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玩具被抢了,为什么你怎么教孩子打回去,他都学不会?

今天康少妈在某乎看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在淘气堡里,你的孩子的玩具被抢了宝宝被打了宝宝被欺负了,你会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都爱玩淘气堡,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淘气堡里就人满为患,这人一多事就多,再加上主体是孩子,总会遇到磕到、碰到、抢玩具的事件。

我们先看一看通常的家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反应一:没看见。家长玩手机呢,孩子哭着来找,说一句:没事没事,哭哭啼啼算什么,烦死了自己玩去。

反应二:看到特别生气。直接把对方孩子手里的玩具抢回来塞到孩子手里,然后来一句:笨死了都不知道抢回来。

反应三:看到很生气。告诉孩子:去把他的玩具抢回来,快去啊!如果孩子不敢去,就着急跟孩子说,你跟他说那是你自己的。看到孩子没有按要求做到,回家生闷气。

反应四:看到很生气。和对方孩子家长对打,搞一个淘气堡事件。然后在妈妈群里广为流传,闻名半个中国。

反应五:不知道怎么办。不了了之。

看到这里,读我文章的妈妈们会怎么选择呢?你属于那种家长呢?

再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看一个小故事,属于康少的小故事。

康少去年夏天的时候结交了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和康少差不多大,和我家是隔壁单元的邻居。

这个小朋友,有一个坏习惯,就是特别爱打人,而且是打人打的特别狠的那种,小区里的别的孩子都被吓的不轻,只要一起玩,不是被挠一爪子就是被拍一巴掌。

康少刚和这个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头,玩具被抢了不说,动不动就挂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脸上总是被这个小朋友挠的,左一道右一道。只要跟他一起玩,那肯定挂彩。

小区里有别的家长跟我说,下次就别让康少跟他玩了。于是每天出门前,我都会问康少一句:今天还要跟豆豆玩吗?康少每次都会说:我要找豆豆我要找豆豆。

于是我就继续带康少跟那个小朋友玩,如果两个孩子发生冲突,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受伤,我一般不会干预。

如果康少被打以后哭着找我的时候,我都抱着他告诉他:豆豆是不是打我们了?很疼是不是啊,恩,来妈妈给吹一吹,我们康少可坚强了,不哭了。回到家我会告诉康少:豆豆打人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学他,妈妈是大人,妈妈不能帮你打他,那样就是妈妈欺负小朋友了,康少是可以的,被打了当然可以还手啦,妈妈支持你的。

在我引导的初期,康少还是被打不会还手。

直到有一天,那个孩子看到康少过来了,一铲子砍到了康少身上。小孩子用来挖沙子的塑料铲子,康少倒是没有受伤。

这次康少没有像往常一样,哭咧咧的找妈妈,他二话不说直接拎起自己的铲子,就朝这个孩子打去。第一次没打着,康少最后追这个孩子跑了半个小区,直到追到大门门卫那里。康少打完一下就往回走,他没有继续追着打,自己拖着铲子回来了。

从那以后,那个孩子只要抓康少一次,康少必然还手,打不着都追回家的那种气势,两个孩子势均力敌,康少也不再动不动受伤。

要想教会孩子学会反抗,不是简简单单在家凶几句就够的。

为什么你怎么教孩子打回去,他都学不会?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

第一种家长: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这种家长永远不会看到我的文章,因为他不care。孩子好不好怎么样他根本不关心,他只在乎孩子是不是乖了,是不是听话了。面对孩子的哭闹,他只有烦躁和嫌弃。

这样的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总在大哭大闹、爱发脾气、不听话、犟。孩子大点儿开始特立独行,甚至会厌学逃课、早早辍学、甚者犯罪。

这样的孩子缺爱。

第二种家长:我不想长大。”

这样的家长爱孩子的,很爱很爱。

像一个老母鸡一样把自己的孩子护得的滴水不漏。孩子在她的照顾下,乖巧、懂事、听话、也许会成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能考上不错的大学,也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不错的工作。可是这个孩子就是长不大,有时候怯懦有时候胆小,有时候会不自信。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这个顶天的柱子撑不住了,他扛不住的。

第三种家长:我的世界你根本不懂。”

当家长把孩子拉过来,推着孩子让他把被抢走的玩具要回来的时候。

孩子再想什么?

他是在想我的玩具被抢了,我要抢回来吗?”

不是!

他被气愤的家长弄蒙了。

旁边的小朋友把玩具抢走了,他其实不在乎。宝宝内心很平和很淡定,但他被旁边不淡定的妈妈整蒙了。

他开始手足无措,可是看妈妈那么着急,那就按妈妈的指令来吧。孩子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回来,只知道这样做妈妈会高兴。

可是为什么按照妈妈的指令来了,妈妈更不高兴呢?

第四种家长:不要打了,我害怕。”

两个小朋友间的冲突,演变成成人之间的交锋的时候,孩子的世界犹如来了一次世界大战。

孩子个子那么小,他眼里的大人的冲突,就像动画片里的特斯拉怪兽在打架。

最后看着家长受伤的身体,撕坏的衣服,孩子只有三个字:我害怕。

第五种家长:就这么莫名其妙的长大了。”

这样的家长经常说:我不懂。”

恩!对!我不懂我也懒得学。”

反正孩子自己会长大的。”

哎我要是你这么厉害就好了,我要是像你这样会教孩子就好了,哎呀我啥也不会啊。”第二天天亮了,昨天要学啥来?哦我忘了,以后再说吧,反正孩子也忘了。”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五种父母,

第一种是放任不管型,

第二种是全权包办型,

第三种是恨铁不成钢型,

第四种是我最牛×型,

第五种是无所作为型。

如果这是一道题,康少妈是阅卷老师的话,我会在这几个答案后边都画上大大的叉号。

父母是什么?

父母是孩子需要时及时出现的帮手,是困惑不解时的引路人。

是海上的灯塔,是黑暗里的明珠。

孩子被打哭了欺负了被抢玩具了。找到妈妈的时候,他需要的不是妈妈挺身而出为他夺回玩具,是想获得你的爱,你的同情,你的安抚。

孩子小,从没有被打被抢的经历,需要的是妈妈正确的引导,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

不用教孩子打回去,教会孩子的只能是他自己。

每次你正确的引导都会扎根在他心里,直到有一天他开始尝试。

当他发现这样真管用的时候,他会由衷的信任你。因为妈妈告诉我的法子,真的好用。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身,孩子玩具被抢了,该怎么办?

第一:询问孩子,还乐不乐意继续跟对方玩,如果孩子乐意,请尊重他。

第二:安抚孩子,不要吝啬你对孩子的爱,抱她,亲她,安抚她。

第三: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

第四:静观其变,在可以保障孩子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一次次实践中进步的。

慢慢来,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