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与问题,喊了半天,孩子都不动;苦口婆心说了一堆道理,结果像是压根没听着。说得再多一些,孩子就跑掉了;说了不可以”,孩子却非要继续做;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是我们说错了?还是孩子不听话?伴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与孩子沟通似乎成了一件生活中的首要大事之一,也成为最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一件事。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讲究技巧,让孩子做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沟通方式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有的说话方式孩子能接受,有的会让孩子犹豫不决,有的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技巧地跟孩子沟通。
1、学会倾听
沟通第一要诀,是学会倾听。所以,当他们跟我们提出请求时,不妨先了解他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让孩子说,而我们自己,要懂得听。当孩子跟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们可能只是想找个人倾诉,如果我们有幸成为了那个倾听者,请别让生硬的说教毁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听比说更好。在这基础上,适当给出自己的建议,孩子往往更能接受,而且更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2、别急着否定孩子
家长在聊天时还会犯另一个错误:急于否定孩子。当孩子提出建议的时候,便下意识地去否定了孩子,但这种否定并没有带来结果的改变,反而破坏了与孩子的关系,百害无一利。当孩子的某种行为出现时,是你不希望的,或者是不允许的。避开不要......"、别......"等否定式词汇。否定式语言很多情况下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你越不让宝宝动某样东西,孩子就越想动那样东西。可以尽量使用我希望你如何如何”等这样的正向语言。
3、提供选择
三岁以前的孩子语言表达和思维都处于发展中,亲子沟通最好采用选择问句。给孩子提供选择,有时候更容易获得孩子的配合。比如:我们想让孩子出门前戴帽子,可以问孩子:你今天想戴蓝色的帽子还是黄色的帽子?”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你是想不戴帽子在家里玩,还是戴上帽子出去玩?” 给孩子提供选择时注意不要太多,低龄孩子通常二选一”就够了,选择太多孩子会感觉到压力。 当孩子完成指令时,我们要及时表扬或者奖励,正面强化孩子的行为。
4、用故事的形式讲道理
很多家长习惯于给孩子讲道理,但我们往往发现,讲道理的时候,孩子似乎都似懂非懂。但事后该如何还如何。待孩子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如果再过多讲道理,孩子就会出现逆反、抗拒等现象。不如用自身的故事或者绘本故事等方式与孩子分享一些道理。不仅更加贴近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孩子对道理本身的理解程度。
5、使用肢体语言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工具除了口头语言以外,还有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容易忽略的一种方式,但事实上,肢体语言在帮助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集中注意力、聆听指令、理解指令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要在孩子背对着我们的时候和他们说重要的事,孩子可能沉浸在玩耍之中根本没听到我们所说的话,更不会配合我们行动了。所以,下次当我们遇到孩子怎么喊都不听”的情况时,不妨也增加上肢体语言。
有时候,听不懂”的问题不太容易被发现,因为孩子不是听不到,也不是完全没有表达。而是事实上ta并没有理解透彻,并没有听懂”。因而表现出听到了,却不配合的状态。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这方面比较弱的孩子:
01、五感参与实践
教孩子任何词语,概念、指令的时候尽可能地把五感(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都代入。比如教灯”就不要只是指着图片或灯一遍遍重复,可以抱着孩子,拉着小手去开灯”关灯”。等这个指令完全搞懂了,接下来就带孩子去开门、开水龙头、开抽屉……这一串全部跟上,边做边说。会做之后,父母就可以只口头发出指令练习。
02、基本词汇重新教一遍
婴幼儿所谓的认知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人教基本词汇的时候基础没有打扎实,即使懂的有限的词也似是而非。建议列一份词表,制定长期坚持的方案:动词是靠你演给他看呢,用玩偶示范,唱动作歌,还是你画火柴人给小朋友解释。介词部分也许要靠分解,先按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哪一格开始教,你熟悉的家和孩子出去玩的小公园都是方位介词的最好示范。一次只教一个或一对(里面/外面),等掌握好了再来下一组。
03、抽象的词汇在语境里教
抽象的词用具体有趣的方法教,如长和短,给小朋友两根一模一样的手指饼干,请他咬一口,咬出一根短的,和长的作比较。大和小,给孩子列出以前的,现在穿的和以后穿的鞋子,让他都试试。高和矮,看全家福的照片,一家三口、四口排队,请小朋友来区别矮,高,更高,最高”。
04、人称代词要特别小心教
这个语法点非常难,因为是相对的,经常在变。所以在一个语境里成对介绍。比如孩子和妈妈对坐在空桌子两边,如果孩子什么都不会认,就放两块一模一样的饼干(玩具)等,这块给你,这块给我。会认颜色了,可以放一蓝一红两辆车,边说边指,你和我加重音强调:蓝车给你,给宝宝;红车给我,给妈妈。”
05、避免用有歧义和转折的句子
很多大人最爱用的句型:你表现得很好,但是……”处理听力信息慢的孩子只听得到前面,后面你真正想表达的就被他省略了。所以换成两个简短的句子:你在A、B上表现得好。你在C上要这样做。”避免说我想我们还是不要去公园了。”因为小朋友只听得到关键词:去-公园”。
06、发指令的方式要直观和可视化
比如要求孩子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被歌词或房间里的无关物品吸引。比起口头强调听好节奏1 2 3 4”,不如变成拉着孩子的手,告诉孩子,像小鸭子怕打翅膀那样1234拍拍拍。用身体记忆比单纯听指令更直接,以结果为导向比单纯提要求更有效。
07、讲话慢一点,多用短句
重复重要的信息,用适当的停顿和问问题来确保孩子的确理解了。出门的时候要带水杯。记得带水杯哦。你出门的时候要带什么?”确保孩子看着你的时候,注意力在你身上才开始说话。问题要简短明确,一次只问一个问题,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
其实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也没有天生听不懂话的孩子,更没有天生就气人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沟通的结果取决于我们成年人沟通态度与方式。希望家长能够有所收获,相信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会越来越顺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