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无法集中精神控制不了情绪,根源都在执行能力欠缺,家长要重视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阵子在与几位宝妈聊天时,我听见一位垂头丧气的妈妈抱怨道:"我真的觉得我们家孩子就是一只无所事事的树懒,叫他做什么半天叫不动,干点什么都慢的要命,吃饭穿衣出门都慢吞吞的。"

又叹息着说:"做功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还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脾气坏得像个定时炸弹。让他帮我做做家务,他转头就跑。真是拿他没办法!"

大家听到后七嘴八舌地讨论,都说这是孩子执行力差的行为。

各位家长有没有试过叫孩子去吃饭,睡觉,收拾房间,他总是像没听到似的,毫不理睬,不为所动;或者反应总是非常迟钝,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总要缓几秒;还有做事经常乱糟糟的,不知道怎么去做,也摸不住头绪;再者,孩子不断地问为什么,甚至和你对着干,就是不听你的话。

上述这些例子都是执行力差的表现。

大家所说的"注意力分散""情绪失衡"就是执行能力出现问题的负面结果。

执行力强的孩子能更顺利地实现目标,执行力弱的孩子更爱找借口、无法集中精力,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而且,社会将执行力的重要性一直放在教育的关键位置,可谓是"成也执行、败也执行"。

执行力是什么?

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包含落实任务的意愿,执行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从执行力的定义来看,就是要把想法落实为行动,将行动变为结果的一种能力。

一位教育专家如此解释"执行力":执行力是指我们在面对未完成的食物时,会先设想野应以什么方式去处理它,然后再根据自己制定的初步计划,付诸实施,在具体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

执行力差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家长应该要了解。

孩子执行力欠缺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3种:自我价值认知的偏差

在生活中,自我认知差的孩子对各方面的事情都没有一明确个方向感,对待自我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如此孩子便容易没有主见,无法集中精神,最终变现为执行能力差。

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不能专心,一会摸摸头发玩玩指甲,一时又去看看电视玩下玩具,总之就是不能再一个时间点专注做一件事。

这就是很明显的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精神的表现。

在面对完成作业的任务时,对自己的能力和计划没有深刻的认识,不知道自己要先做哪一步。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孩子,很容易随波逐流,自己对价值认知不够清楚,很难有一个正确的想法能用来激励自己的行为,执行力非常欠缺。

没有明确的目标

孩子做事时心中没有指定的目标,就难以提高执行能力。

具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制定计划、落实执行的基础。

做事没有目标,执行时就没有方向,连方向都找不着,怎么能指望孩子有好的执行力呢?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课,但是这只是强塞给孩子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数学、学钢琴,每天起早贪黑,又苦又累,却不知为何。

所以,孩子没有办法专心学习,不理解父母安排的这一切,对自己有什么益处。

家长也没有告诉孩子他所要做的事有什么目的。上学习提高班,是要孩子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为以后升学做准备。

不知道如何执行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只下执行命令,却不知道要教育孩子如何执行。

他们会和孩子说:"快点去把碗洗干净,不要留下污渍哦。"然后扬长而去,干自己的事。独留下孩子茫然无措。

孩子把晚洗了半天,但还是洗不干净,或许是污渍太顽固,要用清洁剂,或许是孩子洗的方式不对等等,总之就是不知道执行的方法。

他琢磨了一天,精疲力尽却也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有时候还会挨骂挨打。如此下去,孩子自然就对父母的执行命令感到害怕,内心的委屈爆发想,所以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不知道如何执行还会使孩子集中不了精神。明知道自己不会执行,也没有人来教自己,更不会认真做事了。

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时间观念,不能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

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方式出现问题,也就是家长的教育出现了偏差。

那么解决孩子执行力差的问题,一定要从这几个关键方面下手。

提高孩子执行能力:家长应该这样做培养孩子专注力

加强专注力训练,就是要引导孩子在一个时间点专心做一件事。

在吃饭时看电视、玩手机,扒一口饭看一会手机的孩子肯定不能提高专注力。

一旦孩子习惯了同一时间做各种不同的事,就无法顺利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分散成了常态,执行能力自然无法提高。

想要培养孩子专注力,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例如与孩子比赛谁最专注、最快完成任务就能获得奖励。

从2分钟到5 分钟,再到更长的时间,持续时间长,给孩子的奖励越丰厚,能有效帮助他形成持续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执行力。

作好榜样,避免过度包办

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所以需要家长给孩子作榜样,教导他执行方法。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

帮助孩子提高执行力要亲力亲为,千万别指望谁能帮你教好孩子。父母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将会在未来变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都会在未来转为孩子的能力,变成孩子一生的底气。

但是,从培养环境上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出更适合自主执行的环境,避免过分操心、过度包办。

父母不是保姆,而是榜样。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孩子执行力。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的执行力不高,就是因为没有相对应的时间观念。

比如家长疑惑于孩子吃一顿饭能吃1个小时,可能就是因为孩子是不懂1个小时到底有多长的,或者家长告诉孩子,再不快点吃饭,上学就要迟到了,他们是不理解迟到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可以利用计时器,教育孩子理解时间的长短,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对执行任务的截止时间有一个更清晰的界定。

​此外,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承受一些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比如做事磨蹭会完不成作业,回到学校老师会生气等等。

只有认识到不良后果后,孩子才会更好的树立时间观念,提高执行计划的自觉性,拥有更好的执行力。

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这些看似只是无关痛痒的"小毛病",但是实际上都与执行能力有关。

父母不能只等着孩子自己慢慢领悟,否则就会在年幼时落后于他人。平时,家长就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能锻炼执行能力的游戏,致力于提高孩子的执行力,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

我是尼尼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