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自家孩子很“小气”,从不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家长该如何教育呢?

孩子总是不分享玩具,家长认为就是孩子小气,其实我们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01.0-6岁的孩子,不会分享,真的不能说成小气或自私。

学会分享”的确很重要,小朋友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这又很正常,关键是宝爸宝妈如何去引导,如何懂得分享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如何懂得互助友爱开始,因为互助友爱是懂得分享的一个必要的基础,否则没有基础的分享甭说是小朋友了,搁谁也不会愿意的。在我们生活中互助友爱的教材可以说是很多的,小朋友一般都爱看动画片,里面就有很多类似的题材,建议一:宝爸宝妈们有意识的选择互助友爱题材,比如经典的《孔融让梨》、还有危急时刻小白兔背着小乌龟逃离火海,后来小乌龟驼着小白兔渡河躲过大灰机追击的现代升级版《龟兔赛跑》的故事都是反应互助友爱的故事。建议二:宝爸宝妈不仅仅要陪看,更要不失时机的讲解和提问,比如小乌龟为什么要驼着小白兔躲过大灰狼的追击呀?如果小朋友能回答出因为小白兔之前也帮助过小乌龟,那说明教育效果很理想,如果小朋友回答不上来,宝爸宝妈们此刻一定要认真的做好讲解。建议三:要用乘势追问的方法提升小朋友的分享功能,比如接着上面的故事问:如果宝宝是小白兔你愿意把玩具和小乌龟一起玩吗?我想小朋友会愿意的。

###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父母觉得小气”的时期,这就是有名的物权意识”在这样的意识之下,孩子是不会和任何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的,因为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和别人分享!

要想教育孩子不那么小气,首先父母要做到足够大气,父母是孩子眼中的镜子,你呈现什么出来,孩子就会学习什么。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孩子比较长见的问题

孩子在小的时候是会比较自私,然后会喜欢争抢

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就很重要了

家长可以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鼓励他,还可以介绍自私的坏处

但是同时记住把握分寸,孩子过于大方自己会比较容易吃亏

要控制好尺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哦!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对于孩子小气”的问题,首先家长的引导很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进行耐心的引导。

比如在吃水果的时候,引导孩子先分享给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了水果,然后再一起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庭里老人比较溺爱孩子,好吃的不舍得吃,省下给孩子吃,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分享意识尤其不利。爸爸妈妈要跟老人沟通,即使不舍得吃,也不要在孩子分享时直接说我不吃,省下给你吃”之类的话。

平时,爸爸妈妈可以买一些相关的绘本给孩子阅读,潜意识里让孩子明白,小朋友之间懂得相互分享,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家人带孩子下楼玩耍时,带点小零食或者玩具,出门前先跟孩子沟通,小零食或者玩具可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这样下次别的小朋友也会把自己的好东西与自己分享,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交到好朋友,还可以玩我们家没有的玩具或是我们家没有的好吃的,两全其美。事前沟通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带孩子,分享意识要有,而且要落实,千万不能把老一辈的旧思想,潜移默化的灌输给孩子。其实我身边也不乏小气”的孩子,据我观察,大多是老人在带,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老人大多是现在自己家孩子这边的,完全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我是一位5岁宝宝的妈妈,以上仅是自己总结的一点经验,与宝爸宝妈们共勉。

###

不要武断的把孩子定义为小气”。如果你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规律,你就会明白,对于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小气”是正常的,是天生的,不小气反而才是有问题。

为什么小孩子小气是正常的呢?

首先父母应该要明白小气是人的本性。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本能,是人最原始的欲望。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只有一个准则,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人们看到美食就想吃,看到美女帅哥就兴奋,这都是人的本我在起作用。

超我是良知,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比如扶老奶奶过马路、救死扶伤这都是超我的作用。

自我是本我和超我协调统一的结果,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比如我们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拿,但是超我的道德功能会告诉我们这是别人的私人物品,你不能动。”于是我们就控制了自己想拿的冲动。

大人可以和小孩子玩游戏,比如,你给孩子一个橘子,让他/她分享给家里人或者他们的小伙伴,这个时候如果他/她不愿意,你可以拿一个他/她喜欢的玩具或吃的,并告诉他/她,你分享完之后,可以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做为奖励,并且大人要对他/她的分享行为进行口头上或行为上的表扬,比如鼓掌,拥抱。不要期望一次就凑效,但反复的引导,小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