孙女的勺子了?”你打狂犬疫苗了吗?”这个勺子让狗舔了一下让你用你用嘛?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有网友爆料自己的经历:
隔辈亲的潜在危机孩子的爷爷辈的老人对待自己孙子辈可以说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很多人都感慨,要是自己的家庭也是这样的场景那么该是多少美好的一幕,家庭生活绝对其乐融融,还能很大程度的减轻孩子父母的生活压力,有充足的时间过日子。
的确,对于家庭生活来说确实和谐了很多,对于老人来说也充实了很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隔辈亲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殊不知,在这样的隔辈亲的环境下隐藏着可能毁掉孩子的危机。
1.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和威慑力
我的闺蜜小红是我们这个宝妈圈都特别羡慕的人之一,因为她的孩子跟孩子的爷爷奶奶特别亲,基本上没她什么事情,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那是一万个心疼,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宠爱,只要小红跟她老公对孩子稍微有情绪就会遭到爷爷奶奶的指责训斥,破口大骂,甚至还打过小红老公,就因为把孩子骂哭了。
最近小红总抱怨说她的孩子一点也不怕她,也不听她的话,甚至会对她大吼大叫,动手打她,让她苦恼的很。我对她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能改掉这些毛病,从今以后就自己动手带孩子,尽量不要把孩子交付给爷爷奶奶带,或者找孩子的爷爷奶奶深入的谈一次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
隔辈亲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爷爷奶奶的亲昵程度甚至超过父母,爷爷奶奶是父母的长辈,可以毫无顾忌的训斥父母,但是很多家庭中都不会避讳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训斥、打骂孩子父母,不论孩子是否做错事情,只要是爷爷奶奶认为让自己的孙子受委屈了,那么就不顾一切的替孩子做主”主持公道。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认知中就会形成原来父母没那么厉害,反正有爷爷奶奶在,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否则我就大哭大闹,让爷爷奶奶收拾他们。
在孩子眼里,爷爷奶奶就是靠山,父母只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提供者。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力越来越低,对父母的尊敬越来越少,导致羞辱父母的事情发生。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茜茜被爷爷奶奶宠的无法无天,饰演她爸爸妈妈的陆毅和赵薇去接她回家,看见茜茜的爷爷跪在地上,两个人问他在干嘛,茜茜的爷爷说”在给我的孙女放牛做马。
当赵薇提出让茜茜跟她回家的时候,茜茜的一句话让两个人惊呆了,茜茜说:”妈妈,你跪下来求我,爸爸,你也跪下求我我才出来,随后茜茜奶奶的话更让人吃惊:”素素,你跪下,让你爸起来
这就是隔辈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表露出来的问题,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父母,不懂得长幼之分。
2.更容易培养出”熊孩子
《跨界戏剧王》中的小品《她还是个孩子》这个作品把熊孩子的所作所为和奶奶的无条件维护演绎的淋漓尽致。小品中,小女孩奶奶借男演员叔叔的手机给小孩玩,孩子嫌手机破故意把手机摔在地上,随后就是奶奶的各种维护”孩子什么都不懂”她还是个孩子。
”她还是个孩子这句话让多少无辜的路人遭殃,有苦说不出,一旦有人出面职责就会换来爷爷奶奶的百般维护、万般阻挠,这样的案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太多太多。
隔辈亲环境下的很多孩子潜意识中形成了一个观念:不管我做什么爷爷奶奶都会支持,不管我犯了什么错,爷爷奶奶都会帮我,不管我要什么,爷爷奶奶都会给我。这样的观念让孩子丧失了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丧失了对自己面临事件的思考能力,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大哭大闹等待爷爷奶奶的出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很多"熊孩子"就是在这样无条件的隔辈亲的环境中一点点的培养出来的,一旦遇到他们自己认为好玩的东西或者事情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做,不考虑是非对错,甚至为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损失。
3.”窝里横孩子的摇篮
我老公的侄子就是典型的”窝里横,他是从小由公公婆婆带大的,所有的衣食住行、读书写字等等都是由婆婆完成的,弟妹和弟弟在外地工作,公公婆婆对侄子那是一百万个好。结果每次在家里闹的最厉害得是他,哭的最惨的是他,在幼儿园受欺负的是还是他。
”窝里横孩子通常都是在家里习惯性的接受长辈的帮助,长辈对孩子关怀备至的照顾越多,包办孩子的事情越多,对孩子各种要求答应的越多就越容易培养出这样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顺风顺水意识,只要自己想要就一定能得到,加上爷爷奶奶的无条件答应,会促使孩子形成任性和不分轻重缓急的坏脾气。
孩子一旦离开家庭,失去了自己认知中的”靠山,在外人面前、在学校没有人会让着他,碰到一点点的小问题小摩擦都会不知道所措,孩子心里的委屈和不舒服的负面情绪就会越积越多,在学校也没有熟悉的环境,找不到可以宣泄的地方。回到家中面对熟悉的人和物,负面情绪就彷佛找到了宣泄口一样,把自己不当回事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当成发泄对象。
”隔辈亲是很常见的家庭现象,大部分的隔辈亲对于家庭和孩子来说都是无比幸福和难得的场景。孩子的成长跟他所接触的环境和人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几乎占了孩子一生所受教育最重要的时刻。正确对待”隔辈亲,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同时享受祖孙天伦之乐对于孩子来说才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如何消除”隔辈亲的隐患?首先要求孩子的父母有足够的原则性,在坚持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妥协。哪怕爷爷奶奶出面反对阻拦,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有任何妥协的表现。面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要表明无原则的宠爱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坏影响,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顺服孩子的爷爷奶奶坚守原则,制定规则。
其次,孩子是自己的,任何人都替代不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更不能把照顾孩子当成负担抛给爷爷奶奶让他们代为照顾。孩子成长的每个时期都缺少不了父母的参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
孩子是上天赐给每个父母一次成长的礼物,就像一件作品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想让这个作品展示的更加完美,但又受不了塑造作品时的枯燥和烦恼。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天伦之乐是他们最后的幸福时刻,保持这份难得的幸福的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正确的教育环境,也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