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采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指导,协助孩子区分哪些欲望是合理的,是允许被满足的,哪些欲望是不合理的。

有天,我和老公带着女儿逛商场,远处突然传来一个孩子尖锐的哭声。
正当大家开始怀疑是不是孩子走失了找不到妈妈而哭泣时,却传来妈妈严厉的声音:你再哭! ” 然后,啪的声,妈妈一巴掌打在孩子的手上,想制止孩子的哭闹。可是,这一巴掌不但没有让孩子停止哭闹,反而哭得更大声了。

我要变形金刚!我就要买变形金刚! ”孩子一边哭喊着,一边紧抓着他想买的玩具。不许哭!” 妈妈发现逛街人群的目光都往她这个方向看过来,有些不自在起来。
我 要 买 这个变 形 金刚!” 孩子停止了哭声,但还是重复着之前说过的话。家里已经有好多了,不能再买”妈妈继续坚持。我就是要买!”孩子瞪大眼睛说不可以!”妈妈也是寸步不让。听到妈妈第二次说不可以,孩子的尖叫加大哭再度爆发。
妈妈觉得很不好意思,看了看四周,一手拿起孩子要买的玩具看了看价钱,然后对孩子说: ” 别哭了,给你买。”

孩子立刻擦了擦眼泪,温顺了起来: 我不哭。” 妈妈拿着玩具去柜台结账,孩子露出了笑容,观看的人群也各自散去了。
上面这个妈妈,当场是解除了尴尬,但是,这类梦魇还会缠着她,并且得寸进尺。因为,从这些经验中,孩子学会了如何向妈妈要东西。
当孩子想要买某样东西的时候,他只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大哭大闹,甚至坐在地.上耍赖,抱着玩具死也不放回柜台里,他就很可能在5到10分钟之内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甚至他会觉得自己哭得越大声,效果越好,得逞的速度也会越快。
妈妈也会觉得孩子在外面大哭大闹很不好意思, 而一再接受孩子的威胁”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就会养成孩子想要的东西就非得到不可,即使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的错误价值观。
难道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的威胁”时,就不能采取另一-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不哭闹,更可以让他明白自己的这个欲望是不正确的?这需要父母采用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指导,协助孩子区分哪些欲望是合理的,是允许被满足的,哪些欲望是不合理的。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妈妈带着一对儿女一起逛超市,准备买罐奶粉。
来到奶粉架前,平常买的那种品牌的奶粉正在搞促销,买一罐奶粉送一个水壶。妈妈高兴地说: 不错哦!正好哥哥要上一年级了,要带水壶去学校,这样就不用买了。”

哥哥很喜欢那只泰迪熊的水壶,就非常高兴地抱起水壶说:这个水壶 是我的。”
这时候,旁边的小女儿童童不干了: 我也要水壶。 ”
哥哥立刻训妹妹:你们幼儿园不用带水壶,我要上一年级了,要带水壶,所以这个应该给我。
妹妹反驳说: 可是,老师带我们去外面玩的时候,也需要带水壶。”于是她站在奶粉架前,嘟着嘴,不肯走。
妈妈想了一下,家里一个月至少消耗一到两罐奶粉,有时候折扣低也会一次买两罐,并非一定只能买一- 罐,也不是绝对不能买两罐。
哥哥看妈妈没说话,就继续劝妹妹: 可以等这一罐喝完再来买,那时候送的水壶就给你啊!”
可是,万一到那时候不送水壶了呢?”妹妹说的有道理。
于是, 妈妈下了决定:这样吧,童童,我们以前也常常一次买两罐奶粉,这次买两罐当然也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为了要给你水壶,也不是因为你们在这里吵,我才买两罐,而是因为我觉得奶粉是我们必须要喝的。另外一点是,我只给哥哥水壶,却没给你,这是不公平的,而且下次来的时候,也真的很可能超市不再送水壶了,再加上你有时候也真的需要水壶,所以,妈妈这次决定买两罐奶粉,这样你们懂吗?”
我懂,不能因为想要什么东西就吵着妈妈一定要买,妈妈是因为我们需要喝奶粉所以才买的,如果是不需要用的东西,我就算吵,妈妈也不会买。就像我.上次想要再买一个洋娃娃,妈妈说家里有了一个就没有买给我一样。 ”妹妹演绎了一次妈妈的意思。
没错!就是这样。 ”

不同。
第一个例子,妈妈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觉得,只要他大哭大闹,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第二个例子,孩子了解妈妈今天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不是因为她吵着,
要,而是因为这样做是由于合理的 需要 ” 不是任 性 的欲
,
望’
妈妈在给与不给这两种状况下,应该要把 给 的原因与不给 ’的原因清楚地告诉孩子,让孩子从中学会分辨,同时学会控制自己任性的欲望。
当然,第一个例子的妈妈或许会问: 那么,当孩子在商场哭闹的时
”
候,我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不理会他,也不需要一再地斥责他,你越是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哭闹上,越会助长他哭闹的气势。你只要面无表情,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让他哭个5分钟,孩子就会相信,你是绝对不会屈服于他的哭闹攻势的。
要不要试试看呢?
(图片来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